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看清朝历史,尤其是晚清时总让人气愤难平。但历来国难有忠臣,乱世出好汉。就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清朝却出现了一位忠臣兼好汉的复合型人物,此人便是:董福祥。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一、左宗棠手中利刃

董福祥是甘肃环县人氏,生于1840年,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大清光芒暗淡,沦为列强“提款机”的历史分野时期。

董福祥的老爸叫董世猷,一位妥妥的江湖大哥,本地“哥老会”的大当家人。所以董福祥自幼便受老爸影响,一身江湖豪气。

一晃到了同治年间,董福祥为了保卫家乡免受迫害,便利用自己的江湖人脉,组建起了地方团练。却遭到县令的拘捕,差一点死在大牢了。被营救出来后,董福祥就反了清廷。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仅三年后,即公元1868年时,董福祥就已经成了叱咤风云的人物,自封大元帅,号称手握30万精兵,控制了甘肃境内的十余座州县。但就在这一年,湘军将领刘松山追击捻军,也进入了甘肃境内。

刘松山手下的清军,是曾国藩的老班底,曾跟太平天国血战过,战斗力非寻常清军可比。董福祥这回遇到硬茬子了,血战多日,根本打不过,迫无无奈,投降了刘松山。

而刘松山也慧眼识才,非但不念旧往,反而异常欣赏和重用。把董福祥手下部队改编为“董字三营”,成了自己手中王牌,继续让董福祥掌管。由此,董福祥逐渐成长为清军中的一员悍将。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董福祥自然也就成为了左宗棠手中“利刃”。比如在攻击阿古柏时,就是董福祥率军翻越天山后,急行军1200里,攻克南疆门户:达坂城、托克逊城。最终迫使阿古柏被杀,白彦虎仓皇逃离。随后又是董福祥收服哈密,横扫新疆,光绪欣喜非常,命其总领军事。

至此,董福祥俨然成为了清军中,最耀眼的战将。不久后便又挤身封疆大吏行列,稳稳压住了甘肃、新疆这一大片广袤的国土,所谓的忠诚、能臣,莫过于此吧。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二、大清一等一的好汉

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也许对那些从“之乎者也”中走出,靠祖上荣耀活命的八旗贵族等来言,纯属乱拳。但对董福祥来言,义和拳的兴起,却显得格外投缘和亲切。

毕竟,董福祥是从江湖大哥地位上,成长起来的。所以奉慈禧命率军进京保卫皇庭时,董福祥就命手下各部,纷纷加入义和团。因为他也早就看着这些作威作福的洋人不爽了。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对于董福祥这样的热血汉子来言,他其实就认一个道理:这是我们的地盘,怎么可能让洋人们当大爷呢?所以,很快便发生了怒斩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的事件。

1900年的6月11日,杉山彬听到了一个消息:英海军中将西摩尔,将于今日率联军开入京城。这可让所有外国使馆都欢呼雀跃起来。但直到中午了连联军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杉山彬自告奋勇前去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车站,却打探消息。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就这样,杉山彬坐上车刚到永定门附近,就被负责保卫京都的董福祥手下给拦截住了,问他去干啥?

一则是杉山彬横惯了,说话很傲慢。二则是,所谓有什么样的将军,就带出什么样的兵。董福祥手下都跟他一样,早就瞅着洋人不爽,再看他那德行,顿时大怒,一刀就把杉山彬给砍了!

这下热闹了,吓得慈禧就要杀董福祥赔罪,幸亏李鸿章进言道:现在要杀董福祥,那么他的手下会怎样呢?不能杀!慈禧这才又被吓了回来,不敢再追究董福祥了。而光绪帝的堂兄弟载漪,听闻这事后,对董福祥就挑起大拇指道:“你是我大清一等一的好汉!了不起!”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三、清朝最后的好汉

两个多月后,八国联军终于杀来了,此刻慈禧已经逃了,并让董福祥随队护驾。如今,京城一片慌乱,但就在这慌乱中,却出人意料的有一彪孤军,异常坚定地守护着京都,正是董福祥的手下。

广渠门前,董福祥各部跟英军作战,血染疆场,奈何大势已去,四面都是八国联军的人马,只得一边撤退一面继续孤军奋战于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董字三营”喋血京都。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虽最终败了,却击毙了俄军上校团长:安宁科夫,并重伤俄国另一位将军。可见当时董福祥各部作战之坚决和悍勇。也难怪慈禧派李鸿章去跟八国联军谈判时,对方出人意料地宣称:必须杀董福祥。

这回慈禧没有答应,不是因为醒悟过来了,而是因为一路上多亏董福祥的护驾有功。所以最终把董福祥革职!但董福祥却大怒,革职了又能怎样?我再招人马,亲自去跟八国联军血战一遭。

因为董福祥根本就不服,心里有气——若非是为了保护你慈禧,我也跟着跑出了,致使我分兵分将,我岂能败于京都?可惜却再次被慈禧挡住,最终董福祥无奈回乡养老,八年后,即1908年病死在家乡。

清朝最后的好汉:击毙俄国上校,怒斩日本使者,却险被慈禧杀掉

但董福祥遗嘱却是,把家产“储银40万两上交国库,并将洋枪1600多支运存宁夏”。

这要干啥?当然是不服了。所以,董福祥与其说是忠臣,不如说是“清朝最后的好汉”,因为他还有一句遗嘱是“未能尽晚年之忠诚,无以报朝廷为憾”!

显然对董福祥来言,他就是不服!为啥要革我职,让我养老?为啥就不能再战疆场?所以我把枪交给你们,就是告诉你们:我董福祥的一腔热血还没撒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