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中,守衛長春的最高國民黨軍官是名将鄭洞國。下面有兩個軍。這兩位軍長比較有意思,後來的結局簡直就是大相徑庭,一個成了流芳千古的開國中将,另一個卻锒铛入獄長達25年。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第六十軍吧,軍長叫曾澤生。顯然,對于國民黨和鄭洞國來說,這是雜牌軍。曾澤生是滇軍将領,被老蔣逼迫着抗日,打完小日本,又被老蔣派到東北戰場,參加内戰。
雖然同樣守衛長春,但是第六十軍卻是後娘養的,打仗了,讓六十軍沖在前面,可是發糧食和裝備了,第六十軍卻又站在後面。不為什麼,第六十軍是雜牌軍,鄭洞國對它不放心。

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鄭洞國決定突圍而出,征求曾澤生的意見。曾澤生十分消極地說,突圍沒有希望,部隊連吃的都沒有,根本沒法打仗。私下裡,曾澤生卻積極醞釀和平起義。
一切籌備好之後,曾澤生命人給鄭洞國送去了一封親筆信,勸他也一塊起義。鄭洞國卻說,轉告曾軍長,他要起義,他自己看着辦,我們不是一路人,不能一起幹。
1948年10月,曾澤生成功起義。起義之後,他仍然擔任軍長,從六十軍到五十軍,曾澤生參加了抗美援朝,打得非常勇猛,感動得彭老總都向他緻敬。他最終被授予開國中将,流芳千古。
那麼,還有一個軍呢?這就是國民黨嫡系的新七軍,軍長李鴻,湖南湘陰人。李鴻和曾澤生、鄭洞國一樣,都是黃埔系的學生,他是黃埔五期的,是小師弟。
(曾澤生中将)
李鴻是孫立人的部下,他的一生榮辱都和孫立人密切相關。孫立人戰功赫赫,提拔很快,李鴻也水漲船高,他還跟随孫立人參加過中國遠征軍。雖然是國民黨嫡系,李鴻卻對内戰并不熱心。
可是沒有辦法,槍聲響起,他被派到了東北戰場。長春被圍後,新七軍是受到優先供應的,待遇比第六十軍好多了,李鴻卻也沒有像鄭洞國那樣想頑抗到底。
期間,李鴻和曾澤生聊天。他們在商量突圍的事情,曾澤生試探性地問,我們六十軍是突圍不成了,你們怎麼樣?李鴻很喪氣地說,人心散了,師長有師長的想法,士兵有士兵的想法,部隊已經離心離德了。困守長春,大家還能在一塊,一旦出去,立刻就散了。
李鴻說的沒錯,為了好好活着,他的部下都走到他前面去了,積極和我軍聯系,最終決定放下武器。這不叫起義,隻能叫投誠,但也比負隅頑抗要強。至少長春解放後,李鴻這位國民黨的軍長沒有被當成戰犯對待。
李鴻回老家去了。他是自由身。
(李鴻)
如果這樣老老實實過下去,李鴻說不能在老家過得很好,很幸福。然而,老首長孫立人在台灣那邊得勢了,當上了台灣防衛總司令。孫立人沒有忘記老部下李鴻,邀他去台灣,共享富貴。
然而,世上的富貴榮華,不過是黃粱一夢罷了。李鴻經香港去了台灣。剛到不久,李鴻就被抓起來了。為什麼?很簡單,台灣方面說他是間諜,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衆所周知,後來孫立人倒黴了,李鴻受到牽連,被捕入獄,罪名是當年棄守長春——這叫秋後算賬,還敢回來!一關就是25年,直到蔣介石死了,李鴻才獲得自由。這個時候,李鴻已經是白發蒼蒼了。
1988年,李鴻死在台灣。他的後半生,那真是一步走錯,萬劫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