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桂系軍閥借廣東地盤擴軍10萬,孫中山組織2萬駐閩粵軍一舉驅逐

老桂系軍閥借廣東地盤擴軍10萬,孫中山組織2萬駐閩粵軍一舉驅逐

1915年12月,竊國大盜袁世凱在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各省革命将領蔡锷等人紛紛宣布獨立,出兵誓師讨袁。當時盤踞廣西的桂系軍閥陸榮廷也趁機擴張地盤和實力,以讨伐袁世凱的名義,進兵廣東、湖南,并先後獲得了湖南督軍和廣東督軍的職位。

老桂系借廣東财力,擴軍

10萬

護國戰争結束後,陸榮廷的桂軍雖然撤出湖南,但卻不願意放棄号稱财富之區的廣東省,不但源源不斷的抽調兵力進駐,還拼命壓榨廣東人民,用搜刮的财富大肆擴軍。護國戰争前,陸榮廷僅有2個師和2個混成旅,約2萬人;護國戰争結束不久,已擴編至7個軍,總兵力超過5萬;到1920年老桂系被逐出廣東時,其實力更發展到10萬人左右。

老桂系軍閥借廣東地盤擴軍10萬,孫中山組織2萬駐閩粵軍一舉驅逐

排擠孫中山,獨占廣東地盤

随着實力的增長,陸的野心也急速膨脹,不允許任何勢力染指廣東省地盤,先是借護法戰争出兵湖南,抗擊北洋軍閥對兩廣的威脅,随後又排擠在廣東建立護法軍政府的孫中山,逼迫孫中山于1918年5月離開廣州,重返上海。不過,也正是陸榮廷在護法戰争中的表現,使得孫中山徹底看清了其軍閥本質,認識到救國必先剿滅“桂賊”,“統一南方”,然後“乃能出師北上”。

多方籌款,武裝陳炯明粵軍

孫中山雖然名震中外,但手頭缺乏直接指揮的軍隊,是以隻能将救國必先剿滅“桂賊”的希望寄托在自己一手培植起來的,被桂系排擠出廣東、以“援閩”名義駐紮在福建漳州的粵軍陳炯明部身上。為此,他多方籌集款項,在經濟上接濟陷于苦境的粵軍,并訓示陳炯明抓緊訓練軍隊,随時準備回師廣東、以讨伐假護法之名行害民之實的桂系。

老桂系軍閥借廣東地盤擴軍10萬,孫中山組織2萬駐閩粵軍一舉驅逐

粵軍回師廣東勢如破竹

1920年8月,陳炯明按照孫中山的指令,率粵軍回師廣東,讨伐桂系。當時陸榮廷部署在廣東省境内的部隊有8、9萬人,号稱10萬之衆,而陳炯明粵軍隻有2萬餘人,雙方兵力懸殊。但粵軍是在孫中山革命旗幟下的正義之師,又是解救自己的家鄉于水火,是以,士氣高昂。同時,粵軍還是以解放者的面目出現,所到之處都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和大力幫助。粵軍進兵後進展迅速,回師不到10天即攻占了汕頭和潮、梅的大部分地區,陸榮廷不得不集中兵力在東江地區與粵軍決戰。

廣東各地武裝倒戈、擊退桂系

10月初,依附桂系的廣東地方武裝和桂軍中的粵籍官兵眼見陸榮廷大勢已去,紛紛倒戈相向,反桂風潮遍布廣東各地。廣東省會警察廳廳長魏邦平和廣惠鎮守使李福林聯名通電獨立,宣布脫離桂系,并陳兵廣州河南;廣州各界公舉湯廷光為廣東督軍,逼桂系廣東督軍莫榮新下台;廣東學生聯合會通電歡迎粵軍回粵;駐瓊州的附桂滇軍蔡炳寰等和駐欽廉的桂軍将領黃志桓、陸蘭清也宣布獨立。在此四面楚歌的形勢下,在東江前線苦戰的桂軍無心戀戰,紛紛撤離前線,分道逃往北江和西江地區。

老桂系軍閥借廣東地盤擴軍10萬,孫中山組織2萬駐閩粵軍一舉驅逐

10月29日,陳炯明粵軍未經大的戰鬥即進駐省會廣州。随後,分路追擊逃竄的桂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将其完全逐回廣西。11月下旬,廣東全境已無桂軍蹤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