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出土一銅錢,揭開楚漢争霸内幕,難怪劉邦一直戰敗卻越戰越強

作為中國著名的争霸戰,楚漢争霸留下了無數傳奇,但也留下了一些謎團,其中一個即為:除了最後的垓下之戰,項羽一直取勝,将劉邦打的一敗塗地,但結果卻是項羽越打越弱;相反,劉邦一直慘敗,結果卻是越打越強,最終還能反敗為勝,徹底消滅項羽。

那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河南出土一批青銅錢币,揭開楚漢争霸内幕,難怪項羽一直取勝卻越越戰越弱,劉邦一直失敗卻越戰越強!

河南出土一銅錢,揭開楚漢争霸内幕,難怪劉邦一直戰敗卻越戰越強

楚漢争霸中,主要有五個關鍵節點,即

漢軍東出、彭城之戰、荥成對峙、鴻溝為界、垓下之戰。

其中,漢軍東出是與章邯等人對戰,屬于搶奪關中地區,劉邦輕松取勝,但在之後的彭城之戰、荥成對峙、鴻溝為界中,劉邦正面對戰項羽皆告失敗,唯獨最終垓下之戰取勝。尤其是彭城之戰和荥成對峙中,劉邦敗得一塌糊塗,損兵折将數十萬。

但,事情就奇怪在這裡,項羽越打越弱,劉邦越打越強,最終一直取勝的項羽無可奈何地與劉邦簽訂議和協定,即為鴻溝之約。

公元前203年10月,楚、漢訂盟之後,項羽引兵東歸,而劉邦立即撕毀協定,下令全力追擊楚軍。随後爆發了垓下之戰,項羽一戰被徹底擊敗。可見,國與國之間沒有友誼,隻有永恒的利益,劉邦占據優勢時不放過項羽,而項羽占據優勢時卻放過劉邦,兩者對比高下立分,劉邦最終取勝也是理所當然。

河南出土一銅錢,揭開楚漢争霸内幕,難怪劉邦一直戰敗卻越戰越強

劉邦取勝的秘訣,項羽失敗的教訓,又到底是什麼呢?考古揭開其中謎團!

前些年,河南新鄭一處建築工地施工時,無意中出土了一批雜亂的六國古錢币,和一堆銅矛、銅镞、弩機等六國兵器,都不符合秦制、漢制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經過鑒定确認:

這是秦末文物

那麼,這批錢币和兵器的主人,到底會是誰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項羽!

新鄭原屬于春秋諸侯鄭國,但被南韓吞并之後,很快就成了南韓都城。秦國滅掉南韓之後,新鄭的主人變成了秦始皇,秦末紛争六國複國之後,新鄭表面上屬于南韓,但實際卻被項羽控制。南韓和秦始皇時代,不可能擁有大批雜亂的六國古錢币和六國兵器,唯有項羽時期才會出現這一現象。

河南出土一銅錢,揭開楚漢争霸内幕,難怪劉邦一直戰敗卻越戰越強

這一考古現象,與項羽失敗,又有什麼關系呢?

原來,項羽推翻秦國之後,立即分封六國諸侯,想要恢複舊制,并沒有一統中國之心,項羽的楚國,隻能算最強的一個諸侯罷了。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昂為殷王,趙王歇為代王……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姑且不論項羽分封對與錯,但項羽這麼做卻帶來一個嚴重後果,就是項羽貨币制度混亂,兵器無法形成标準化,最終結果就是後勤壓力倍增。換言之,項羽缺少統一的貨币和統一的兵器制度,損失得不到及時補充,是以後勤問題非常嚴重。推而及之,項羽在基層建設方面估計也是一塌糊塗,兵源得不到及時補充。

河南出土一銅錢,揭開楚漢争霸内幕,難怪劉邦一直戰敗卻越戰越強

相反,劉邦卻繼承秦制,沿用秦半兩錢之餘,更沿用秦國的标準化兵器制度,由此後勤壓力較小。劉邦進入關中,不僅僅是繼承了這些表面的東西,還繼續沿用了秦國的基層管理人員,是以在蕭何幫助之下,秦國故地迅速穩定了下來,楚漢争霸中劉邦盡管損兵折将,但卻能迅速補充人手,也不缺少軍糧兵器之類。

兩相對比,劉邦可以調集整個秦國故地的力量,而項羽最多隻能調集一國之力,是以項羽敗得不冤,劉邦勝的正當!

河南出土一銅錢,揭開楚漢争霸内幕,難怪劉邦一直戰敗卻越戰越強

戰争,打的就是後勤!現代如此,古代亦然。項羽可以逞一時之威,但終歸是人不是神,糟糕的後勤制度讓項羽越打越弱,相反劉邦不斷整合秦國故地之力卻能越打越強。是以,對項羽無需過于可惜,此人雖是猛将,但卻不懂戰争真谛,注定會遭到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漢初三傑中,張良、韓信功績廣為流傳,蕭何功績卻被長期忽視,但隻要了解後勤對戰争的作用,就能知道蕭何對漢朝建立的作用之大,猶如一塊定基石,是以劉邦才将蕭何列為漢初三傑之首!可以說,沒有蕭何,張良、韓信發揮的舞台都沒有,這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人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