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讓科技造車成為現實,而智能化必将成為汽車網際網路領域的下一個方向和趨勢,當我們賦予智能汽車“智能終端裝置”的角色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呢?

汽車智能化大潮下的系統争奪戰

萬物互聯時代,汽車正在從傳統的出行工具逐漸演化成為融合娛樂、辦公、生活等多種屬性為一身的新一代智能終端。

類似智能手機和電腦,汽車也逐漸走向軟硬體分離,軟體越來越成為展現整車廠差異化、提升客戶體驗的重要因素。發力軟體定義汽車,建構集中式的電子電氣架構和 SOA 軟體架構已經成為各方的共同目标。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在第 11 屆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軟體定義汽車時代,整車計算平台需要 CPU 加作業系統,鑒于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前車之鑒,應及早謀劃自主可控的晶片、作業系統。同時,統一的開源開放作業系統,可以形成構架之上的 APP 軟體,形成産業生态。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車領域的通用作業系統成為下一個風口

我國汽車産業需要擁有自己的統一的作業系統;在晶片“荒”危機之後,我國汽車産業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車規級晶片産業體系;我國汽車半導體、內建電路發展需要打造世界級先進企業;車路網雲協同——道路運輸、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汽車等行業企業,需要攜手共同推動基于 5G V2X 智能網聯汽車戰略發展。

萬億級的智能汽車市場無需贅述,即便是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不造車的華為,依舊全方位進入智能汽車生态,從釋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Huawei Inside)到重度參與賽力斯SF5,“不造車”的華為卻對智能汽車生态表現出極強的積極與主動性,相對于一家智能汽車企業,華為似乎更想成為智能汽車生态的“賣水人”。

華為“造車”受挫

想法和現實的距離,有時候大到連華為這樣的巨頭也邁不過。

“得作業系統者得智能汽車天下”這樣的話或許有些飄,但作業系統的重要性對于智能汽車生态不言而喻,華為想要成為智能汽車企業的上遊,可HI(Huawei Inside)方案一經抛出便受到衆多汽車企業的“冷落”,上汽董事長陳虹更是抛出了“失去靈魂”說,拒絕接受華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合作。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面對開拓市場的艱難,華為嘗試直接“插手”終端市場。

廣汽埃安、北汽極狐、長安阿維塔、小康賽力斯等搭載HI(Huawei Inside)方案的品牌成為華為“曲線”造車的選擇,可即便是華為通過管道門店銷售的首款智選車型賽力斯SF5,據乘聯會資料,今年四至十月,賽力斯SF5銷量(含華為門店在内的所有管道)合計不足6000輛。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面對如此慘淡的業績,華為恐怕也深深體會到了造車的難。然而,站在時代轉折點的華為及衆多車企們,顯然不會因為些許困難而放棄“造車”

想要乘車的華為與各有心思的車企

誰掌控智能汽車作業系統,誰就能掌握汽車的靈魂。在消費類電子領域,Windows、Android展現出來的強勢和生态話語權,足以讓任何一家科技企業瘋狂,而華為對于汽車的野心自然也是有的。

2021年6 月 2 日,華為正式釋出了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OS),該系統可實作多裝置之間融合為一個終端,形成萬物互聯。此外,汽車作為超級終端,也将搭載全新的鴻蒙作業系統。

華為在 TEDx 主題會議中表示,目前已有 300 多家合作夥伴加入鴻蒙生态,預計 2021 年會有 40 多個主流品牌、1 億台生态夥伴裝置成為鴻蒙系統體驗的新入口,華為“1+8+N”全場景體系羽翼漸豐。HarmonyOS 在華為智慧屏、極狐 α 智能座艙等車機裝置以及智能家居領域應用之後,于 6 月進行大規模推送。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依托公司強勁的技術勢力,華為目前已經與多家車企進行合作,不斷完善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

極狐阿爾法是搭載華為 HI 智能汽車方案的首款車型,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智能座艙運作鴻蒙 OS 作業系統,搭載 990A 座艙晶片,算力超過 3.5Tops;鴻蒙 OS 智能座艙中 App 數量已達兩位數,包括高德地圖、酷狗音樂等等。21.7 英寸的 4K 螢幕,由駕駛位延伸至副駕駛位,并且支援多手勢操作和螢幕切換。

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最大的亮點,就是搭載了華為 ADS(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高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同時也是首款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它從技術上已經達到了可以全程由車輛自行判斷路況,提供接近 L4 等級的自動駕駛能力,分三種模式,依據交通政策,對各地消費者開放。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從方方面面的落地可以看出,華為的确想要“搭乘”新能源汽車這波風口,可汽車廠商們,恐怕不會輕易放手。一線新能源汽車品牌,尤其是本身就是傳統汽車企業孵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大多都有自己的作業系統研發計劃,畢竟一旦将作業系統的主動權放手,就意味着未來在車聯網乃至智能化服務時代,将主動權拱手讓人。

想要乘車的華為與各有心思的車企,國内新能源汽車作業系統想要真正統一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可想要在全球智能汽車時代降臨前做好布局與準備,“抱團前行”才是最可行的。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正加速來臨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作業系統絕對是“兵家必争之地”,可問題是想要拿下這塊“領地”,單靠一家企業真的很難成事兒。

當下,全球車載系統分為三大陣營:QNX、Linux、新興勢力陣營,其中,QNX 曆史更悠久,穩定性高,市占率也更高,包括寶馬、奧迪、福特等全球 200 多家車企都與 QNX 有合作關系,其車載系統也應用在了數千萬輛汽車中。但 QNX 為閉源系統,未來生态建設上可能存在弱點。

阿裡、百度的車載作業系統以及華為鴻蒙等系統逐漸開始走向應用,同時大衆等傳統車企在智能車時代也開始逐漸打造屬于自己的系統,參與智能化競争。車載系統格局将逐漸改變,華為鴻蒙等“新勢力”有望逐漸擴大自身份額。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電子發燒友網,民生證券研究院

對于車企來說,如果加入安卓生态,則很可能意味着失去與使用者資料的掌控權,華為則表示“不造車”,隻提供智能化的零部件和服務,為車企保留較大自主權,有望得到車企的更多青睐。

據對目前車載作業系統格局分析,QNX 能夠擊敗安卓等主流作業系統的核心因素為其微核心優勢,使得其天然地具備了高安全性和高穩定性的特點,而這是車載作業系統的重中之重。我們兩年前就指出華為鴻蒙作業系統從一開始就是專門為 AIoT 設計的作業系統,與 QNX 相同的微核心架構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鴻蒙作業系統同時具備微核心、底層自主深度定制、開源開放三大特性,将是我國汽車産業統一作業系統的最佳選擇之一,而 汽車作業系統也是華為鴻蒙不容錯過的首要“戰場”之一。

智能汽車的“靈魂”,誰能成為汽車圈的Windows作業系統

華為

鴻蒙作業系統可實作把不同裝置融合為一個内容生态,破除各移動裝置的壁壘,一個作業系統就可适配電腦、平闆、手表、車機等各個終端。

目前僅能在手機中使用的内容,也能向手表、車機等原有功能較少的裝置中遷移,實作作業系統中内容的自由流轉,這也會讓車機作業系統的使用體驗和内容生态發生巨大轉變。通話、導航、視訊和音樂等都可以實作在汽車智能座艙和其他裝置間的無感切換。

目前車企各自研發的車機作業系統,每增加一個應用或外設增加一個功能,一級供應商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同步做,但作業系統的版本一變,原來的改動就要推翻重來,是以版本根本沒法管理。這就意味着,目前的汽車還無法實作如同手機一樣的生态統一,而且無法像手機一樣實作版本的快速更新。

但是基于鴻蒙作業系統,車機與其他智能終端之間産生了分享和聯系,用一套系統就可滿足各種硬體裝置,将人、車、家及其他智能裝置打通,實作了萬物互聯,加速幫助汽車實作“軟體定義”。

寫在最後:智能汽車後端生态

汽車軟體内容将是未來汽車主要增量,根據麥肯錫預測,預計 2030 年軟體占比将超過30%,全球規模有望達到 840 億美金,其中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是主要軟體價值領域。車企從傳統車機向智能車機更新,作業系統的定制需求處于爆發期,QNX 全球作業系統授權費達到 4.9 億美金,軟體服務商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期。

應用軟體是未來發展的核心重點,尤其 SP 将是未來車載體驗的最大差異點。傳統 SP 主要是導航引擎、地圖引擎等,未來環視系統、自動泊車、疲勞監控以及基于 V2X 的服務有望成為熱門應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