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好的愛,是陪伴

最好的愛,是陪伴

文 | 蔣一

來源丨夜聽(ID:yetingfm)

作家張小娴曾說過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每個人都需要别人陪伴,每個人也都需要陪伴别人。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陪伴永遠是這世間一切感情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生在世三萬天,過一天,少一天。親朋好友了無多,見一面,少一面。

在這滾滾紅塵中,陪伴,才是對一個人最溫暖的承諾。

你有多久沒有陪過自己的夫妻了?

很喜歡宮崎駿說過的一句話: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問問你有沒有帶傘,可是我忍住了。因為我怕你說沒帶,而我又無能為力,就像我愛你,卻給不了你想要的陪伴。”

也許隻有經曆過異地戀的人,才能體會到個中心酸。

可是隻要心中有愛,再大的困難都會被化解。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一對異地情侶,男孩是香港人,女孩是深圳人。因為疫情的原因,通關口岸關閉,兩人已經很久沒有見面。

為了能見上對方一面,男孩在地圖上找到了兩地距離最近的兩個地方:

深圳鹽田海濱廣場和香港新界谷埔村。

這兩個地方中間隻隔了一片一公裡的海域。

兩人約好時間,出現在相應地點,終于見到了對方。但因為隔得太遠,隻能看到一個模糊的小人。

于是男孩又找了兩個地方——深圳羅湖鵬興天橋和香港白虎山。

這一次,兩人的直線距離隻有400米,終于在七夕的那天見到了真真實實的對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說的便是這樣的愛情吧。

原來,相愛的人真的會翻山越嶺想盡辦法見上一面,哪怕隻是遠遠地看一眼。

想起那句話:想見你的人,24小時都有空。想送你的人,東南西北都順路。

在愛情面前,一切阻礙都不是問題。在相愛面前,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夫妻分居、情侶異地,大多身不由己。但隻要夫妻同心、愛侶相依,空間和距離就都不是問題。

你有多久沒有陪過你的孩子了?

一位身穿紅衣的一歲女孩在自家門前絆倒,卻隻能對着監控攝像頭向爸爸求助:

“爸爸,我站不起來呀。”

遠在外地打工的爸爸事後看到這一幕,整個心都碎了,恨不得立馬回家将女兒抱起。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會将自己的寶貝留在老家。如果不是日子太難,誰願意颠沛流離、居無定所。

其實為人父母,誰都知道孩子需要陪伴。但擺在眼前的,更多是現實與責任。

我們明白陪伴對于孩子的意義,也了解父母們在生活中的身不由己。

不過還是有一些不畏艱難的父母,努力将孩子帶在了身邊。

還記得那個住在外賣箱裡的六個月大的女孩霏兒嗎?

最好的愛,是陪伴

因為妻子上班太忙,沒法把孩子帶在身邊,作為外賣員的爸爸隻好帶着她一起送外賣。

每次出門前都必須準備好奶粉、開水、尿不濕等必需品,送餐途中抽空給她沖奶粉、換尿不濕。

别人一個中午能送幾十單,他帶着女兒最多隻能送十幾單。

外人看到這對父女覺得很心疼,身為父親的李園園卻不覺得辛苦。

他和妻子都堅信,陪伴是給女兒最好的教育,雖然他沒有别的騎手賺得多,可卻給了女兒一個不一般的童年體驗。

隻要女兒在身邊,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畢竟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現在多做一點,将來的遺憾就少一點。

最好的愛,是陪伴

有心理學家曾表示:在孩子3歲前,他想要多少愛,就給他多少愛;他想要多少抱抱,就給他多少抱抱。

因為1-3歲這個階段,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子關系的重要時期。錯過這個時期,将來想要獲得孩子的信任與依賴就會變得非常艱難。

如果可以,請在現有條件内,盡可能多給孩子一些擁抱和陪伴吧。讓他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樣,在父母的懷裡盡情撒嬌。

如果不能時常陪在孩子身邊,也别忘了多和孩子開開視訊,陪他說說話。

你有多久沒有陪伴過自己的父母了?

人都說,孤獨是生活的常态。

而老年人的孤獨,更像是一種無能為力的妥協。

一位湖南株洲的八旬老太太,在一個短視訊平台上講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太孤獨了。

“我的兒女們都不在身邊,好孤單啊。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過下去,一天三餐飯都懶得做了。

我的女兒遠嫁美國,我的兒子定居廣州。我的孫子有8個,可他們都不在我身邊……”

盡管非常孤獨,但為了成全子女,老人還是以一種輕松的姿态說出了這段話,最後更是表示自己看得開,不必牽挂。

老人故作輕松的姿态裡,藏盡了老無所依的孤獨和不得不接受現狀的無奈與妥協。

誰不想子女在旁老有所依,誰不想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

可現實卻是,父母辛苦一輩子将女兒養大成人,老來卻連一個陪在身邊的親人都沒有。

我們一心想着奮鬥努力,為愛的人提供優渥的物質生活,卻在忙碌中不知不覺與父母漸行漸遠。

前半生,父母用最無微不至的關懷陪伴我們成長。後半生,父母需要照顧和陪伴時,我們卻缺席了。

作家畢淑敏曾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人活一世,能讓父母牽着手,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兒。

永遠記得,我們和父母的的羁絆是百年難遇的。永遠記得,我們和父母的緣分是有今生無來世的。

所有應盡的孝,都應該在這輩子完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别等錯過了才覺得遺憾,别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人生路漫漫,請時不時慢下腳步,回頭看看父母,陪他們走上一段。

楊绛先生曾說:

“我們總是為了太多遙不可及的東西去奔命,卻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過就是燈火闌珊的溫暖和柴米油鹽的充實。”

細細想來,真正的幸福不是燈火闌珊的溫暖,也不是柴米油鹽的充實,而是身旁有陪伴之人。

因為有了愛與陪伴,我們的生活才處處充滿溫暖和小确幸。原本平淡無聊的日子,也因為夫妻的陪伴變得充實和快樂。

人這一輩子,能遇到一個願意在你需要時留在你身旁陪伴你的人,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于夫妻而言,老來相伴是這一生最美的情話;

于子女而言,兒孫繞膝是這一生最好的福報;

于父母而言,高堂尚在世這一生最大的幸福。

生命其實無需過多的陪襯,它需要的僅僅是一種陪伴。

正如那句話說的,生老病死前,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有人陪伴在側,在黑暗中給予你力量。

生命來來往往,最後留下來的,才是最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感謝這些留下來的人吧,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擁有了這世間最好的禮物。

作者:蔣一。來源:夜聽(ID:yetingfm),夜聽,為愛,遇見更好的自己。看書有道經授權釋出文章。

今日書叔推薦:

不是中國不浪漫,

而是這份浪漫,

隻有中國人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