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國遊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布拉格常被譽為“歐洲最美首都”。它坐落在伏爾塔瓦河畔,自然風光令人驚歎,而千年曆史風雲變幻為它帶來的建築群,從羅馬式圓形大廳到哥特式大廈,從文藝複興時期的宮殿到巴洛克式大教堂,從新藝術風格的咖啡館到立體主義風格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可謂包羅萬象。

人們常說,布拉格的位置正好在歐洲十字路口的布拉格,各方思潮、各國文化在此交彙碰撞,距今已有千年。英國曆史學家德裡克 塞耶一生研究波西米亞曆史,在著作《布拉格:歐洲的十字路口》中,他梳理、回顧了布拉格紛繁複雜的千年曆史,詳述了那些美麗建築背後的故事,也細數了布拉格深具特色和曆史沉澱的咖啡館和啤酒館文化。

啤酒是捷克人引以為豪的特産,他們的人均消耗啤酒量多年來為世界之冠。而啤酒館更是遍布布拉格街頭,經出版社授權,我們摘錄了本書第十四章“啤酒實乃瓊漿玉液! ”,看看布拉格人(包括來布拉格過周末的英國遊客)為了啤酒可以多狂熱吧。

為什麼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國遊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布拉格:歐洲的十字路口; [英] 德裡克·塞耶/著;金天/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11

若布拉格咖啡館并非你的心頭好,那麼當地人稱酒館(hospoda) 或啤酒屋(pivnice)的布拉格酒吧興許對你的胃口。論喝啤酒,捷克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據麒麟啤酒大學統計:捷克共和國的人均飲(啤)酒量連續二十三年領跑全球。2015年,捷克人均消耗啤酒一百四十餘升,比排名第二的南非塞昔耳共和國多了近三十升。德國位居第三,人均年飲啤酒一百零五升。在美國(排名第二十)和澳洲(排名第二十二),這一數值分别為七十五升和七十二升。相較之下,鐘愛啤酒的英國(排名第二十七)人均年飲啤酒六十八升,還不到捷克人均飲酒量的一半。

在莫紮特作曲的意大利語歌劇《唐璜》中有這樣一幕,描繪了風流潇灑的主人公——西班牙情聖唐璜舉起香槟酒杯,獻祝詞道: “讓我們痛飲,讓我們狂歡。”(“Finch’han dal vinocalda la testa.”) 然而若要以音樂頌贊佳釀,還需最得美酒精髓的捷克作曲家來添把火候,貝德裡赫·斯美塔那譜寫的《被出賣的新嫁娘》便是極好的例子——伴随第二幕開場,村莊酒館裡的人們齊齊高唱:“這啤酒實乃瓊漿玉液!”可謂聲動梁塵。

《被出賣的新嫁娘》于1866年在布拉格的臨時劇院首演,講述了一對年輕愛侶(耶尼克和瑪蓮卡)智勝一心盤算着嫁女還債的瑪蓮卡雙親和貪心不足、從中作梗的媒人戈采爾的故事。因首部歌劇《波西米亞的勃蘭登堡人》被批“長篇累牍”,斯美塔那決心一雪前恥,以證明他也可以“遊刃有餘地把控小型音樂作品”,并“在所有曲目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族風”。

斯美塔那這一從宏大曆史劇到歡樂鄉村故事的轉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使得三幕喜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不僅成為“近代捷克音樂劇的奠基石,也榮升世界經典歌劇之列,廣為流傳,常演不衰”。

盡管在西方社會,人們慣以德語稱呼《被出賣的新嫁娘》(Die verkaufte Braut),卻不改它是舉世公認的“捷克民族歌劇”之事實。斯美塔那以極為動情的捷克元素(捷克鄉村、捷克姑娘和捷克民謠)密密織成一張網,籠住了捷克人最深切的愛國心,至少民族複興運動時期的愛國主義者深以為然:還有什麼比上好的捷克啤酒更能激發民族認同感的呢?啤酒本就是捷克人的國酒,是屬于廣大捷克人民的飲料。

為什麼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國遊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布拉格舊城區的金虎酒吧深受歡迎

捷克人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論是歌頌還是自嘲,都偏愛借啤酒之東風,也是以更鞏固了啤酒在國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譬如萊奧什·雅納切克的喜歌劇《布魯切克先生的旅行》(1920)。該喜歌劇改編自斯瓦托普魯克·切赫的諷刺小說,其主人公是個布拉格胖地主,叫做布魯切克。這位稀裡糊塗的布魯切克先生經曆了時空穿梭,先是來到了月球,後又穿越回了十五世紀,很是滑稽。

歌劇始于1888 年一個月光昏昧的夜,布魯切克飽飲啤酒,自布拉格高地的牧師酒館(Vikárka)踉跄着出來,因為實在喝得太醉,竟囫囵睡了過去。等一覺醒來,布魯切克已身在月球,那裡的居民恃才矜己、目下無塵,自然覺得不識馥郁花香、但求大口吃肉的布魯切克狀如莽夫、俗不可耐。到第二幕時,布魯切克無端端重回1420 年的布拉格舊城廣場。等彼時的維特山戰役一宣告結束,信仰天主教、說話帶濃重的德語口音、極為膽小怕事是以臨陣脫逃的布魯切克就被胡斯黨人宣判了死刑,說要把他活活燒死在木桶裡。曆史上的胡斯農民軍确實在打了勝仗後(當着敗北的西吉斯蒙德聖戰軍的面)将十六名戰俘裝進木桶、施以了火刑。

而就在木桶外的火光熊熊燃起之際,布魯切克猛地醒了過來,這才發現自己一頭栽在牧師酒館外的啤酒桶裡,毫發無傷。在今日布拉格的城堡區,确有一間“牧師酒館”依然矗立,至于那裡的酒窖是否布魯切克醉倒酣睡之地的原型,後人便不得而知了。

捷克啤酒的傳奇仍在續寫。2006 年,比爾森原麥啤酒(Plzeňsk prazdroj)推出了一系列電視廣告,風靡全國。據公司負責人彼得·波拉克的說辭,這一系列廣告以诙諧的手法“将土生土長的比爾森品牌與捷克曆史上的光輝時刻和重要事件緊密聯系了起來”。譬如——某消防員注視滅火後為灰煙籠罩的民族劇院廢墟,意志消沉,正逢有人遞上一杯比爾森啤酒,他接過一飲而盡,大喊一聲:“再來(一杯)!”待擡頭看劇院時,這位消防員福至心靈:“沒錯,再來就是了!”鏡頭一轉,各地酒館裡的人們紛紛慷慨解囊, 用錢币裝滿了啤酒杯。此時螢幕上浮現出這樣一行字:“(為重建劇院的)募款就此開始。”随即畫外音響起:“比爾森原麥啤酒,鼓舞人心的味道!”在同一品牌的這一系列廣告中,比爾森原麥啤酒還“啟發”斯美塔那寫下了《我的祖國》、“見證”弗朗齊謝克·雅納切克制造出捷克的第一輛機車、“鼓勵”埃米爾·霍魯布前往非洲進行人種學探險、“鞭策”阿豐斯·穆夏創作出組畫《斯拉夫史詩》……最絕的還要屬這支廣告:為振興捷克語奔走疾呼的約瑟夫·榮曼處處遇冷,灰心喪氣的他卻因喝下馳名的比爾森桶裝啤酒重拾自信,并在友人的勉勵下用捷克語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講話。可是等服務生端上第二杯(比爾森)啤酒時,榮曼不假思索地用德語向他道了謝,令全場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寂。

雖然打着愛國主義的旗号招搖過市,最初的“比爾森原麥”卻由不滿當地啤酒口感的德意志人和捷克人在比爾森州共同釀造(1842)。而這款啤酒那“鼓舞人心的味道”由巴伐利亞釀酒師約瑟夫·格羅爾悉心調配而成, 據說其秘方沿用至今、分毫未改。如今的比爾森州釀酒廠已為日本朝日啤酒兼并,比爾森原麥系列的廣告則由獲獎無數的比利時人澤維爾·梅耶海斯執導。

同樣鼓舞人心的還有1989年布拉格再度向世界敞開門戶一事。是以躍居英國人度假首選的布拉格比之西班牙的狂野海岸(Costa Brava)和債務危機重重的希臘海島更受歡迎。

誰讓廉價機票、廉價啤酒以及廉價性愛确實勾人。在今日的捷克共和國,賣淫合法, 故而首都布拉格有着衆多脫衣舞俱樂部、按摩店以及色情場所。捷克旅遊局曾宣稱:每逢周末,布拉格五分之一的罪案皆由舉辦告别單身派對、喝得爛醉的英國人所犯(2004)。而據英國外交部公布的資料來看,盡管比之希臘,到捷克度假的英國人數僅為前者的三分之一,弄丢的護照數量卻遠超前者。雖然今日的塔林和裡加後來者居上,布拉格已不再是歐洲唯一的“買醉之都”,林立的愛爾蘭酒吧仍是布拉格的一大特色,包括都柏林人、奧雷利同樂吧、帕迪吧、歐布萊恩吧、墨菲的“莫莉馬龍”酒吧以及舊城廣場上的卡弗裡運動吧等等在内, 不一而足。

1990年代,雞尾酒吧在布拉格迅速崛起。跨入二十一世紀後的頭十年,曾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時期流行的葡萄酒吧和精釀啤酒吧亦卷土重來。新燈坊的“艱難時期”(Zl asy)酒吧據說是“布拉格啤酒文化的啟蒙地”,店内有四十八種相對小衆的本土桶裝啤酒可供顧客選擇。皇家葡萄園的“啤酒極客”、新城區的“敬請留意”(Nota Bene)、查理鎮的“釀酒廠俱樂部”(Pivovarsk klub) 以及添枝坊的“露齒狗”(Zubat pes)等亦然。船錨商場(Kotva)的屋頂酒吧“油船”(T-anker)除能俯瞰舊城區的美麗紅頂外,另提供九種生啤及百餘種瓶裝啤酒。

雖其酒單品類繁多,但在大衆旅遊時代,年輕人的飲酒和生活方式已不同于往日,何況自2017年起實施的《室内公共場所禁煙條例》對捷克的傳統啤酒屋造成了莫大的沖擊,導緻其生存維艱,至少在布拉格的曆史城區确然如此。1499年就已開業的弗萊科夫斯基酒吧(U Flek )有“八個大廳和一座花園,能容納一千兩百餘名顧客”,如今招待的卻多是坐長途巴士前來此地的外國遊客。

聖喬治街上的維耶沃達酒吧(U Vejvod )是間不起眼的家常小館,曾是最受光複老布拉格俱樂部成員青睐的聚會地點,後經裝修,成為眼下“手風琴演奏者不時踱至桌邊,老波西米亞樂隊偶有表演”的“四不像”。相形之下,佩爾施泰因街轉角處的小熊酒吧(U Medvídk )在保持傳統特色方面做得極好,其啤酒泵邊的長桌座位終年為老主顧保留着。自1466 年起開門營業的“小熊”以清冽的百威啤酒和道地的捷克美食著稱——捷克的百威地區(Budweis) 是百威啤酒(Budweizer)的原産地,捷克人認為隻有來自那裡的啤酒才有資格被稱為“百威”。

中心城區尚保有昔日風貌并持續吸引當地人光顧的酒吧還包括舊城區的石闆酒吧、魯道夫酒吧;新城區哈瓦特街(Charvátova)上的小鹿酒吧(U Jelínk );小城區聶魯達街上的公貓酒吧(U Kocoura)以及城堡區洛雷托廣場的黑牛酒吧(U erného vola)。而捷克的多數酒館能否重制輝煌,取決于它們能否轉型成為美食酒吧,就像頗受好評的“酒館連鎖”(Lokál)試圖做到的那樣——長街(Dlouhá)上占地極廣的酒館連鎖分店便值得一試;“葡萄園議會”(Vinohradsk parlament)酒吧同樣出彩,其佐以蒜香酸奶油醬的自制薯條絕對不容錯過。

捷克的啤酒和酒吧是傳奇,捷克的文人亦如是。比爾·克林頓通路布拉格時(1994),曾向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提出會見博胡米爾·赫拉巴爾——二十世紀末捷克最偉大作家的請求。哈維爾把話帶到,赫拉巴爾聽後對他說:“你知道上哪兒找我。”于是哈維爾将堂堂的美國總統領到了舊城區胡斯街上的金虎酒吧(U Zlatého tygra)。人稱“捷克喬伊斯”的赫拉巴爾擅長意識流寫作,其風格與散漫的酒吧對話當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除非離開布拉格到鄉間度假,不然長住市郊仁愛鎮的赫拉巴爾每天都會前往心愛的金虎酒吧,風雨無阻。

為什麼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國遊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塔蒂亞娜·斯瓦托謝娃的壁畫:博胡米爾·赫拉巴爾故居外的“赫拉巴爾牆”, 堤道街(Na Hrázi),仁愛鎮。

1980年代末,為建公共汽車站之故,赫拉巴爾位于仁愛鎮的舊居即将遭到拆除(赫拉巴爾夫婦已于1974 年遷入了骒馬坊的高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1990年,捷克藝術家塔蒂亞娜·斯瓦托謝娃在赫拉巴爾的舊居原址上作了一幅壁畫,起名為“赫拉巴爾牆”。七年後,赫拉巴爾從仁愛鎮公牛醫院的五樓視窗跌落身亡,這又是一起可疑的布拉格抛窗事件——據說赫拉巴爾當時想喂鴿子,探出身後不慎失足;可是他多年以前便在《魔笛》(1989)中這樣寫道: “有多少次我想就這樣縱身一躍,從五樓的視窗往下跳……但我的守護天使總在最後一刻挽回了我。”赫拉巴爾常在作品中提及金虎酒吧,《魔笛》便是其一。

金虎酒吧依然故我,它既不時髦,也不媚俗。若想一進門就有座位,早一點到總沒錯,通常人們會排着隊等待酒吧開門(每天下午三點起營業,全年無休)。“金虎”的招牌“啤酒奶酪”(pivní s r) 誠然令人難忘,把奶酪同黃油、洋蔥、芥黃醬還有辣椒粉一道拌勻,抹在上好的黑麥面包上,咬一大口,再佐以布拉格最好的比爾森原麥啤酒,當真是人間珍馐、頂級享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