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宗棠誓要收複新疆,為何李鴻章卻建議朝廷放棄收複新疆呢?

公元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的首領阿古柏在英、俄的煽動下毅然侵入中國新疆,并建立了一個叫''哲德莎爾''的僞政權,公然挑釁了清朝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清廷此時卻逢多事之秋,中國東南、西南和南部邊疆也面臨着列強侵略的威脅,是以清廷朝野上下對新疆問題産生了兩種不同的态度。

左宗棠誓要收複新疆,為何李鴻章卻建議朝廷放棄收複新疆呢?

一是以左宗棠為首的主戰派,堅決要武力驅趕侵略者,提出了保衛新疆就是保衛京師的觀點。

二是以李鴻章為首的隐忍派,建議放棄新疆,把主要防禦力量布局在東南沿海。這個辯論被曆史稱之為“海塞之争”,其實他倆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是以觀點都是沒有錯的。

左宗棠認為新疆在手,蒙古可保,河北安全,京城則無虞,順帶還能震懾一下周邊想要趁人之危的蕞爾小國,而且阿古柏的實力很弱小,也很好被清軍擊敗,站在軍事戰略的立場來看,出兵新疆這是完全合理的方案。

李鴻章則不那麼認為。

左宗棠誓要收複新疆,為何李鴻章卻建議朝廷放棄收複新疆呢?

首先,因為南疆已經被阿古柏的叛軍所占據了,敵軍以逸待勞不易攻取,而且背後還有英俄列強的支援,得罪誰也不好。

其次是晚清财力不足,兵力有限,籌措收複新疆的巨額軍費都是個老大難,還不如把這筆稀缺的錢用來發展海軍,曆史已經證明,海上的威脅遠大于陸地。

最後,即便打赢收複了新疆,用于軍隊駐防和恢複生産的費用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新疆地瘠民少,國家投入和産出也不呈正相關,相反還會是國家的一個累贅,也會削弱海防的力量。

由此可見,李鴻章和左宗棠思考新疆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從商業角度來考慮問題,想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集中力量解決主要沖突。一個是從軍事戰略的層面來審視時局,考慮到了戰後的中國局勢和長遠國際大勢,由于資源有限,是以二人意見相左。

左宗棠誓要收複新疆,為何李鴻章卻建議朝廷放棄收複新疆呢?

最終清廷經過多輪審議,還是采納左宗棠出兵收複新疆的主張,特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領六萬大軍火速增援緊急的新疆戰場,并成功的驅逐了侵略者,新疆之戰也成為晚清為數不多的大勝仗,從長期曆史結果來看,收複新疆不僅軍事戰略意義重大,而且政治、經濟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