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的進階将領中,有一位讓蔣介石非常頭疼。蔣介石曾經多次打壓他,甚至下令通緝他。但是,最終蔣介石還是不得不用他,直到任命他當上軍長,乃至于兵團司令。
這個人就是張轸。
對于一位河南人來說,不知道張轸真是有點汗顔。張轸就是我們河南人,而且就是小編的老鄉,信陽人,他出生在羅山縣。張轸的早年經曆真是相當坎坷,相當曲折。
絕對是一個勵志的好榜樣。張轸11歲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沒了父親的孩子容易無法無天。張轸曾經非常流氓,打架鬥毆,還賭錢,嚴重的缺乏管教。

突然有一天,有一個人攔住張轸說,我聽說張彥碩(張轸的父親)的兒子,是人中龍鳳,今天一見面,誰想到他竟然是一個無賴。一語驚醒夢中人,張轸從此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回到家裡哭了好幾天,覺得自己枉為人子,愧對先父。
張轸開始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要去省城報考陸軍國小,省城在哪呢?大鄭州嗎?那個時候河南的省城在開封。張轸的家鄉在哪呢?信陽羅山縣。
從羅山,到開封,七百餘裡,張轸竟然徒步而去。可惜,有志者,未必事竟成。三場考罷,張轸名落孫山。他沒有灰心,第二年再次報考陸軍國小,終于金榜題名。
後來,張轸考入保定九期,又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拿到了軍人的最好文憑。因為人才出衆,張轸還曾受聘黃埔四期教官,還沒有開始授課,就被程潛的第六軍挖了去。
北伐戰争中,張轸率先攻入南京城,被程潛任命為南京城防司令。可是,蔣介石來到南京後,處心積慮要搞垮程潛的第六軍,下令通緝程潛和張轸。張轸隻好隐姓埋名,潛藏了兩年。
抗日戰争時期,張轸重新回到軍界,他聘請八路軍将領訓練軍隊,剛練好了五個營,卻被蔣介石給挖走了。張轸憤而辭職。不久,張轸又受湯恩伯的邀請,擔任了師長。
張轸随湯恩伯征戰台兒莊,打了個大勝仗。此戰中,張轸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受到嘉獎,當上了軍長。然而,張轸又和湯恩伯鬧了沖突,湯恩伯要報請蔣介石将他撤職。
張轸的軍旅生涯就是這樣蹭蹬。中國遠征軍組建的時候,張轸又當上了軍長,和他同時擔任軍長的還有杜聿明等人。不得不說的是,張轸手下有個師長後來名氣很大,那就是孫立人将軍了。
(前排最右邊是張轸)
不過,孫立人和張轸一樣,都是不讨蔣介石喜歡的人。到了解放戰争時期,張轸擔任華中“剿總”司令,成為白崇禧的副手。1949年,張轸又當上了第十九兵團司令。
誰知,張轸不但和白崇禧一起逼迫蔣介石下台,他走的還更遠,要和平起義了。最終,張轸帶着兩萬五千人成功起義,起義後,他的部隊被改編,張轸擔任軍長,他也就成為解放軍第五十一軍的首任軍長。
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張轸擔任了軍長,他為什麼沒有軍銜呢?軍長一般要授中将,或者少将的。那是因為張轸在建國後最終改任了地方工作,離開了軍隊。自然也就與軍銜失之交臂了。
張轸一生愛好非常廣泛,博學多才,他捐資興辦教育,對中華國術情有獨鐘,大力推廣宣傳。生活中,張轸還寄情翰墨,尤擅草書,自學針灸,能詩善賦。1981年,張轸病逝于鄭州,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