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日本古代隻有語言沒有文字,發明文字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日本列島統一的時間又很晚,根本來不及發明文字。中國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百家争鳴的局面,先進的文化可以秒殺整個東亞和南亞。當中國的先進文化傳入日本後,日本的貴族要想學到治理國家的政策,那麼就必須先學習中國的漢字,這個和北韓其實差不多。最開始沒有文字,但是又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不得不學習漢字。在當時的東亞中國又是文明古國,周邊很多國家還處于原始部落,漢人已經開始學習古人先進的文化知識了。在那時,日本不學習中國,就學習北韓,且北韓在當時也學習的中國。是以,中國的漢字就是從北韓先傳入日本的。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

日本的漢字是如何傳入日本的,我們先來了解一段日本曆史。中國關于日本的最早記載出自《後漢書》,倭國派使者向光武帝劉秀朝賀,當時也沒有什麼貢品,光武帝見使者矮小,就賜予了一塊“漢委奴國王”金印給使者。到了漢安帝時期,日本挑選了160女奴獻給漢朝皇帝。東漢末年,倭國發生暴亂,一個叫“邪馬台國”的九州國家異軍突起,管理着30多個倭人小國家,而國王是一位女性叫“卑彌呼”。三世紀中期,日本本州島中部興起了一個國家叫“大和國”,當時的大和國應該和邪馬台國并存在日本列島上。公元285年(應神天皇十六年),北韓半島上的百濟人王仁攜帶《論語》10卷,《千字文》1卷來到日本,漢字這時開始傳入日本。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

日本人為了看懂中國書籍,那麼就要學習中國漢字。是以,大批中國和北韓移民進入日本。那是處于東漢末年,藩鎮割據中國戰亂不對,逃難的大陸人正好給日本大和國帶去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産技術。也許就是這一批人,使大和國要強于日本其他國家,是以到了五世紀,強大的大和國逐漸統一了日本列島。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

公元645年,日本大和國的孝德天皇開始改革。從公元285—645年,從應神天皇時期漢字傳入日本,到孝德天皇改革,期間經曆了360年的時間,說明這360年的時間,漢字已經逐漸深入日本各社會階層。是以,公元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在國内頒布《改新之诏》,全盤學習中國唐朝的文化制度以及律令制度等,在日本曆史上被稱為“大化改新”。

是以,現在的日本都保留着很多唐朝時期的文化。不過漢字剛到日本也是水土不服,畢竟是讀音有出入,是以在此後的漫長歲月當中日本人始用漢字的楷書偏字,造出了“片假名”,接着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出了“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标注日本語音之用。其實,這個和中國現在的拼音差不多,都是以漢字注音,友善閱讀。當然,對于日本的漢字曆史,目前也不是很清楚,其實他們的一些讀音可能和我國的古漢語發音有點接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