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保障更具針對性,或月底開售

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保障更具針對性,或月底開售

曆經4個月的意見征集,百萬新能源車主終于迎來新能源車輛專屬保險。

近日,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以下簡稱“《專屬條款》”),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提供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的保險保障。

據悉,所有新保和續保的新能源車将統一适用新條款承保。南都記者從多方獲悉,有部分保險機構已計劃在本月推出新能源車險産品,而新能源車車險費率或整體有所下降。

保障更具針對性

據悉,《專屬條款》分為主險、附加險。主險包括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共三個獨立的險種,投保人可全部投保或選擇投保三大險種。

這是新能源汽車首次正式迎來商業保險專屬條款。《專屬條款》首次明确,新能源車輛的定義為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但不包括機車、拖拉機、特種車。

與過去傳統燃油車車險條款相比,《專屬條款》對新能源車及車主的保障更具有針對性。

其中,新能源汽車損失保險規定,被保險人或駕駛人使用被保險新能源汽車過程中,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燒)造成被保險新能源汽車車身;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機及驅動系統、其他控制系統;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裝置三大類裝置直接損失,且不屬于免除保險人責任的範圍,保險人依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同時,“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以及“新能源汽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兩大主險的保障情形中亦明确指出“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燒”這一情形。

此外,《專屬條款》明确指出保障責任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不過,使用場景不包括在營業場所被維修養護期間、被營業機關拖帶或被吊裝等施救期間。

新增修訂四個附加險

除了在三大獨立主險上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定制化保障外,《專屬條款》在附加險方面同樣新增、修訂了四個附加險險種,進一步覆寫過往沒有覆寫到的新能源汽車主要風險。

新增的三款附加險包括,附加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附加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附加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此外,還修訂了附加新能源汽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

不過,與此前8月的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征求意見稿)相比,《專屬條款》剔除了附加智能輔助駕駛軟體損失補償險、附加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

此外,《專屬條款》還修訂了新能源車的折舊率參考系數表。其主要改動在家庭自用、非營業兩種用途的9座以下客車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其中,9座以下客車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的折舊系數,從每月0.6%調整為按價格區間劃分。0-10萬元每月折舊系數為0.82%;10萬-20萬元每月折舊系數為0.77%;20萬-30萬元每月折舊系數為0.72%;30萬以上每月折舊系數為0.68%。(上述分段均含起點,不含終點)

而9座以下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燃料電池汽車的每月折舊系數則統一從0.6%改為0.63%。上述新能源汽車每月折舊系數與現行條款的折舊系數相比,均有所上升。

以一台5年車齡的10萬元9座以下非營業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為例,現行條款與《專屬條款》的折舊率相差13.2%,換算下來相差1.32萬元。

超千萬資料提供開發、定價基礎

近年來,我國汽車産業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新能源汽車産業突飛猛進。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的産量和銷量分别達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達12.7%,呈逐月擡升态勢。

不過,新能源汽車以動力電池作為儲能裝置,車輛輔助裝置延伸至充電設施,在車輛使用過程中,除了傳統的交通意外風險,動力電池起火、爆燃引發的重大事故亦構成新的風險因素。

而在保險業,一方面,新能源車商車險綜合成本率一直令不少财險機構頭痛不已,而另一方面,保險機構拒保新能源車亦一時成為社會焦點。保險業亟須産品創新,在保險保障和保險服務上實作更新換代以應對上述問題。

今年4月,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曾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因為新能源車在車身結構、動力系統、使用場景、維修保養等方面較傳統汽車存在較大差別,其風險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現一定特殊性。同時,新能源車受總體保有量小、車型疊代快、産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未完全顯現等因素影響,行業掌握的新能源車的承保理賠資料有限,影響了對于新能源車險風險保費的測算。

今年5月,中國精算師協會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啟動了新能源汽車基準純風險保費測算工作。據悉,項目組對2018年至2021年1季度約5162萬條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承保資料和923萬條理賠資料進行了多輪清洗、方案測算和費率平滑,測算編制了新能源專屬車損險、責任險等主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并結合新能源汽車的特點,新增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等附加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

就在《專屬條款》釋出同一天,中國精算師協會釋出《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試行)》。中國精算師協會表示,這為行業新能源汽車保險産品開發和定價提供了基礎。

新能源車車險整體費率或将下調

從過往的情況來看,新能源車中的電池模組、各類輔助傳感器內建度高,技術方案、零部件通用性較低,相應的維修、替換成本有所上升。對于廣大車主而言,新能源車險的啟用究竟會不會帶來用車成本的上升呢?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發表相關研報稱,預計《專屬條款》下新能源車的基準保費相較現行綜改的基準保費小幅下降,同時新能源車特定保險責任有所增加,是以新規實施對财險公司的保費和盈利将有小幅負面影響,但總體影響有限。考慮到目前行業新能源車的賠付率普遍高于傳統燃油車,若要實作新能源車的盈利費用空間相對較小,預計費率更具優勢的龍頭險企更為受益。一方面,大型險企固定費用攤薄效果顯著,另一方面大型險企直控管道占比更高,手續費相對較低。

南都記者從一家大型保險機構獲悉,該公司的新能源車險将在月底上線,預計新能源車險費率相較于現行費率下降約3%,部分新能源車主将享受“降費”好處。具體來看,25萬元以下新能源車型的車險費用有所下降或持平,部分25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車險費率或有所上升。

同時,據另一家排名靠前的财險機構透露,家用5座以下車型費率有所上升。此外,亦有部分保險機構表示,将在本月推出新能源車險産品。

采寫:南都記者 許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