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德國自此正式成為法西斯國家。1938年,希特勒下令攻打奧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就此拉開。

1941年,希特勒打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戰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以走向了其最激烈的時刻,随着德國和日本将蘇聯美國相繼拉入戰争,法西斯國的戰敗局面也基本奠定了,對于擁有龐大的戰争軍備的蘇聯,希特勒為何敢于對其發動戰争?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有許多人認為,當時的德國軍隊極其依賴石油,進攻蘇聯是為了奪取蘇聯豐富的石油資源,那麼中東擁有那麼豐厚的石油資源德國為何不進攻中東,而去進攻一個如此強大的蘇聯?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中東雖然在二戰中表示自己是中立國,但是其還是比較偏向于德國的,中東作為德國石油的主要進口國,德國是不可能對其發動戰争的,因為一旦發動戰争,就失去了石油的進口國,這是德國不願意看到的,是以,德國甯願進攻蘇聯也不願進攻中東這個穩定的石油進口國。

其次,希特勒在其種族學說中曾表示,俄國人是低級種族,希特勒早已明确表示了對俄國人的厭惡與否定,而且,希特勒在其書中寫道:德國人民的生存空間能夠在東歐找到,希特勒早已發表了自己妄圖占領東歐土地的野心,是以其進攻蘇聯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最後,對于蘇聯的發展速度希特勒感到恐懼,蘇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内便趕上了德國與美國的發展水準,這樣的發展速度令希特勒感到了威脅,同時,蘇聯又極為注重國内軍事力量的發展,其軍事發展速度不亞于經濟發展速度,蘇聯的軍備數量也是發展迅速,最為重要的是,蘇聯在其邊境早已部署了大量的軍隊,其目的也就不言而喻,或許希特勒正是發現了蘇聯的這一行為,才決定先發制人進攻蘇聯

德國攻打蘇聯不僅僅是為了擷取石油資源,而是為了遏制蘇聯的快速崛起,此外,蘇聯其實也早就有了進攻德國的準備,隻不過還處于準備階段,而這卻讓希特勒發現,是以就算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在之後的不久選擇進攻德國,希特勒攻打蘇聯的決定看似是為了掠奪土地而發起的,實則也是迫于無奈。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德國作為法西斯國家,對外擴張是必然的,對于對自己同樣有敵意的蘇聯,德國勢必要将其作為自己進攻的主要對象,而且蘇聯的發展速度早已威脅到了德國,進攻蘇聯也就顯得理所當然,而中東作為自己的石油進口國,德國自然是能不戰就不戰,可以說德國選擇蘇聯作為自己的進攻目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而原因其實也并不複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