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国游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布拉格常被誉为“欧洲最美首都”。它坐落在伏尔塔瓦河畔,自然风光令人惊叹,而千年历史风云变幻为它带来的建筑群,从罗马式圆形大厅到哥特式塔楼,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到巴洛克式大教堂,从新艺术风格的咖啡馆到立体主义风格的公寓楼……可谓包罗万象。

人们常说,布拉格的位置正好在欧洲十字路口的布拉格,各方思潮、各国文化在此交汇碰撞,距今已有千年。英国历史学家德里克 塞耶一生研究波西米亚历史,在著作《布拉格:欧洲的十字路口》中,他梳理、回顾了布拉格纷繁复杂的千年历史,详述了那些美丽建筑背后的故事,也细数了布拉格深具特色和历史沉淀的咖啡馆和啤酒馆文化。

啤酒是捷克人引以为豪的特产,他们的人均消耗啤酒量多年来为世界之冠。而啤酒馆更是遍布布拉格街头,经出版社授权,我们摘录了本书第十四章“啤酒实乃琼浆玉液! ”,看看布拉格人(包括来布拉格过周末的英国游客)为了啤酒可以多狂热吧。

为什么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国游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布拉格:欧洲的十字路口; [英] 德里克·塞耶/著;金天/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11

若布拉格咖啡馆并非你的心头好,那么当地人称酒馆(hospoda) 或啤酒屋(pivnice)的布拉格酒吧兴许对你的胃口。论喝啤酒,捷克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据麒麟啤酒大学统计:捷克共和国的人均饮(啤)酒量连续二十三年领跑全球。2015年,捷克人均消耗啤酒一百四十余升,比排名第二的南非塞舌尔共和国多了近三十升。德国位居第三,人均年饮啤酒一百零五升。在美国(排名第二十)和澳大利亚(排名第二十二),这一数值分别为七十五升和七十二升。相较之下,钟爱啤酒的英国(排名第二十七)人均年饮啤酒六十八升,还不到捷克人均饮酒量的一半。

在莫扎特作曲的意大利语歌剧《唐璜》中有这样一幕,描绘了风流潇洒的主人公——西班牙情圣唐璜举起香槟酒杯,献祝词道: “让我们痛饮,让我们狂欢。”(“Finch’han dal vinocalda la testa.”) 然而若要以音乐颂赞佳酿,还需最得美酒精髓的捷克作曲家来添把火候,贝德里赫·斯美塔那谱写的《被出卖的新嫁娘》便是极好的例子——伴随第二幕开场,村庄酒馆里的人们齐齐高唱:“这啤酒实乃琼浆玉液!”可谓声动梁尘。

《被出卖的新嫁娘》于1866年在布拉格的临时剧院首演,讲述了一对年轻爱侣(耶尼克和玛莲卡)智胜一心盘算着嫁女还债的玛莲卡双亲和贪心不足、从中作梗的媒人戈采尔的故事。因首部歌剧《波西米亚的勃兰登堡人》被批“长篇累牍”,斯美塔那决心一雪前耻,以证明他也可以“游刃有余地把控小型音乐作品”,并“在所有曲目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族风”。

斯美塔那这一从宏大历史剧到欢乐乡村故事的转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使得三幕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不仅成为“近代捷克音乐剧的奠基石,也荣升世界经典歌剧之列,广为流传,常演不衰”。

尽管在西方社会,人们惯以德语称呼《被出卖的新嫁娘》(Die verkaufte Braut),却不改它是举世公认的“捷克民族歌剧”之事实。斯美塔那以极为动情的捷克元素(捷克乡村、捷克姑娘和捷克民谣)密密织成一张网,笼住了捷克人最深切的爱国心,至少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主义者深以为然:还有什么比上好的捷克啤酒更能激发民族认同感的呢?啤酒本就是捷克人的国酒,是属于广大捷克人民的饮料。

为什么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国游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布拉格旧城区的金虎酒吧深受欢迎

捷克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论是歌颂还是自嘲,都偏爱借啤酒之东风,也因此更巩固了啤酒在国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譬如莱奥什·雅纳切克的喜歌剧《布鲁切克先生的旅行》(1920)。该喜歌剧改编自斯瓦托普鲁克·切赫的讽刺小说,其主人公是个布拉格胖地主,叫做布鲁切克。这位稀里糊涂的布鲁切克先生经历了时空穿梭,先是来到了月球,后又穿越回了十五世纪,很是滑稽。

歌剧始于1888 年一个月光昏昧的夜,布鲁切克饱饮啤酒,自布拉格高地的牧师酒馆(Vikárka)踉跄着出来,因为实在喝得太醉,竟囫囵睡了过去。等一觉醒来,布鲁切克已身在月球,那里的居民恃才矜己、目下无尘,自然觉得不识馥郁花香、但求大口吃肉的布鲁切克状如莽夫、俗不可耐。到第二幕时,布鲁切克无端端重回1420 年的布拉格旧城广场。等彼时的维特山战役一宣告结束,信仰天主教、说话带浓重的德语口音、极为胆小怕事所以临阵脱逃的布鲁切克就被胡斯党人宣判了死刑,说要把他活活烧死在木桶里。历史上的胡斯农民军确实在打了胜仗后(当着败北的西吉斯蒙德圣战军的面)将十六名战俘装进木桶、施以了火刑。

而就在木桶外的火光熊熊燃起之际,布鲁切克猛地醒了过来,这才发现自己一头栽在牧师酒馆外的啤酒桶里,毫发无伤。在今日布拉格的城堡区,确有一间“牧师酒馆”依然矗立,至于那里的酒窖是否布鲁切克醉倒酣睡之地的原型,后人便不得而知了。

捷克啤酒的传奇仍在续写。2006 年,比尔森原麦啤酒(Plzeňsk prazdroj)推出了一系列电视广告,风靡全国。据公司负责人彼得·波拉克的说辞,这一系列广告以诙谐的手法“将土生土长的比尔森品牌与捷克历史上的光辉时刻和重要事件紧密联系了起来”。譬如——某消防员注视灭火后为灰烟笼罩的民族剧院废墟,意志消沉,正逢有人递上一杯比尔森啤酒,他接过一饮而尽,大喊一声:“再来(一杯)!”待抬头看剧院时,这位消防员福至心灵:“没错,再来就是了!”镜头一转,各地酒馆里的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用钱币装满了啤酒杯。此时屏幕上浮现出这样一行字:“(为重建剧院的)募款就此开始。”随即画外音响起:“比尔森原麦啤酒,鼓舞人心的味道!”在同一品牌的这一系列广告中,比尔森原麦啤酒还“启发”斯美塔那写下了《我的祖国》、“见证”弗朗齐谢克·雅纳切克制造出捷克的第一辆摩托车、“鼓励”埃米尔·霍鲁布前往非洲进行人种学探险、“鞭策”阿丰斯·穆夏创作出组画《斯拉夫史诗》……最绝的还要属这支广告:为振兴捷克语奔走疾呼的约瑟夫·荣曼处处遇冷,灰心丧气的他却因喝下驰名的比尔森桶装啤酒重拾自信,并在友人的勉励下用捷克语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可是等服务生端上第二杯(比尔森)啤酒时,荣曼不假思索地用德语向他道了谢,令全场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寂。

虽然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招摇过市,最初的“比尔森原麦”却由不满当地啤酒口感的德意志人和捷克人在比尔森州共同酿造(1842)。而这款啤酒那“鼓舞人心的味道”由巴伐利亚酿酒师约瑟夫·格罗尔悉心调配而成, 据说其秘方沿用至今、分毫未改。如今的比尔森州酿酒厂已为日本朝日啤酒兼并,比尔森原麦系列的广告则由获奖无数的比利时人泽维尔·梅耶海斯执导。

同样鼓舞人心的还有1989年布拉格再度向世界敞开门户一事。因此跃居英国人度假首选的布拉格比之西班牙的狂野海岸(Costa Brava)和债务危机重重的希腊海岛更受欢迎。

谁让廉价机票、廉价啤酒以及廉价性爱确实勾人。在今日的捷克共和国,卖淫合法, 故而首都布拉格有着众多脱衣舞俱乐部、按摩店以及色情场所。捷克旅游局曾宣称:每逢周末,布拉格五分之一的罪案皆由举办告别单身派对、喝得烂醉的英国人所犯(2004)。而据英国外交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尽管比之希腊,到捷克度假的英国人数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弄丢的护照数量却远超前者。虽然今日的塔林和里加后来者居上,布拉格已不再是欧洲唯一的“买醉之都”,林立的爱尔兰酒吧仍是布拉格的一大特色,包括都柏林人、奥雷利同乐吧、帕迪吧、欧布莱恩吧、墨菲的“莫莉马龙”酒吧以及旧城广场上的卡弗里运动吧等等在内, 不一而足。

1990年代,鸡尾酒吧在布拉格迅速崛起。跨入二十一世纪后的头十年,曾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时期流行的葡萄酒吧和精酿啤酒吧亦卷土重来。新灯坊的“艰难时期”(Zl asy)酒吧据说是“布拉格啤酒文化的启蒙地”,店内有四十八种相对小众的本土桶装啤酒可供顾客选择。皇家葡萄园的“啤酒极客”、新城区的“敬请留意”(Nota Bene)、查理镇的“酿酒厂俱乐部”(Pivovarsk klub) 以及添枝坊的“露齿狗”(Zubat pes)等亦然。船锚商场(Kotva)的屋顶酒吧“油船”(T-anker)除能俯瞰旧城区的美丽红顶外,另提供九种生啤及百余种瓶装啤酒。

虽其酒单品类繁多,但在大众旅游时代,年轻人的饮酒和生活方式已不同于往日,何况自2017年起实施的《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对捷克的传统啤酒屋造成了莫大的冲击,导致其生存维艰,至少在布拉格的历史城区确然如此。1499年就已开业的弗莱科夫斯基酒吧(U Flek )有“八个大厅和一座花园,能容纳一千两百余名顾客”,如今招待的却多是坐长途巴士前来此地的外国游客。

圣乔治街上的维耶沃达酒吧(U Vejvod )是间不起眼的家常小馆,曾是最受光复老布拉格俱乐部成员青睐的聚会地点,后经装修,成为眼下“手风琴演奏者不时踱至桌边,老波西米亚乐队偶有表演”的“四不像”。相形之下,佩尔施泰因街转角处的小熊酒吧(U Medvídk )在保持传统特色方面做得极好,其啤酒泵边的长桌座位终年为老主顾保留着。自1466 年起开门营业的“小熊”以清冽的百威啤酒和地道的捷克美食著称——捷克的百威地区(Budweis) 是百威啤酒(Budweizer)的原产地,捷克人认为只有来自那里的啤酒才有资格被称为“百威”。

中心城区尚保有昔日风貌并持续吸引当地人光顾的酒吧还包括旧城区的石板酒吧、鲁道夫酒吧;新城区哈瓦特街(Charvátova)上的小鹿酒吧(U Jelínk );小城区聂鲁达街上的公猫酒吧(U Kocoura)以及城堡区洛雷托广场的黑牛酒吧(U erného vola)。而捷克的多数酒馆能否重现辉煌,取决于它们能否转型成为美食酒吧,就像颇受好评的“酒馆连锁”(Lokál)试图做到的那样——长街(Dlouhá)上占地极广的酒馆连锁分店便值得一试;“葡萄园议会”(Vinohradsk parlament)酒吧同样出彩,其佐以蒜香酸奶油酱的自制薯条绝对不容错过。

捷克的啤酒和酒吧是传奇,捷克的文人亦如是。比尔·克林顿访问布拉格时(1994),曾向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提出会见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二十世纪末捷克最伟大作家的请求。哈维尔把话带到,赫拉巴尔听后对他说:“你知道上哪儿找我。”于是哈维尔将堂堂的美国总统领到了旧城区胡斯街上的金虎酒吧(U Zlatého tygra)。人称“捷克乔伊斯”的赫拉巴尔擅长意识流写作,其风格与散漫的酒吧对话当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除非离开布拉格到乡间度假,不然长住市郊仁爱镇的赫拉巴尔每天都会前往心爱的金虎酒吧,风雨无阻。

为什么每到周末,布拉格英国游客的犯罪率就飙升?

塔蒂亚娜·斯瓦托谢娃的壁画: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故居外的“赫拉巴尔墙”, 堤道街(Na Hrázi),仁爱镇。

1980年代末,为建公交车站之故,赫拉巴尔位于仁爱镇的旧居即将遭到拆除(赫拉巴尔夫妇已于1974 年迁入了骒马坊的高层公寓楼)。1990年,捷克艺术家塔蒂亚娜·斯瓦托谢娃在赫拉巴尔的旧居原址上作了一幅壁画,起名为“赫拉巴尔墙”。七年后,赫拉巴尔从仁爱镇公牛医院的五楼窗口跌落身亡,这又是一起可疑的布拉格抛窗事件——据说赫拉巴尔当时想喂鸽子,探出身后不慎失足;可是他多年以前便在《魔笛》(1989)中这样写道: “有多少次我想就这样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口往下跳……但我的守护天使总在最后一刻挽回了我。”赫拉巴尔常在作品中提及金虎酒吧,《魔笛》便是其一。

金虎酒吧依然故我,它既不时髦,也不媚俗。若想一进门就有座位,早一点到总没错,通常人们会排着队等待酒吧开门(每天下午三点起营业,全年无休)。“金虎”的招牌“啤酒奶酪”(pivní s r) 诚然令人难忘,把奶酪同黄油、洋葱、芥黄酱还有辣椒粉一道拌匀,抹在上好的黑麦面包上,咬一大口,再佐以布拉格最好的比尔森原麦啤酒,当真是人间珍馐、顶级享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