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五千多年的文化曆史程序當中,其中誕生了無數的君王,有的帝王了解天下疾苦,愛護自己的國家和百姓,而有的君王則是暴政無法,剝削百姓。
在中國古代衆多的帝王當中,必定是有幾位帝王讓我們印象十分深刻的,其中朱元璋就是讓我們感到十分驚奇的一位皇帝。要說原因的話,其實就是因為在古代大多數的帝王其實都是世襲制,是從自己的父輩那裡一任任繼承下來的。要不然就是君王身邊非常親近的人發動了叛亂,奪取了政權,進而成為了帝王。朱元璋卻不屬于以上的兩種方式。

朱元璋可以說是真正從低端一路爬到頂端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根本沒有可以幫助他當上帝王的家世。
朱元璋小時候的家裡十分的貧窮,沒有辦法上學讀書,是以也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就是這麼一位在非常艱苦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偉大人物,最終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先祖。可以說看完他一生所經曆的事情,其實就相當于看完了現在的一本主角一路逆襲的這種小說。
一、朱元璋早年看到百姓疾苦,立下抱負救濟天下
朱元璋原名其實叫朱重八,他出生的家庭可以說是十分貧窮。朱元璋為了可以在亂世中存活下來,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經常去給那些富貴人的家裡放牛。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則因為生病,而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離開了人世,大哥和母親也相繼餓死。
再後來,朱元璋到了寺廟裡過活,希望能夠混口飯吃。可是不久後,寺廟裡也沒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朱元璋為了能夠吃上飯,就和師兄外出化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與寺廟的緣分就一直就沒有斷過。
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由于到處都爆發戰争,就算是出家也很難維持生活。是以在朱元璋隻有十七歲的時候,他從寺廟當中離開,一直過着乞讨的生活。在經曆了三年流浪生活之後,他在自己早年玩伴的邀請之下,開始投奔去郭子興的紅巾軍。
因為朱元璋在早年的時候,看到人間疾苦和百姓的悲難,這就使得他從小就立下了要拯救天下百姓的抱負,也就是這一個理想信念,讓他在紅巾軍當中一直從基層做到了紅巾軍的領頭人,最後徹底推翻了元朝,明朝也因為朱元璋的存在而建立了起來。
二、朱元璋稱帝後,回到寺廟猶豫要不要“拜佛”
在朱元璋成為帝王了以後,他與少林寺其實也有着很深的關系。在他成為君王,回想起自己幼年在寺廟中生活的經曆。于是,有一天朱元璋就想離開皇宮去去少林寺中看一看。朱元璋就來到了一所少林寺。在他到達的時候,少林寺中的方丈與和尚全部出來接駕,那個場面可以說是十分壯觀。
我們知道一般到寺廟肯定是要去燒香拜佛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他當時就想祈求佛祖保佑他擁有的江山能夠永世不衰,就在他準備燒香拜佛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他現在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流浪漢,而是一個國家的君王,是九五之尊,怎麼能夠輕易就如此下拜呢?他如果下跪的話,那麼天下人豈不是看到他的笑話?可是不下拜的話,世人又會說他不尊敬佛祖。
就在朱元璋非常猶豫沖突的時候,他就問寺廟當中的方丈:
“朕也需要下跪嗎?”
一聽到這個問題,方丈心中就知道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如果方丈當時的回答不合朱元璋的“
口味
”,那麼全寺廟上下的和尚性命可能就不保。
于是,方丈便十分聰慧的說了8個字,即“
見在佛不拜過去佛”。
在古代中的“
見
”,其實是和現在的“
現
”一樣的,方丈所說的意思就是,朱元璋現在是位居皇帝的寶位,可以說相當于人世間的佛祖。而所拜的雕像佛祖是屬于過去的佛祖,并沒有現在的佛要去拜過去的佛的這種道理。是以,朱元璋是不必要下跪的。
方丈的回答正合朱元璋的“
”,朱元璋聽到後感到十分高興,并且誇贊方丈富有學問。
朱元璋從小經曆苦難,一段時間被寺廟收養。在成就大業之後又于寺廟當中得到稱贊和祝願。他早年的流浪經曆,可以說是他能夠順利地治理好明朝的根本所在。
隻有在體驗過人間疾苦之後,才會明白要如何去改變這個世界,也就是朱元璋他的這種經曆,使得他能夠被方丈稱為當時的人間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