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莊公曾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最後居然真在“黃泉”見

鄭莊公是春秋時期的鄭國的第三位君主,他從小就不受母親待見,據說是因為母親姜氏生他的時候難産,姜氏是以差點死去。

而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就很受母親的喜愛,隻是共叔段是次子,鄭武公沒有因為姜氏的個人喜愛,而破破壞曆來嫡長子繼承位置的傳統。

鄭莊公即位之後,姜氏就同愛子共叔段謀求篡位,鄭莊公在打敗他們之後,因為對母親犯下的錯誤十分生氣,不僅将母親流放到城穎,還發下誓言,說:“不到黃泉,永遠都不同自己母親相見。”

不過鄭莊公沒多久就有些反悔了,而姜氏也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鄭莊公想同自己的母親重回于好,但礙于面子,并沒有直接同母親相見,但通過大臣穎考提出的計謀,他們真的在“黃泉”上相見了。

鄭莊公曾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最後居然真在“黃泉”見

共叔段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莊公即位之後,姜氏就請求莊公将最富饒的京地封給他弟弟共叔段,莊公認為大家都是親人,也就答應下來了。

但共叔段因為母親的寵愛和哥哥的縱容,他野心越來越大,甚至不把自己的哥哥莊公放在眼裡。

到了自己的封地後,共叔段就開始招兵買馬,制造武器,意圖謀反,而姜氏不僅沒有阻止兒子這麼做,反而因為愛之切,相助于他。

鄭莊公曾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最後居然真在“黃泉”見

共叔段的謀反之心可謂是司馬昭之心,朝中的大臣們很多都心知肚明,其中大臣祭仲和大夫公子呂就多次上書,提出要提防共叔段。

鄭莊公也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自己的弟弟和母親在搞些什麼,隻是礙于親情,他沒有選擇直接懲戒于他們。

而他為了安撫臣子的心情,就對他們說需要等到合适的時機,才能消滅他們的勢力。

鄭莊公是春秋時期一個深謀遠慮的君主,他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坐等時機。畢竟他是一名君主,他的喜怒哀樂不能直接展現在衆人眼裡。

鄭莊公曾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最後居然真在“黃泉”見

公元前722年,共叔段一切事情都已經準備好了,他想領兵謀反,依靠母親姜氏裡應外合,将軍隊打進皇宮,殺死哥哥莊公取而代之。

不過共叔段的一舉一動都被莊公監視了,莊公先一步行動,任命公子呂領兵征讨共叔段所在的京邑之地。

畢竟共叔段隻是一個親王,無法同整個朝廷的實力相比,而且他還是謀反,戰事開始沒多久,城中的老百姓很多都選擇背叛于他。

在衆叛親離的狀況下,共叔段兵敗而死。

鄭莊公曾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最後居然真在“黃泉”見

對母親的處置

母親在弟弟共叔段的反叛中,不僅沒有站在自己這一方,反而幫助了不正義的弟弟。鄭莊公一開始是很氣憤的,畢竟自己身為長子,于情于理都是他繼承位置,而且同為她的兒子,為何弟弟就能得到他的母愛,而他要被母親厭惡呢?

感到不公的鄭莊公也沒有大義滅親,殺死自己的母親,而是将她流放到了城穎,并發下誓言,說不到黃泉,将永不同母親相見。

不過在我們中國文化裡面,孝道一直都是重中之重,鄭莊公很快就後悔自己說過的話,隻是礙于面子,他不能直接同自己的母親相見,畢竟總不能殺死母親再自殺,相約“黃泉路”吧。

鄭莊公曾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最後居然真在“黃泉”見

正當莊公為此悶悶不樂之時,大夫穎考叔求見。莊公設宴邀與他共進美食。

但莊公卻發現,穎考叔放着美味的肉在一旁,沒有食用,莊公不解,詢問為何。穎考叔回答:“凡是臣子持吃過的食物,母親都吃過,但母親還沒嘗試過君主賜下的肉食,臣準備帶回去給母親嘗試。”

莊公聽此話語,十分悲傷,于是将自己的苦衷講述給穎考叔。

颍考叔聽後,向莊公提議:“如果掘地見水即為泉,依此打了道地過去,不也就是黃泉之上了嗎?”

莊公十分高興,命人掘地同母親姜氏相見,最終他确實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兩人一解前嫌,重歸于好。

鄭莊公曾對母親說:“不到黃泉不相見。”最後居然真在“黃泉”見

結語

莊公因為母親幫助了不正義的弟弟共叔段,将她流放外地,這不僅是出于政治性的決策,以此警示衆人,同時也真的是生氣了。

但母子間畢竟是有直接血緣關系,同時由于古代有着極其看重孝道的背景,莊公生完了氣,也就想方設法要同母親重歸于好。

隻是莊公随便發毒誓确實不太好,要不是颍考叔想出這法子,可能還真的無法同自己的母親姜氏再次相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