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美籍華人翁萬戈将其家族收藏的80多種、542冊宋元明清珍惜古籍,以拍賣的方式轉給了上海圖書館,換取了450萬美金。

就在很多人對此事議論紛紛的時候,可誰也沒想到的是,2018年底翁萬戈竟然将價值超過10億美金的183件文物,無償捐贈給了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這其中還囊括了堪稱國寶的《萬裡長江圖》。
消息一出,當即引爆輿論,衆人紛紛指責翁萬戈的行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翁萬戈為何會将珍貴的文物捐給美國?翁家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文物?這批文物又怎麼會流落海外的呢?
翁家之是以會有那麼多文物,重要是因為翁家的兩朝“帝師”——翁同龢。
翁同龢身為“狀元宰相”,不僅兩入軍機、擔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而且還酷愛收藏藝術品,尤其是書法典籍。
其實翁家的藏書是從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開始的,由于翁心存早年家境貧寒,曾經在藏書閣做事,對于藏品也有一定的鑒賞能力。
再加上他本身對收藏有着濃厚的興趣,是以在道光年間,他陸陸續續收藏了不少藏書家的傳世珍藏,這也成為翁氏藏書的基石。
受到翁心存的影響,翁同龢也非常酷愛收藏書畫典籍,而且他在書法方面很有研究,有着“同光間天下第一”的美稱,是以很多人都會投其所好,送他一些傳世書法佳品,時間一長,翁氏藏書愈加豐富,逐漸有了清末九大藏書地之一的美稱。
而由于翁同龢沒有子嗣,他去世後,翁氏藏書就被傳給了他哥哥的兒子翁承翰,也正是通過這種代代相傳的方式,1920年的時候,翁心存6代孫年僅兩歲的翁萬戈拿到了這批藏品。
根據翁心存後來回憶表示當時什麼也不懂,接到這批藏書“就像是天上掉餡餅似的”。
1938年,20歲的翁萬戈奔赴美國普渡大學留學,22歲順利取得機電工程碩士學位,但是他并沒有靠着這個學位找工作,反而是去了威思康辛大學美術系進行深造,自此之後就一直從事繪畫、攝影以及電影工作。
而在國外留學期間,翁萬戈也積極向西方宣傳的中國文化,他還拍攝了幾十部弘揚中國文化的教育片和紀錄片等等。
這其中就包括1973年在亞特蘭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獎的《中國佛教》,從這方面來看,翁萬戈在弘揚中國文化上确實做過一定的貢獻。
但是翁萬戈在留學期間,因為國内形勢動蕩,戰火紛飛,是以他始終擔心家中的藏品,為了能更好地保護好這些珍貴藏品,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将這些藏品全部都打包帶走,運到美國。
當時這批産品先是從天津運到了上海,然後又從上海運到了開往美國的貨輪上,最終成功地抵達了曼哈頓的一家庫房,被儲存了30年,在翁萬戈退休之後,他還特意修建了著名的萊溪居,專門用來保護這些藏品。
而國内當時都以為翁家的這批藏品是在動亂中被焚毀了,但誰也不知道翁萬戈使用“金蟬脫殼”的辦法,讓文物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直到1985年。
1985年,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善本書展”上,突然出現了已經“消失”了将近40年的翁氏藏品。
是以當時翁氏藏品的出現就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尤其是國内的學者和收藏家們,更是為這批藏品能夠儲存下來而歡欣不已。
這次展覽舉行的時候,我國的一些學者正好就在美國,是以親眼确認了這一批藏書的真僞。
回國之後,他們立即将這些情況彙報到了我國的有關部門,希望國家能夠想辦法将這批藏書給接回來。
我國相關部門和收藏家們也都有這個意願,于是大家開始逐漸和翁萬戈接觸,準備了解一下他在這個事情上的态度。
這次接觸也很快就有了結果,2000年翁萬戈将家族裡收藏的80多種圖書,累計542冊宋元明清珍惜古本,送到了拍賣會上,而國内方面也成功以450萬美元的價格拿到了這批藏書,最終放在了上海圖書館裡。
而截止到這個時候,國内對于翁萬戈的評價還是比較正面的,在大多人看來當時的翁萬戈已經加入美國國籍了,那批文物可以算作是他的私有财産。
可是事情在2018年12月13日,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當時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公開發表了一個聲明,表明他們接收到了曆史上數量最多,且意義最為非凡的一批中國書畫捐贈,而捐贈人正是翁萬戈。
然而,這批本來隸屬于中國的文物,卻被捐贈到了美國的博物館裡。
此消息一經釋出,就激起了千層浪花,許多民族意識濃厚的人開始斥責翁萬戈忘恩負義,是個賣國賊。
尤其是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表明翁萬戈在過去數十年間曾經多次捐贈藝術品之後,翁萬戈所面臨的輿論壓力更是達到了頂峰。
很多人都表示不了解,将獨屬于中華文化的瑰寶送給外國人,他們真的能夠體會這些文物的珍貴嗎?
而有關這個問題,翁萬戈在《顧落阜原藏中國曆代書畫名迹考釋》中已經給出了答案,
“博物館是收藏品最好的歸宿。”
在翁萬戈看來,文物或藏品不是屬于某一個人的,博物館才是這些東西最終的歸宿,也隻有博物館才有收藏和保護文物的物質條件,才有傳播這些文物蘊藏文化的能力。
對于這一點大家都能了解和接受,可是他的另一個觀點就是許多人都接受不了的了。
他認為文化是沒有國界的,文明的傳承和延續也不應該以國家的界限來劃分,換句話說,文物是世界的,是大家的,捐給哪個博物館都一樣。
是以翁萬戈認為,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不把文物捐給“物質條件更好”的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呢?
在他看來那裡有大量的各國藏品,将這批藏品捐進去,能夠有利中國文化的傳播。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國對于文物的保護是有一定缺失的,不過這裡面即有戰争的影響,也有當時技術的限制。
是以那時很多人都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我國的文物,然而這絕不是将屬于我國的文物帶出中國送到他國博物館中的理由,因為我國從未停止過對文物的保護工作。
比如故宮裡的那批文物,在革命年代北平陷入動蕩的那段時期裡,毛主席的老師易培基親自将那批文物登記在冊,轉移到我國其他地方保護起來,等到北平動蕩結束後,他又将這批文物給接了回去,全程沒有一件文物丢失或者損毀,從這方面也能看出我國對文物的保護之心。
而現在我們不僅僅有态度,對于文物保護的技術條件我們也是不斷發展的。在2018年的時候,我國的很多博物館對于文物的儲存和修護都已經做到了非常好的地步,而翁萬戈如果真的想要保護好這批文物,完全可以将其送回國内,讓其得到妥善安置。
我們相信在保護屬于我國的文物這件事上,國人會比任何外國人都要上心,至于弘揚中國文化,完全可以将這批文物借出去展覽,哪用得着捐出去呢?
而有很多人表示,翁萬戈之是以會将那批文物捐贈給美國博物館,為的是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同時讓自己的孩子能進入該博物館任職,這個猜測是否屬實,我們不予置評,隻能說我們覺得那批文物本來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安置。
當然,我們現在也無法得知翁萬戈當時的真正想法,雖然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當初翁萬戈曾表示自己是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為了他的人生,這不禁讓人疑惑,既然作為一個收藏世家繼承人,又為何不讓這些藏品“落葉歸根”呢?
不過我們始終相信流落海外的藏品文物終歸有回到祖國的一天,我們也堅信那一天不會太過遙遠的。
那麼對于翁萬戈的這種行為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