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看清朝曆史,尤其是晚清時總讓人氣憤難平。但曆來國難有忠臣,亂世出好漢。就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清朝卻出現了一位忠臣兼好漢的複合型人物,此人便是:董福祥。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一、左宗棠手中利刃

董福祥是甘肅環縣人氏,生于1840年,正是林則徐虎門銷煙,大清光芒暗淡,淪為列強“提款機”的曆史分野時期。

董福祥的老爸叫董世猷,一位妥妥的江湖大哥,本地“哥老會”的大當家人。是以董福祥自幼便受老爸影響,一身江湖豪氣。

一晃到了同治年間,董福祥為了保衛家鄉免受迫害,便利用自己的江湖人脈,組建起了地方團練。卻遭到縣令的拘捕,差一點死在大牢了。被營救出來後,董福祥就反了清廷。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僅三年後,即公元1868年時,董福祥就已經成了叱咤風雲的人物,自封大元帥,号稱手握30萬精兵,控制了甘肅境内的十餘座州縣。但就在這一年,湘軍将領劉松山追擊撚軍,也進入了甘肅境内。

劉松山手下的清軍,是曾國藩的老班底,曾跟太平天國血戰過,戰鬥力非尋常清軍可比。董福祥這回遇到硬茬子了,血戰多日,根本打不過,迫無無奈,投降了劉松山。

而劉松山也慧眼識才,非但不念舊往,反而異常欣賞和重用。把董福祥手下部隊改編為“董字三營”,成了自己手中王牌,繼續讓董福祥掌管。由此,董福祥逐漸成長為清軍中的一員悍将。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在左宗棠收複新疆時,董福祥自然也就成為了左宗棠手中“利刃”。比如在攻擊阿古柏時,就是董福祥率軍翻越天山後,急行軍1200裡,攻克南疆門戶:達坂城、托克遜城。最終迫使阿古柏被殺,白彥虎倉皇逃離。随後又是董福祥收服哈密,橫掃新疆,光緒欣喜非常,命其總領軍事。

至此,董福祥俨然成為了清軍中,最耀眼的戰将。不久後便又擠身封疆大吏行列,穩穩壓住了甘肅、新疆這一大片廣袤的國土,所謂的忠誠、能臣,莫過于此吧。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二、大清一等一的好漢

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也許對那些從“之乎者也”中走出,靠祖上榮耀活命的八旗貴族等來言,純屬亂拳。但對董福祥來言,義和拳的興起,卻顯得格外投緣和親切。

畢竟,董福祥是從江湖大哥地位上,成長起來的。是以奉慈禧命率軍進京保衛皇庭時,董福祥就命手下各部,紛紛加入義和團。因為他也早就看着這些作威作福的洋人不爽了。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對于董福祥這樣的熱血漢子來言,他其實就認一個道理:這是我們的地盤,怎麼可能讓洋人們當大爺呢?是以,很快便發生了怒斬日本駐華使館書記官杉山彬的事件。

1900年的6月11日,杉山彬聽到了一個消息:英海軍中将西摩爾,将于今日率聯軍開入京城。這可讓所有外國使館都歡呼雀躍起來。但直到中午了連聯軍的影子都沒有。于是杉山彬自告奮勇前去永定門外的馬家堡車站,卻打探消息。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就這樣,杉山彬坐上車剛到永定門附近,就被負責保衛京都的董福祥手下給攔截住了,問他去幹啥?

一則是杉山彬橫慣了,說話很傲慢。二則是,所謂有什麼樣的将軍,就帶出什麼樣的兵。董福祥手下都跟他一樣,早就瞅着洋人不爽,再看他那德行,頓時大怒,一刀就把杉山彬給砍了!

這下熱鬧了,吓得慈禧就要殺董福祥賠罪,幸虧李鴻章進言道:現在要殺董福祥,那麼他的手下會怎樣呢?不能殺!慈禧這才又被吓了回來,不敢再追究董福祥了。而光緒帝的堂兄弟載漪,聽聞這事後,對董福祥就挑起大拇指道:“你是我大清一等一的好漢!了不起!”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三、清朝最後的好漢

兩個多月後,八國聯軍終于殺來了,此刻慈禧已經逃了,并讓董福祥随隊護駕。如今,京城一片慌亂,但就在這慌亂中,卻出人意料的有一彪孤軍,異常堅定地守護着京都,正是董福祥的手下。

廣渠門前,董福祥各部跟英軍作戰,血染疆場,奈何大勢已去,四面都是八國聯軍的人馬,隻得一邊撤退一面繼續孤軍奮戰于東便門、朝陽門、正陽門,“董字三營”喋血京都。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雖最終敗了,卻擊斃了俄軍上校團長:安甯科夫,并重傷俄國另一位将軍。可見當時董福祥各部作戰之堅決和悍勇。也難怪慈禧派李鴻章去跟八國聯軍談判時,對方出人意料地宣稱:必須殺董福祥。

這回慈禧沒有答應,不是因為醒悟過來了,而是因為一路上多虧董福祥的護駕有功。是以最終把董福祥革職!但董福祥卻大怒,革職了又能怎樣?我再招人馬,親自去跟八國聯軍血戰一遭。

因為董福祥根本就不服,心裡有氣——若非是為了保護你慈禧,我也跟着跑出了,緻使我分兵分将,我豈能敗于京都?可惜卻再次被慈禧擋住,最終董福祥無奈回鄉養老,八年後,即1908年病死在家鄉。

清朝最後的好漢:擊斃俄國上校,怒斬日本使者,卻險被慈禧殺掉

但董福祥遺囑卻是,把家産“儲銀40萬兩上交國庫,并将洋槍1600多支運存甯夏”。

這要幹啥?當然是不服了。是以,董福祥與其說是忠臣,不如說是“清朝最後的好漢”,因為他還有一句遺囑是“未能盡晚年之忠誠,無以報朝廷為憾”!

顯然對董福祥來言,他就是不服!為啥要革我職,讓我養老?為啥就不能再戰疆場?是以我把槍交給你們,就是告訴你們:我董福祥的一腔熱血還沒撒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