天天看點

浙裡·悅讀|立于“大地書房”,在慈溪尋找楊賢江和他的豪華朋友圈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浙裡·悅讀”讀書會聯盟由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錢江晚報共同發起,自2020年至今,已有24家讀書會加入這一全民閱讀推廣的陣容中。

除了為各大讀書會建構交流合作平台,“浙裡·悅讀”讀書會聯盟最大的不同是深入各地,以為浙江大地作為“書房”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開創多元化的全民閱讀推廣方式。

2021年12月初,在江南冬日煦暖的陽光下,在“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慈溪——這座“海上陶瓷之路發祥地”之城,“打開”了它的城市展示館、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釋放出獨特的詩意,這其中,有對“紅色根脈”的守護,有對文化傳承的實踐,有對當下鄉村建設的思考……

這一次,我們要講述其中兩個人的故事——

一位是生于1895年的教育理論家、青年運動上司人楊賢江;另一位是80後的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孫威。他們的故事,可以讀出這百年中,慈溪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在各自領域内前行的姿态,散發的力量催人奮進。

以下是教育理論家楊賢江的故事

浙裡·悅讀|立于“大地書房”,在慈溪尋找楊賢江和他的豪華朋友圈

著名書法家王冬齡為浙裡·悅讀書寫“讀出一片綠水青山”

在慈溪,沒有一個名字猶如“賢江”被如此廣泛使用。

賢江村、賢江大道、楊賢江中學、賢江國小……楊賢江的名字,被寫在了慈溪的大地上,可是他究竟是誰?

在慈溪市城市展示館,有楊賢江的塑像以及他的事迹介紹。經由諸多研究者的不斷挖掘,他在慈溪人心目中的形象日漸豐滿。

這幾年,慈溪市作協主席方向明一直在尋找楊賢江。當他在各種資料中完善出楊賢江的形象之時,又将這位教育理論家、青年運動上司人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

浙裡·悅讀|立于“大地書房”,在慈溪尋找楊賢江和他的豪華朋友圈

楊賢江

生于1895年,浙江慈溪人。他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傑出的青年運動上司人。1931年8月9日,他因腎結核病,醫治無效病逝,年僅36歲。

1

一百年前的90後

“楊賢江是個90後。”

方向明知道如何将這位先驅更好地拉進當下人的生活。

的确,在上世紀初期,生于1895年的楊賢江就相當于今天的90後,而且,此時的他已經作為中流砥柱,加入到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大潮。

楊賢江生于慈溪農家,1912年,17歲的楊賢江,從家鄉來到杭州,跨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大門。

那時,杭甬鐵路還未通車,需一路乘船,經由紹興,數次換乘,颠簸兩日才能抵達。在金立人和賀世友合著的《楊賢江傳記》中,可見楊賢江學習生活的細節。

在杭州,楊賢江與李叔同和夏丏尊兩位老師的交往很多。

當時,學校的必修外語課是英文,有一次,楊賢江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日文書,恰巧被夏丏尊看見。夏丏尊曾留學日本,日文自然非常好,他就問楊賢江:“你想學英文?”楊賢江點頭,他沒有想到夏丏尊說要給他當老師,當晚就開課。

此後,每日晚飯後,楊賢江在夏丏尊處學習半個小時的日文。而且,夏丏尊極為嚴格,楊賢江偶爾缺課,他便找上門詢問原因;當老師有事,也會提前告知楊賢江,并另行安排時間。

1915年,在夏丏尊的指導下,楊賢江從日文翻譯了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人生》,刊登在《浙一師校友會志》第8期,這是楊賢江發表的第一篇譯文。

而李叔同,在與楊賢江暢談之後,當即寫下“神聰”二字的條幅,贈予楊賢江,他們的友誼保持多年。

那時的西湖,在楊賢江筆下也有記錄——

迨出錢塘,望見一片湖光,滿目清新,遠山如黛,濃色可抹,碧水如鏡,雲光堪覽,舟子喚渡,酒旗藏春,一城之隅,恍若别開一個清涼世界。

2

豪華朋友圈

楊賢江好學且自律,進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時,他便制定了嚴格的時刻表。這種自我要求貫穿了他36年的短暫人生。

在楊賢江的“豪華朋友圈”中,可以讀到很多這方面的回憶。方向明的手中,有一本《楊賢江紀念集》,這本出版于1985年10月的書,收錄了友人對他的悼念,包括茅盾、鄭振铎、葉聖陶、胡愈之,潘漢年、李一氓、夏衍、黃源等人——他們是楊賢江他在商務印書館的同僚,文化教育戰線的同志和摯友。

比如,鄭振铎在《一位最好的先驅》寫道,他剛到上海時,曾與楊賢江同住。他說,楊賢江起床很早:“一起床,喝牛奶和早操之後,便大聲的在念英文,我往往為他的書聲所驚醒。有一次,我偶然起得早,去看看他念的書,原來他念的是一部關于心理學的書籍。他天天念,每天據他說,必定要念個三四頁。一部三四百頁的書,念了半年以上,而且天天在同一的時間念。他那是那末貞恒的在遵守着他自己所定的‘工作表’。”

浙裡·悅讀|立于“大地書房”,在慈溪尋找楊賢江和他的豪華朋友圈

楊賢江手迹 翻拍自《楊賢江紀念集》

如果可以穿越,方向明覺得,要是楊賢江建一個朋友圈,第一個加入的名字應該是恽代英。

1918年,他們都23歲,看到楊賢江在《學生雜志》發表的文章,恽代英便寫信給楊賢江,希望結為好友。從此他們頻頻書信往來讨論革命問題。後來,他們在上海一起成為青年運動上司人。

讓人唏噓的是,他們朝氣蓬勃的生命,竟然都止于36歲,恽代英1931年4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楊賢江在國民黨反動派白色恐怖下于1931年8月病逝。

楊賢江朋友圈,還有一個人是不能缺席的,他就是茅盾。他們密切交往10餘年,是商務印書館的同僚,也是志同道合的親密同志。茅盾介紹楊賢江入黨,兩人以雜志編輯身份作掩護,相繼擔任黨中央的秘密聯絡員。後來他們又一起流亡日本。

在《楊賢江傳記》中提到,1923年開始的一段時間内,各省市黨組織與黨中央的聯系都通過楊賢江中轉,各地發往黨中央的函件,在封面上寫楊賢江的名字,或寫《學生雜志》編輯部收,内封上注明寄黨中央。黨中央都用代名,開始用“鐘英”(中央之諧音),後來用“張萬和”或“李承宣”。楊賢江每天從大量寄《學生雜志》編輯部的函件中,查找出黨内信件,按照規定親自送往約定地點,經曆了1400多個日夜,從未出錯。知道1927年初,楊賢江辭去《學生雜志》編輯,這一工作才移交給另外一位黨員編輯。

關于這段時期的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鐘英 中共中央在上海 1921-1933》有這詳細的叙述。

3

一部《新教育大綱》

在杭州讀書時,楊賢江曾與父親談及自己的理想:“男無他志,在今日為師範生,将來為國小教員,唯期教育一輩之兒童,使之為一國之增光榮耳。”

隻是,那個時代未能讓他安心成為一名教育者,而是走上了革命者的道路,但他仍舊寫出了一部《新教育大綱》,于1930年公開發行,這本書問世後,被很多進步師範學校選為教育學教材或主要參考書,一批進步青年從中得到啟示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論述教育的理論,揭示了教育上種種錯誤、欺騙的東西,許多内容、觀點,在當時都是第一次出現。

教育大家葉聖陶先生,曾在商務印書館的編譯所與楊賢江做過一段時間的同僚,他在《紀念楊賢江》中說:“他對于教育的見解,現在看來也還是正确的。本來,隻要認定教育并非孤立的事項,隻要認定教育該為什麼人服務,見解就錯不到哪裡去。”

在方向明講述“90後楊賢江的豪華朋友圈”的時候,我也在網上下單了《楊賢江傳記》和《楊賢江紀念集》這兩冊書。這是兩冊舊書,從扉頁的簽名可見是他們曾是徐昉贈予友人的書。徐昉是誰?從《楊賢江紀念集》中的一篇《向父親學習》我知道了她是楊賢江的小女兒。

徐昉說,透過父親充滿生氣、铿锵有力的文字,她“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父親,仿佛他的形象就在眼前……我要消化這些遺産,以便從父親走過的道路中接受教益,汲取力量”。

在今天,回望曆史,楊賢江的遺産在影響着所有人。

浙裡·悅讀|立于“大地書房”,在慈溪尋找楊賢江和他的豪華朋友圈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