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在抗戰時擔任軍區副司令,後隻授大校,許世友為他鳴不平

作為革命老區,膠東大地在戰争年代出現過很多頗具傳奇色彩的戰鬥英雄,其中一人在去世後被人評價為“從此騎鲸去,雖死亦鬼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抗日英雄讓人津津樂道的那些事迹。

他在抗戰時擔任軍區副司令,後隻授大校,許世友為他鳴不平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1906年出生在文登縣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祖父是餓死的,父親因為交不起租被地主誣告抓了起來,家裡為救父親,搞的家業破敗,再加上災害,地裡幾乎顆粒無收。

由于勞累過度,他大哥早逝,弟弟生病無錢看醫生夭折,日子過得相當凄苦。他18歲時,開始離家習武,因為肯吃苦,練了一身的好武藝,這讓他在此後的軍旅生涯中有了一定的優勢。

1932年,于得水加入了中共,在老家拉了一批人開展地下活動,期間跟地主争鬥的過程中他經常受傷,都是在老百姓家裡養好的,是以他改了名字叫于得水,用來感念老百姓的魚水情。1933年,于得水已經成為當地地主勢力的眼中釘。

他在抗戰時擔任軍區副司令,後隻授大校,許世友為他鳴不平

他在研究武裝計劃的時候,因為消息走漏遭到了追捕,于得水因為武功高強跳上房頂逃跑了,他的家人卻都被抓了起來,這次于得水幾乎家破人亡。不過于得水并沒有是以放棄革命,他繼續在當地進行遊擊作戰,把隊伍逐漸發展了起來。

1935年于得水是東路第三大隊大隊長,起義獲得收獲不少,于得水率領僅存的戰士在地勢險峻的深山繼續打遊擊,陸陸續續獲得了不少的武器彈藥。1937年12月24日,于得水率領麾下的遊擊隊參加了起義。

之後,于得水的遊擊隊編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他擔任第三軍第一大隊大隊長,帶着這支隊伍,于得水多次和日僞軍作戰,隊伍的力量随着戰争的次數而不斷增強,很快就發展成一支三千多人的大隊伍,先後解放了煙台等多個地區。

1943年,于得水被任命為膠東軍區副司令,膠東軍區司令就是許世友,許世友和于得水都是習武之人,性情也都很豪爽,在戰鬥中兩人互相救助,很快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戰友情。

他在抗戰時擔任軍區副司令,後隻授大校,許世友為他鳴不平

1955年授銜,于得水隻被授予了大校的軍銜,按說于得水當過軍區副司令,按照當時授銜的标準是能夠被授予少将軍銜的,于得水的情況讓許世友很為他鳴不平,于得水本人卻沒有什麼不滿,他說自己鬧革命并不是為了當官,隻要能為人民服務,軍銜大小都一樣。新中國建立後,于得水擔任過浙江省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等職,1967年因病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