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沒有根本解決交戰國的政治沖突,反而在戰後,戰勝國對戰敗國執行了更加不公平的政策,緻使引發了一戰後歐洲的動蕩。歐洲的不穩定,讓各國都惶惶不安,結盟、失約,再結盟、再失約,成為歐洲亂象的标志。

這些亂象的背後,其實都在傳遞一個資訊——各國都不願再開仗。然而,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争,卻牽扯了英、美、蘇等國敏感的神經。美、英兩國擔心其遠東利益遭受損失,蘇聯更擔心“腹背受敵”,圍繞中國戰場,各國紛紛出手。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令人意外的是,蘇聯成為大規模支援中國的首個國家。

蘇、日兩國可以用“世仇”來概括,自19世紀90年代,雙方圍繞着遠東地區發生過多次戰争。結果是,日本勝多敗少,并跻身列強的行列。沙俄垮台後,蘇聯加強了軍事建設,尤其是陸軍方面,比“重海軍,輕陸軍”的日本強了許多。

1927年,蘇聯與南京政府因“中東路事件”斷絕外交關系,日本趁機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整個東北。在蘇聯的國防戰略中,西線防範波蘭,東線警惕日本,這件事對于蘇聯來說,是個重大威脅,為了消除隐患,該是展示蘇軍強大的時候了。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随着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日本徹底暴露出“稱霸”?的野心,他們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争開始。為了防範來自蘇聯的壓力,關東軍由最初的8萬人增至30萬人,在他們的如意算盤中,“3個月解決問題”後,轉頭進攻蘇聯。

蘇聯一面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向遠東地區增兵,一面開始全面支援中國的抗戰,從1937年到1940年間,提供了價值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并派出“志願航空隊”進行有限地防空作戰。在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下,日軍終于被拖入了“持久戰”。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在中國戰場不能“速戰速決”,日本人歸咎于蘇、美、英等國的援助,在他們看來,要想盡快解決問題,就必須切斷中國的外援,特别是趁蘇聯國内“清洗”,軍隊實力大減之際,在張鼓峰一帶進行試探性進攻,結果日軍無功而返。

不服氣的日本人,于第二年的1939年,在諾門罕地區再次與蘇軍交戰,雙方投入兵力達20多萬人。占有坦克和飛機數量絕對優勢的蘇軍,在朱可夫的指揮下取得了戰役勝利。日軍損失慘重,傷亡4萬人,他們清醒地意識到,蘇軍不好惹。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就在日本深陷中國戰場,不能自拔的時候,德國的進攻帶來了轉機。

從發動全面侵華戰争開始,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争爆發,日軍建立的51個陸軍師團,有25個在中國戰場,共計減員115萬人,由戰略進攻轉為維持勸降。随着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中國戰場。

首先,英國為了應付歐洲危局,決定放棄在華利益,保護其在遠東的殖民地不受侵犯,這就是有名的“東方慕尼黑陰謀”。日本利用這個時機,以不策應德國為條件,要求英、美兩國放棄援助中國,并封閉了當時外援物資必經的滇緬公路。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其次,蘇聯的防範重心轉向西線。盡管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作保證,并參與了瓜分波蘭,但蘇軍最高統帥部仍不放心,一面構築“東方防線”,在戰略上防範德國;一面為避免兩線作戰,緩和蘇日關系,将“志願航空隊”從中國撤回。

讓日本人感到歡欣的是,對抗戰失去信心的汪精衛,率領幾十名政府高官,以及幾十萬軍隊投降,成立了“僞政府”。對中國抗戰來說是重大損失,它不僅動搖了全民族抵抗的決心,而且在國際影響上,處于十分不利的局面。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更有甚者,逃亡重慶的國民政府,也對“持久戰”産生了動搖,他們秘密地在香港與日本談判,準備以承認滿洲國和同意日本在内蒙古駐軍為條件,達成停火協定。中國的抗戰岌岌可危,反觀日本在這個時期,似乎越來越主動。

盡管敵後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動出擊,尤其是華北的八路軍,集合了20多萬人的部隊,發動了以破壞日軍鐵路交通線為主的“百團大戰”,振奮了全民族的抵抗決心;但對于整個國際形勢來說,影響力十分有限。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關鍵時刻,美國的态度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1940年,是同盟國最困難、最關鍵的時期,歐洲被失敗、投降的陰郁氛圍所籠罩,亞洲的日本顯露出咄咄逼人的态勢,南下的勢頭也越來越明顯。羅斯福從長遠的利益出發,敏銳地感覺到不能再退讓,否則留給自己的回旋空間越來越小。

特别是中國戰場的抗戰,可以牽制大量的日軍,進而為準備開戰的美軍,争取更多的時間。也就是說,美國要想獲得世界主導權,參戰是遲早的事情,盡管“孤立主義”盛行,但對同盟國的物資增援,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一是,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全面禁止對其出口包括石油、廢鋼鐵在内的戰略物資。作為“天生”資源匮乏的島國,特别是石油,長期依賴于美國進口。發動侵華戰争、實施“南進政策”就是為了找油。一旦油斷了,日本将不攻自破。

二是,确定聯華抗日。通過租借法案将中國列入借貸國,一億美元的貸款迅速到位。一方面,開展雙方軍事合作,羅斯福秘密下令,允許空軍退役軍官參加志願援華隊,并以最優惠的價格提供100架最新戰鬥機。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另一方面,同意由陳納德牽線,中國出錢招募300多名志願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建立一支航空隊,這就是人們熟知的“飛虎隊”。盡管與蘇聯無償的“志願航空隊”相比,美國人過于“算計”,但對中國抗戰的影響和幫助還是很大的。

更振奮人心的是,就在德、意、日三國簽訂同盟條約的第二天,羅斯福宣布德國為頭号敵人,日本排第二,并譴責其侵略行為,表示要與之鬥争到底。這個積極的“信号”,無疑就是美國準備參戰的宣言,堅定了同盟國抵抗的信心。

為什麼說中國戰場局勢,美國态度是關鍵?日本陸軍4年減員115萬人

随即,英國政府開放了滇緬公路,重慶方面也停止了同日本的秘密談判。當然,美國援華的态度逐漸積極,還是看到了中國軍民堅持抗戰的決心,以及将日本拖入一場“全民抗戰”的力量。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反法西斯同盟才真正确立起來。

如果沒有美國的“積極信号”,中國抗戰還能繼續嗎?歡迎留言和讨論。

參考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争》

歡迎搜尋關注“白楊樹下談曆史”//學習曆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