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究稱,蘇貝紫色菜農人工丢棄的"放大器"與生綠藻淹沒苔藓

記者 于凡超 實習生 馬飛

近日,山東省青島海域遭遇了曆史上最大的苔藓,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苔藓年複一年,今年特别多","不知道還想到要來到呼倫貝爾草原"。

這是連續15年影響青島的苔藓災害,當地已啟動應急預案,目前搶救苔藓約24萬噸。據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稱,今年苔藓綠潮災害對青島的影響将持續到8月中旬。

苔藓的來源鎖定了蘇貝北部的淺灘

自2007年以來,每年春夏青島海域都會爆發苔藓作為大面積綠潮的絕對優勢。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牽頭的廬山科技創新計劃項目,自2016年以來一直對綠潮成因、預測性預警和防控政策進行全面調查和系統研究。孫松的研究表明,青島每年爆發的苔藓綠潮的來源是蘇北淺灘養殖區,這與其獨特的環境特征和當地大量的養殖筏架有關。

研究稱,蘇貝紫色菜農人工丢棄的"放大器"與生綠藻淹沒苔藓

蘇貝淺灘竹根砂和紫色蔬菜養殖筏架全貌 來源:張慶春等《生綠藻入海過程中附着在黃海養殖筏架上的作用》

青島市生态環境局的官方微網誌《青島環保》也發帖稱,"經過海洋科研部門多年的調查研究,苔藓是由江蘇省北部沿海産生的,通過南風或東南風運輸漂過的外來物種,在我市還沒有發現自然繁殖的現象。

蘇北淺灘是從長江口向北到孫陽河口的泛向導,泥灘面積達22,000平方公裡。其獨特的地理特征使其成為紫色蔬菜種植的絕佳場所。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态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的張慶春等人一直在淺灘上種植一條紫色蔬菜。2000年以前,蘇北淺灘的紫色蔬菜養殖面積較小,主要集中在東部以南的沿海水域。2005年日本解除對從中國進口紫色蔬菜的限制後,蘇北淺灘的紫色蔬菜養殖面積急劇增加。

紫色蔬菜農民人為地去除附屬綠藻作為苔藓開花的"放大器"

蘇北淺灘是采用半浮筏式養殖方法,大量調查研究,将亞北淺灘紫色蔬菜養殖筏附着在綠藻環上作為黃海大型浮綠藻的主要來源。張慶春等人發現,目前人工去除筏繩附着在淺灘直接廢棄的綠藻上,是綠藻入海的主要途徑,這些綠藻是淺灘中漂浮綠藻的主要來源。

研究稱,蘇貝紫色菜農人工丢棄的"放大器"與生綠藻淹沒苔藓

漂流架操作過程及收集筏架前後繩索附着在綠藻上的過程 來源:張慶春等《生綠藻進入海洋過程中附着在黃海養殖筏架上的作用》

"養殖筏架在綠潮初期起着'放大器'和'轉化者'的作用,附着在養殖筏上的綠藻群落中的苔藓是南黃海大規模漂浮綠藻的主要來源。充氣綠藻進入海洋的過程是綠藻從附肢狀态向浮态過渡的關鍵,這一過程容易受到紫菜養殖作業的影響。張慶春等人在他們的研究論文中寫道,綠藻附着在紫色蔬菜的育種筏上,而紫色蔬菜對于彼此的競争關系,擠滿了紫色蔬菜的生長空間,影響了紫色蔬菜的生長,降低了紫色蔬菜的産量,是以會被人為地去除。這一結論為制定和實施黃海大規模綠潮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部與省聯合開展苔藓綠潮防治試驗,成效顯著

www.thepaper.cn 2019年11月,自然資源部在處理全國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關于将黃海和岸邊苔藓災害緊急納入國家污染防治戰的提案時表示,将進一步加強對苔藓綠潮災害的早期防控, 建構陸、海、空三維監控網絡,實作源頭管理。

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自然資源部與江蘇省聯合組織在江蘇省北部沙洲紫菜養殖區開展苔藓綠潮防治試驗,通過開展除藻作業和及時回收紫菜育筏,控制綠藻從源頭入海的初始生物量。船舶與衛星同步遙感監測結果表明,2020年苔藓綠潮的持續時間、規模和生物量均遠小于往年,表明苔藓綠潮防控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1年2月,釋出了"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領域的主要成果,指出"黃海苔藓綠潮災害管理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最大覆寫面積較過去五年均下降54.9%,持續時間縮短30天"。

6月28日,江蘇省苔藓綠潮聯合防控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在報告苔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時表示,江蘇省共清空紫菜養殖區6萬畝,減壓紫菜養殖帶海9.6萬畝,5月8日前将紫菜筏架, 網簾和電纜設施全部清理上岸,紫菜生産提前結束。

然而,今年苔藓災害再次爆發,規模是曆史上最大的,據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監測,目前黃海苔藓災害規模已達到曆史最高水準。其中,6月26日,黃海苔分布面積約60594平方公裡,占地面積1746平方公裡,是上一年最大的2013年的2.3倍;

負責編輯:鐘偉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