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為何殺光他全家?

漢朝是我國曆史上比較早的封建王朝,要說漢朝最大的對手,那無疑是草原北方的匈奴了。漢武帝時期,漢朝與匈奴爆發了連年不斷的大規模戰争。在此期間,許多匈奴貴族被殺被擒,也有一些漢朝将領投降匈奴,李陵便是其中一位。

出身名門的李陵因投降的舉動被世人說成的叛徒,但其實,多數人隻知前半曆史,而對後半曆史知之甚少。

作為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為何殺光他全家?

元光元年(前134),李陵生于隴西成紀,也就是今甘肅成安縣一帶,祖父是著名''飛将軍''李廣的他稱得上是将門之後。

受家族的影響,李陵從小就練習騎馬射箭、行軍打仗,且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華。

長大一些後,李陵先後擔任侍中、建章監,被漢武帝認為很有李廣的風範,于是武帝''使将八百騎,深入匈奴二千餘裡,過居延視地形。''

輕松完成地形勘測任務後,李陵被漢武帝派到酒泉、張掖訓練士卒,以應對匈奴可能的進犯。

天漢二年(前99),漢武帝指派李廣利進攻匈奴右賢王,而李陵則被任命負責押運糧草。聽到自己的任命後,李陵難以接受隻作為後勤部隊,于是請求道:''臣願以少擊衆,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

聽到李陵的話,漢武帝不禁想起了十餘年前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于是他當即同意了李陵的請求。

就這樣,李陵帶着自己精心訓練的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經過三十天的跋涉來到了浚稽山。然而沒過多久,單于率領着作為主力的三萬匈奴精騎也來到了浚稽山,面對強敵,李陵臨危不亂,先是用大車圍成軍營,再派盾兵戟兵在前、弓兵弩兵在後。

單于見李陵兵少,便派兵毫無戒備地沖了上去,但''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吃了大虧的單于大驚,連忙叫來左右賢王助陣,将騎兵的規模擴充到了八萬人之衆。李陵自知無法戰勝對手,是以一邊迎敵一邊盡量往南邊漢朝的邊境轉移,希望其他漢軍能夠發現并援助自己。

李陵與匈奴軍隊前後爆發三次較大規模交戰,三次都以他率軍殺敵數千告終,但即使是李陵軍隊再怎麼骁勇善戰,也難以抵抗數量十餘倍于自己的敵人。日子一天天過去,李陵率領的漢軍不但缺糧缺箭,還傷亡慘重,單于見漢軍勇猛,又害怕埋伏,本來已經想要撤兵,但軍中一個叫管敢的人卻逃走投奔匈奴,将李陵的虛實全部告訴了單于。

作為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為何殺光他全家?

得知李陵沒有援軍後,單于加強攻勢,終于将李陵圍困,萬般無奈之下,李陵隻好選擇了投降。消息傳回漢朝,就有了漢武帝震怒,群臣落井下石,再然後公孫敖告知武帝李陵為敵練兵,引得武帝族誅其家的後續故事。

作為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為何殺光他全家?

李陵遠在長安的親人被殺的幾年後,漢朝的使者一次見到李陵,提起了此事,震驚的李陵問道:''吾為漢将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于漢而誅吾家?''

使者見狀,便告訴了李陵流傳在漢境的他為匈奴練兵的消息,李陵聽罷回答:''乃李緒,非我也。''可見,漢武帝實際上是因為一條不實傳聞,枉殺了忠心耿耿的李陵的家人,這一舉動實在令人歎惋。

在匈奴,李陵得到了單于的喜愛,後者甚至将女兒嫁給了他,還立他為右校王,等到武帝去世,掌權的霍光、上官桀都是李陵的故交,他們特意派了李陵的好友任立政前往匈奴勸說他歸國。

作為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為何殺光他全家?

然而,來到匈奴,順利見到李陵的任立政卻發現李陵從服裝到習慣已經完全成為了匈奴的模樣。任立政趁旁人離去轉達了霍光等人的慰問以及他們希望李陵歸漢的願望,但李陵卻回答道:''少公,歸易耳,恐再辱,奈何!''

作為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為何殺光他全家?

也就是說,以他現在的地位和身份,想要回去是很容易,但回到漢朝,免不了會遭到朝臣和百姓的議論,再度蒙受侮辱,如果是這樣,那他甯可留在匈奴。

作為飛将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投降匈奴後,漢武帝為何殺光他全家?

元平元年(前74),在匈奴二十餘年的李陵病逝,享年六十歲。他前半生獻給大漢,為漢朝訓練出了不少優秀士兵,還在對匈奴的戰争中立下功勞。後半生,李陵被武帝屠戮全家,被群臣辱罵,被百姓痛斥,是以他就算客死他鄉也不願歸國。

歸根到底,他并非一個應該被批評的叛徒,他投降匈奴、在那裡留居,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