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休老人,學會體面地退出

01

拒絕“無所事事”。

一位主持人曾在一檔節目中和觀衆探讨過這樣一個問題:面對“屢教不改”,非要去聆聽保健講座、購買“保健品”的父母,子女該如何做?

經過條分縷析,主持人給出參考意見:假如兒女忙于工作,無暇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不妨盡量給父母多一點零花錢吧,因為有一部分就是付給騙子們的“情感陪護費”。

這個觀點收獲了很多掌聲和點贊,站在“兒女應當如何孝順父母”這個角度,給予肯定。但反思一下,假如自己退休了,兒女不在身邊,也會通過參加各類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分享會、商品推銷會來打發時光嗎?

說到底,那些熱衷于“聚會”的老年人,是生活無所事事,是情感沒有依托,才渴望“抱團取暖”,才會甘心情願上當受騙。

對于有些人來說,退休之後,再也不用上班,幾乎就沒事可幹了,看似“悠閑”的生活,其實是漫無邊際的茫然與無措。

是以,退休之後,不要讓自己陷入“無事可做”的恐慌,去學點啥,去重拾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才會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退休老人,學會體面地退出

02

拒絕“多管閑事”。

王爾德曾說:“老年人的悲劇不在于一個人已經衰老,而在于他依舊年輕。”

我了解,這種年輕,并不是精神體力的不減當年,而是心中的執念,從未放下。認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能夠改變周圍的一些人,一些事,以滿足自己強烈的“掌控感”。

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好心辦壞事,招人嫌棄、譏諷和冷落。

是以,退休老人,要學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浪費自己的精神、氣力去關注他人。

兒女的事,不要大包大攬。費孝通說:“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很多人不自覺地成為了孩子的“控制者”,如果年輕時沒有來得及陪伴孩子,那在退休之後,很有可能會不遺餘力地帶孫子,出錢出力,想要減輕兒女的負擔。

看起來,這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但如果由此帶來的婆媳沖突、翁婿沖突,卻又是一次得不償失的博弈。

是以,真正聰明的人,還是會選擇放手,兒孫自有兒孫福,随他們自己折騰去吧。照顧好自己,才是對兒孫最好的幫助。

親戚的事,不要橫加幹涉。親戚之間,關系再好,也不能無話不說。因為“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若非親身經曆,誰都不能有切身感受。哪怕出于一片好心,也往往會有失偏頗,結果反倒是火上澆油。

朋友的事,不要兩肋插刀。未經人苦,莫勸人善。不要用自己的眼界格局去衡量他人的選擇取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修羅場”,都有自己的處世哲學。不能因為道路不同,選擇各異而心生不滿,總想要将别人“拉過來”,結果鬧得不可收場。

退休之後,面對種種找上門來的事情,能推則推,能拖則拖,不要讓自己再卷入其中。

退休老人,學會體面地退出

03

拒絕“再出風頭”。

老子有言:“功臣身退,天之道也。”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譬如金錢、權力、美色、名望等等,學會得體的退出,才能讓往後餘生不受羁絆,了無牽挂。

小說《青衣》講述一個“台柱子”變成“戲瘋子”的故事。女主角筱燕秋二十年前風華正茂,飾演“嫦娥”的大獲成功。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戲劇團又培養出了新一代“嫦娥”,那還是她親自教出來的學生。

沉湎于過去的輝煌而不能自拔的筱燕秋,在二十年後,依然強硬地要讓自己上台扮演“嫦娥”,蠻橫地拒絕讓學生當主演。可惜,這隻是她的一廂情願罷了。

最後,新一代“嫦娥”登上舞台,而筱燕秋則在戲劇院門口的大馬路上,自顧自地演起了“嫦娥”。

當一個退休的人,不願承認自己的青春已逝,不願讓位于“後一輩”,其實就是私心在作怪,最終的結局就是被欲望所吞噬。

一位哲人曾說:“老年人有這麼多缺陷和愚蠢,又這麼容易受人恥笑。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是以,退休了,就意味着在追求欲望的路途上,必須要按下“暫停鍵”了,最終,還要一點點狠心地按下“删除鍵”,和過去做個“徹底的了結”,才能回歸到生活的本位,才會找到新的樂趣。

退休老人,學會體面地退出

04

結束語:

阿拉伯有句諺語,獅子老了狼也譏笑。意思就是說人要服老。

當一個人退休了,就要學會優雅地轉身、得體地退出,把舞台讓給年輕人,把機會讓給他人。才會成為大家敬重且敬愛的人。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