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給人們留下的心理陰影實在是太大了,這場戰争從1939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短短6年的時間有61個國家和地區被卷入戰争,被迫參與戰争的人口數量更是達到了20億人。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最終我們獲得了勝利,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免去了被瓜分的下場,開啟了新的曆史。至于那些妄圖通過戰争來征服世界的國家也都為此付出了應有的代價。不過讓我們不明白的是美國當年為什麼甯可拒絕300億賠償,也要帶走78名戰犯,這78名戰犯真的有那麼值錢嗎,關于這一點在50年以後我們才知道美國當初做的有多麼明智。

美國要的這些戰犯可不是普通人,他們不是在戰争中殺人如麻的軍官,也不是挑起戰争的罪魁禍首,而是為了德國獲得勝利不斷努力的科學家。二戰結束以後,德國被迫背上了很多債務,再加上其他國家對德國的有意限制,是以一直到現在德國都算不上很強大。可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卻是另外一個樣子,當時的德國甚至能夠打到蘇聯節節敗退,最擅長的就是閃電戰,可以輕輕松松的貢獻一個國家,在歐洲戰區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唯一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忌憚的隻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當時還稱得上是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另外一個則是體量巨大的蘇聯。
可是即便是這兩個國家在最開始也是被德國壓着打,如果不是因為德國的兩個盟友意大利和日本實在是太不靠譜了,這場戰争最後的結果真的說不定。而德國當時之是以會有那麼強大的戰鬥力,就是因為他們的武器裝備始終能夠保持先進,再加上德國軍隊訓練有素,是以想要獲得勝利就變得容易了許多。而美國在戰争中看得最清楚,他們知道這些科學家要比單純的資金賠償更加重要。因為賺錢有很多種方式,但是想要培養出來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要走這78名戰犯以後,美國的科技果然得到了飛速發展。不管這些戰犯在戰争期間做了什麼樣的事情,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科研技術方面的确有着獨到的技術,是以美國才能夠迅速發展甚至一躍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事實上,美國一直到現在都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以及招攬。
相信大家都知道錢學森,他在回國的時候就受到了美國的百般阻撓,按照美國人的說法,一個錢學森相當于美國的5個師。不誇張的講,美國當時為了不出現人才流失甚至動過直接暗殺錢老的想法。好在在我國的盡力營救以及錢老的不斷努力下,他成功的回到祖國。但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發現美國對于優秀人才的渴望程度。而且要知道,在當時回國受到阻攔的可不僅僅是錢學森一個。
如今社會相對來說更加開放,美國也不再是一枝獨秀,他們沒有辦法像之前那樣通過一些強硬手段将其他國家的人才留下來。但即便如此,美國渴望人才的心還是沒有變化,隻要是他們需要的人才都能夠拿到非常好的待遇。而我國也在和美國的不斷較量中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雖然拿到中國綠卡的難度更高,但是我們也開始在不斷的招攬其他國家的人才。畢竟在當今世界保證自己的技術先進實在是太重要了,隻有這樣才能夠赢得更多的話語權,才有機會讓國家遠勝于其他國家,才能確定自己不受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