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都傳媒集團·三色講堂開講!首期聚焦元宇宙背景下的媒體深度融合

12月16日,成都傳媒集團紅星新聞虛拟演播廳,中國傳媒領域三位重量級人物跨越時空遠端對話。以“瞰見智媒體——元宇宙背景下的媒體深度融合”為主題的演講與圓桌會,正式開啟成都傳媒集團·三色講堂的“智媒體與未來”系列活動。

元宇宙與智媒體是什麼關系?人工智能與虛拟現實技術有哪些結合的可能?傳媒人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本次講座邀請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周勇教授,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張濤甫教授三位專家,共同開展專題講座與圓桌論壇,分享他們近期關于“元宇宙”“智媒體”的思考與觀察,讨論智媒體與媒體深度融合的未來趨勢。

成都傳媒集團·三色講堂開講!首期聚焦元宇宙背景下的媒體深度融合

▲三位專家隔空對話

近2個小時的直播互動裡,超過5.6萬人次線上觀看論壇、互動參與。

據了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作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等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成都傳媒集團繼2019年在國内首次提出建設“智媒體集團”的戰略目标後,全面挺進主戰場,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提升應用新興媒體技術的能力與意識。三色講堂是成都傳媒集團關于技術、傳媒、文創領域的講座新品牌,緻力于連結國内外一流專家學者,以前瞻視野、格物緻知精神探求媒體融合、文創産業發展的未來發展趨勢,打造服務傳媒行業發展的高品質新型講座。

大咖論道:

從“元宇宙”到技術革命,主流媒體如何“收複失地”?

即将過去的2021年可謂“元宇宙”元年。從臉書(Facebook)改名為元宇宙(Meta)後,元宇宙成了全球熱議的話題。紮克·伯格說:“下個階段的平台和媒體,會讓人更有身臨其境之感,你将不僅僅是從旁觀看,而是置身‘實體網際網路’之中。這就是‘元宇宙’。”

作為國内知名的智媒體及媒體技術研究專家,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教授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對“元宇宙”的思考。在他看來,VR視界帶來的沉浸式空間就是元宇宙的雛形,很多成熟的沙盒遊戲模式具有天然的“元宇宙”色彩,而沉浸式演唱會、虛拟空間地産模組建設等互動的拓展,也都是基于“元宇宙”生态的有益實踐。

不僅是“元宇宙”博人眼球,近年來,新傳播技術革命深刻改變了新聞傳播格局。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張濤甫指出,傳統媒體的技術活性不夠,無法不斷通過技術的疊代來換取空間和市場,導緻了新媒體行業的整體下沉,追求“眼球經濟”、流量惡性競争等内容生産亂象頻出。随着中央宏觀政策的有力推動,才從根本上改變了網際網路内容基于技術優勢的野蠻擴張,重建立立網際網路秩序。

對于主流媒體而言,張濤甫認為,要依托政策紅利,建立品牌和公信力,掌握技術力量,才能不斷突破,去獲得市場和話語權。“僅僅是做内容,你很可能就成為一個替别人打工的,寄生在别人的平台上,是以你必須做平台。但這個平台顯然沒有标準答案,媒體融合隻有參考答案。”

當人工智能進入新聞領域,将對新聞從業者帶來哪些挑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周勇認為,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被賦能的新業務能力和被取代的重複勞動之間的平衡問題。就新業務能力而言,資料挖掘、資料可視化、人機互動程式設計等技術重塑了新聞生産的鍊條,為新聞生産賦能新的機遇和可能性,也直接影響着新聞從業者的身份與職能變化。

交流互動:

問卷調查提煉35個問題,洞悉媒體發展趨勢

三色講堂不僅是一場凝聚智慧的講座,也是融合開放性與互動性的課堂。會前,主辦方通過線上線下管道,向數百名媒體從業者發放調查問卷,在回收的衆多問題當中提煉了35個問題。圓桌會上,三位院長根據主辦方前期搜集的高頻問題現場解答互動,與機構媒體的傳媒從業者展開交流分享。

“元宇宙”概念火熱,到底是一場炒作,還是科學技術的新賽道?趙子忠認為,“元宇宙”尚處在從概念導入期到技術導入期的階段,炒作可能導緻行業的夭折,但“元宇宙”運用于網際網路下一代技術突破的方向值得期待。

“我們不妨冷靜對待,随着技術條件的發展給予更深入的思考,讓‘元宇宙’系統為網際網路發展帶來更多可能,為我們的科技、生活和發展帶來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探索。”趙子忠說。

傳統的記者寫稿會被AI寫稿替代嗎?“傳統的模式化寫作已經很難跟人工智能去競争,”周勇認為,未來需要厘清邊界,即新聞生産要回歸人性、關照倫理、重視創作創意,讓技術作為底層結構去改變資訊傳播的内在邏輯和外在形态,讓倫理和思辨去照亮和反思未來的發展方向。

“了解到目前國際國内關于智媒體走到了哪一步,有了什麼樣的成果,這些資訊是指導我們新聞生産的重要基礎。”紅星新聞視訊與視覺中心責任編輯王卓然表示。

“技術的日新月異為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日報記者王雪钰表示,第一期三色講堂為她打開了視野,令她感受到在新聞實踐的道路上,從業者需要不斷精進技術、提高傳播的可達性。

據悉,成都傳媒集團·三色講堂“智媒體與未來”系列活動将于明年繼續開展。系列講堂将連結專家和行業翹楚,從宏觀、全景式的角度,探讨目前智能媒體技術在國内外發展的現狀,從具體案例出發,展示成功的國際化媒體集團或智媒體建設的基本情況,進而探讨網際網路新興媒體技術在建設智慧名城中的作用。

創新不息:

成都傳媒集團邁向智媒産深度融合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

2019年,綜合傳播影響力穩居全國同類報業集團第一方陣、總體經濟規模連續8年位列全國同類報業集團前三名的成都傳媒集團,率先在集團層面提出了“智媒體集團”概念,明确把“新型智媒體集團”作為集團戰略目标的重要内容,開全國傳媒行業發展風氣之先。

創新改革,馳而不息。

目前,成都傳媒集團正以網際網路思維、國際化思維、城際比較思維和“APP化、互動化、平台化、智能化”引領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全力打造重點新媒體品牌。截至11月底,成都傳媒集團新聞資訊類新媒體全網使用者數已從2019年初的9000萬增長到目前的2.7億。

未來,集團将繼續對表中央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重大要求,對标國内标杆媒體,以網際網路思維、全媒體視角、世界坐标重構媒體融合發展頂層設計,以“APP化、互動化、平台化、智能化”引領矩陣建設,建立以内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實作集團媒體全面網際網路化、采編隊伍全員網際網路化、産品矩陣全面視訊化,形成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加快邁向立足中國影響世界的新型智媒體集團。到2025年,集團綜合實力和傳播能級穩居全國同類媒體集團前三位,形成紅星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單打冠軍”。

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

實習編輯 向财霞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