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幼教,讓老師插上科技翅膀

沈陽市南京一校沈北分校幼稚園有了不一樣的“黑科技”——AI智慧教室。老師們在操作螢幕前,觀察孩子們玩耍的狀态,不時變換螢幕功能,記錄孩子們的不同表現。通過螢幕,可以看到孩子們實時的精準定位和活動軌迹,孩子們在哪個區域玩了多長時間、突出發展了幼兒學習五大領域的哪個領域、和哪些同伴在一起深度合作……背景會将所有資料統計分析一覽無遺。

AI+幼教,讓老師插上科技翅膀

AI智慧教室操作界面

“明年是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釋出十年,《指南》提出了孩子在健康、藝術、科學、語言、社會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教育指導,也着重強調了遊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南京一校沈北分校幼稚園園長王月介紹道。

“但是這幾年來,我們基層老師實操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問題,最難的就是觀察孩子學習遊戲的個體狀态,要統計每個孩子每天參與不同領域活動的時長、活動内容,很難實作。”

AI+幼教,讓老師插上科技翅膀

孩子們在遊戲化學習

通過引進AI教室,可以幫助老師無感觀察孩子們遊戲化學習的狀态,實作掌握孩子領域發展偏好及個體化差異,老師可以通過資料來分析孩子的發展傾向,個性化的調整玩具和材料,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優化孩子們的發展。

記者在于洪區教育局幼稚園的《AI成長紀實冊》裡看到,幾十張不同彩色畫冊裡,描述了孩子整個學期的營養、體格、作品、活動情境等成長内容,餅狀圖、柱狀圖、情景解讀…可以讓家長很直覺的看到自己孩子一年來的縱向發展和進步。

“我們應用了一款AI軟體,通過人臉識别整理照片、智能評價指導,跟以往靠老師“手動整理”的成長手冊記錄工作比,老師在日常就完成了對孩子的行為觀察和指導,極大減少了工作量,同時通過孩子生活與遊戲的片段,對接了《指南》的各項發展目标,促進教師更為深度了解和反思其背後的教育意義。”于洪區教育局幼稚園張曉岩說。

“借助AI工具,我們實習老師也能夠快速的了解孩子在各領域的發展規律和目标,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保教能力,對家長的日常回報也更個性化、專業化了。”于洪區教育局幼稚園教研主任徐麗麗說。

“以前在班級群裡找孩子照片很麻煩,對隐私感受上不是很好,存儲轉發爺爺奶奶也是問題,現在通過app私密發送成長時間軸裡,還能看到發展解讀,看到孩子每一點進步,我們家長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規律,透過AI教室的活動分析報告,也能掌握了孩子的興趣,像我家孩子更喜歡表演,孩子在表演遊戲中真的很開心。家長會的時候收到了孩子的《成長紀實》,翻看起來真的感動,裡面記錄孩子的照片都精确到幾歲的哪一天,我們當家長的都沒有這樣細心。”南京一校沈北分校幼稚園家長張丹說。

沈北新區教育督導室主任丁來洲說,“AI+學前教育”,有助于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全面提升幼稚園所資訊化,智能化水準,賦能園所管理、釋放辦學活力,提升辦園品質。

AI+幼教,讓老師插上科技翅膀

沈陽市學前教育專家賈洪揚評價說,遊戲是孩子自發地、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遊戲中觀察孩子是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态,好的教育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教師關注的對象,但這恰恰是很難做到的,AI科技的到來就可以幫我們同時觀察多位孩子,把不能變成了可能,實作了對每個孩子的觀察,遊戲活動中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趨向,每個孩子的特點,同時看到孩子參與遊戲時的能力發展,真正了解孩子,發現孩子們的獨特之處,進而實作因材施教。還可以根據背景大資料教學後反思、分析、調整、優化,發現現象後的本質,助力教學的改變和優化。

AI科技創新讓幼兒遊戲中成長,教師在觀察中審視,家長在陪伴中學習,教育在助力中求質。根據孩子個體的發展規律,為每顆“幼苗”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中國日報遼甯記者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