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里·悦读|立于“大地书房”,在慈溪寻找杨贤江和他的豪华朋友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钱江晚报共同发起,自2020年至今,已有24家读书会加入这一全民阅读推广的阵容中。

除了为各大读书会构建交流合作平台,“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最大的不同是深入各地,以为浙江大地作为“书房”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创多元化的全民阅读推广方式。

2021年12月初,在江南冬日煦暖的阳光下,在“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慈溪——这座“海上陶瓷之路发祥地”之城,“打开”了它的城市展示馆、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释放出独特的诗意,这其中,有对“红色根脉”的守护,有对文化传承的实践,有对当下乡村建设的思考……

这一次,我们要讲述其中两个人的故事——

一位是生于1895年的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另一位是80后的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孙威。他们的故事,可以读出这百年中,慈溪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各自领域内前行的姿态,散发的力量催人奋进。

以下是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故事

浙里·悦读|立于“大地书房”,在慈溪寻找杨贤江和他的豪华朋友圈

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为浙里·悦读书写“读出一片绿水青山”

在慈溪,没有一个名字犹如“贤江”被如此广泛使用。

贤江村、贤江大道、杨贤江中学、贤江小学……杨贤江的名字,被写在了慈溪的大地上,可是他究竟是谁?

在慈溪市城市展示馆,有杨贤江的塑像以及他的事迹介绍。经由诸多研究者的不断挖掘,他在慈溪人心目中的形象日渐丰满。

这几年,慈溪市作协主席方向明一直在寻找杨贤江。当他在各种资料中完善出杨贤江的形象之时,又将这位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领导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浙里·悦读|立于“大地书房”,在慈溪寻找杨贤江和他的豪华朋友圈

杨贤江

生于1895年,浙江慈溪人。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1931年8月9日,他因肾结核病,医治无效病逝,年仅36岁。

1

一百年前的90后

“杨贤江是个90后。”

方向明知道如何将这位先驱更好地拉进当下人的生活。

的确,在上世纪初期,生于1895年的杨贤江就相当于今天的90后,而且,此时的他已经作为中流砥柱,加入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大潮。

杨贤江生于慈溪农家,1912年,17岁的杨贤江,从家乡来到杭州,跨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大门。

那时,杭甬铁路还未通车,需一路乘船,经由绍兴,数次换乘,颠簸两日才能抵达。在金立人和贺世友合著的《杨贤江传记》中,可见杨贤江学习生活的细节。

在杭州,杨贤江与李叔同和夏丏尊两位老师的交往很多。

当时,学校的必修外语课是英文,有一次,杨贤江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日文书,恰巧被夏丏尊看见。夏丏尊曾留学日本,日文自然非常好,他就问杨贤江:“你想学英文?”杨贤江点头,他没有想到夏丏尊说要给他当老师,当晚就开课。

此后,每日晚饭后,杨贤江在夏丏尊处学习半个小时的日文。而且,夏丏尊极为严格,杨贤江偶尔缺课,他便找上门询问原因;当老师有事,也会提前告知杨贤江,并另行安排时间。

1915年,在夏丏尊的指导下,杨贤江从日文翻译了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人生》,刊登在《浙一师校友会志》第8期,这是杨贤江发表的第一篇译文。

而李叔同,在与杨贤江畅谈之后,当即写下“神聪”二字的条幅,赠予杨贤江,他们的友谊保持多年。

那时的西湖,在杨贤江笔下也有记录——

迨出钱塘,望见一片湖光,满目清新,远山如黛,浓色可抹,碧水如镜,云光堪览,舟子唤渡,酒旗藏春,一城之隅,恍若别开一个清凉世界。

2

豪华朋友圈

杨贤江好学且自律,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时,他便制定了严格的时刻表。这种自我要求贯穿了他36年的短暂人生。

在杨贤江的“豪华朋友圈”中,可以读到很多这方面的回忆。方向明的手中,有一本《杨贤江纪念集》,这本出版于1985年10月的书,收录了友人对他的悼念,包括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潘汉年、李一氓、夏衍、黄源等人——他们是杨贤江他在商务印书馆的同事,文化教育战线的同志和挚友。

比如,郑振铎在《一位最好的先驱》写道,他刚到上海时,曾与杨贤江同住。他说,杨贤江起床很早:“一起床,喝牛奶和早操之后,便大声的在念英文,我往往为他的书声所惊醒。有一次,我偶然起得早,去看看他念的书,原来他念的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他天天念,每天据他说,必定要念个三四页。一部三四百页的书,念了半年以上,而且天天在同一的时间念。他那是那末贞恒的在遵守着他自己所定的‘工作表’。”

浙里·悦读|立于“大地书房”,在慈溪寻找杨贤江和他的豪华朋友圈

杨贤江手迹 翻拍自《杨贤江纪念集》

如果可以穿越,方向明觉得,要是杨贤江建一个朋友圈,第一个加入的名字应该是恽代英。

1918年,他们都23岁,看到杨贤江在《学生杂志》发表的文章,恽代英便写信给杨贤江,希望结为好友。从此他们频频书信往来讨论革命问题。后来,他们在上海一起成为青年运动领导人。

让人唏嘘的是,他们朝气蓬勃的生命,竟然都止于36岁,恽代英1931年4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杨贤江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下于1931年8月病逝。

杨贤江朋友圈,还有一个人是不能缺席的,他就是茅盾。他们密切交往10余年,是商务印书馆的同事,也是志同道合的亲密同志。茅盾介绍杨贤江入党,两人以杂志编辑身份作掩护,相继担任党中央的秘密联络员。后来他们又一起流亡日本。

在《杨贤江传记》中提到,1923年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各省市党组织与党中央的联系都通过杨贤江中转,各地发往党中央的函件,在封面上写杨贤江的名字,或写《学生杂志》编辑部收,内封上注明寄党中央。党中央都用代名,开始用“钟英”(中央之谐音),后来用“张万和”或“李承宣”。杨贤江每天从大量寄《学生杂志》编辑部的函件中,查找出党内信件,按照规定亲自送往约定地点,经历了1400多个日夜,从未出错。知道1927年初,杨贤江辞去《学生杂志》编辑,这一工作才移交给另外一位党员编辑。

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钟英 中共中央在上海 1921-1933》有这详细的叙述。

3

一部《新教育大纲》

在杭州读书时,杨贤江曾与父亲谈及自己的理想:“男无他志,在今日为师范生,将来为小学教员,唯期教育一辈之儿童,使之为一国之增光荣耳。”

只是,那个时代未能让他安心成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走上了革命者的道路,但他仍旧写出了一部《新教育大纲》,于1930年公开发行,这本书问世后,被很多进步师范学校选为教育学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一批进步青年从中得到启示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论述教育的理论,揭示了教育上种种错误、欺骗的东西,许多内容、观点,在当时都是第一次出现。

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与杨贤江做过一段时间的同事,他在《纪念杨贤江》中说:“他对于教育的见解,现在看来也还是正确的。本来,只要认定教育并非孤立的事项,只要认定教育该为什么人服务,见解就错不到哪里去。”

在方向明讲述“90后杨贤江的豪华朋友圈”的时候,我也在网上下单了《杨贤江传记》和《杨贤江纪念集》这两册书。这是两册旧书,从扉页的签名可见是他们曾是徐昉赠予友人的书。徐昉是谁?从《杨贤江纪念集》中的一篇《向父亲学习》我知道了她是杨贤江的小女儿。

徐昉说,透过父亲充满生气、铿锵有力的文字,她“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父亲,仿佛他的形象就在眼前……我要消化这些遗产,以便从父亲走过的道路中接受教益,汲取力量”。

在今天,回望历史,杨贤江的遗产在影响着所有人。

浙里·悦读|立于“大地书房”,在慈溪寻找杨贤江和他的豪华朋友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