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自漢高祖入鹹陽,與天下約法三章以來,漢朝制度就大體上确立為幾千年封建王朝的基本制度.

其中關于皇帝宗氏的非劉姓者,不封王,确立了皇家王權的專有性,為後世諸侯王動蕩國家埋下了隐患,曆朝皆有藩王造反之事發生,而這一場場鬧劇的後果,也隻是讓百姓備受苦難而已。

明朝時期,皇帝的兩位藩王叔叔造反,而皇帝最終隻殺了朱高煦,這而朱高燧卻安然無恙。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靖難的功臣朱高煦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十八年駕崩,傳位皇太孫朱允炆即建文帝,由于建文帝大力的削藩,引起燕王朱棣不滿,深感危機的朱棣從北平起兵造反,号稱靖難。

公元1398年,朱允炆即位,當時太祖皇帝為了國家穩固,大肆封賞自己的兒子為藩王,且享有兵權,在外鎮守邊關,地方上的大事以及軍隊調動,都要向藩王請示,才能實施,權利不可謂不大。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即位之初,因明太祖傳位于皇太孫,便引起諸王不滿,藩王問題愈發突出,建文帝決定削藩,首先就是與朱棣一母同胞的周王獲罪,被貶為庶人,同一時間,諸王或死或流放的數人。

而在削藩的初始,朱棣就開始為造反做準備,在朝廷下诏逮捕燕王官署之時,朱棣抗命誓師,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

在這場戰争裡,朱棣的兒子朱高煦大放異彩,為靖難立下汗馬功勞。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朱高煦是燕王朱棣的嫡次子,早年與諸王子就學于南京,因行為輕佻而不受朱元璋的喜愛,但其人心性狡詐,狠毒,計謀百出,是以在朱棣起兵後,以其人為先鋒,随軍出征。

在白溝河之戰中,朱高煦率精騎沖陣,斬殺敵将父子于陣前,軍心大振,名聲傳遍燕軍。

正在朱高煦勇冠三軍的時候,準備大戰一場的時候,前線朱棣大敗于東昌,燕軍大将張玉戰死,朱棣被困将被俘之時,朱高煦率軍趕到,其人率部死戰,終于擊退敵軍,救下朱棣。

被救下的朱棣感慨萬千,他拍着朱高煦的背,說出了讓其人奮鬥一生的話:“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病。”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暗示可能會将世子的位置傳給他,借此激勵朱高煦,為了這句話,朱高煦産生了奪嫡的想法,愈發的在戰場上拼殺,此後多次營救朱棣于危難之際。

大勝之下,朱棣一舉攻破南京城,建文帝自焚而死,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即位之後,朱棣為繼承人的問題開始糾結起來,他在二兒子朱高煦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心理上,朱棣更傾向于立朱高煦為太子,可是朝堂之上的文官卻都一邊倒的支援更仁厚且素有賢名的嫡長子朱高熾,而廢長立幼自古就是亂象。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再三考慮之下,朱棣最終決定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則成了一個藩王,可朱高煦怎會甘心于一個藩王,他在朱棣多次下旨令其回封地的情況下,依舊留在南京,他在等待時機,并且始終忘不了朱棣給他的承諾。

朱棣死前,強行把朱高煦送回封地,可其人在封地也并不安分,招兵買馬,伺機謀反。

随後明仁宗即位不到一年就駕崩了,太子從北平傳回的時候,作為叔叔的朱高煦甚至想在半路截殺,隻是倉促之下,并未成功。太子即位後,不但未追究其人半路截殺的罪過,反而對其大加封賞。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這在朱高煦眼中成了懦弱的表現,他想要造反的心思愈發的躁動了。終于,在禦史的告發下,朱高煦謀反的意圖暴露,隻得倉促起兵,由于準備并不充足,在仁宗皇帝禦駕親征之下,叛兵潰散,朱高煦連同幾個兒子一起被俘。

在這場反叛中,一同謀反的還有朱高燧。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懦弱的反賊朱高燧

同朱高煦一樣,朱高燧同樣渴望皇位。他是朱棣的第三個兒子,深受朱棣信任。

據史書記載,朱棣登基後,封朱高燧為趙王,負責北平的一切政務,而北平正是朱棣起兵的老家,也是朱棣的根本所在,這個任命足見朱棣對其能力的肯定。

但是朱棣同樣沒有把最重要的位置交給他,他也同二哥一樣不滿,可他并未像二哥那樣起兵造反,他走的是另一條路。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朱棣對小兒子尤為喜愛,仗着這一點,朱高燧就在朱棣跟前開始誣陷太子的屬官,于是太子身邊的人大多獲罪入獄,借此削弱太子的力量。

随後他嫁禍太子謀反的事情敗露,朱棣大怒,最終在太子的求情之下才免罪,可朱棣卻專門為其找了德高望重的老師嚴加看管,有了嚴師的教導,他的行為也日漸收斂起來。

可不甘心的種子早已在他的心頭發了芽,永樂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朱高燧以為他的時機來了,與内侍密謀毒死朱棣,造僞诏廢太子,立朱高燧為帝,卻再次被人告發,事情敗露後,被朱棣叫到跟前問罪,朱棣喝問:“是你做的嗎?”

此時朱高燧早已因為恐懼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太子在一旁為其大力辯解:“一定是屬下人自作主張,弟弟并不知情。”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看在太子的顔面上,朱棣并未追究,經此一事,朱高燧的野心不敢表現出來了。

謀反的兄弟

朱高燧的野心收斂了很多,但是他依舊對那個位置十分渴望,于是在朱高煦的鼓動下,他還是動起了歪心思,他與朱高煦商議,造反之時,他為内應,一舉拿下北京城。

事情敗露得太快,朱高煦兵敗得也快,此時有人向宣宗皇帝進言,一并拿下趙王朱高燧。

宣宗皇帝并未允許,他說:“先皇與兩位叔叔素來要好,且趙王并未有謀反之實,朕不忍殺之。”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被宣宗皇帝釋放後,趙王主動把兵權交出來,野心也完全息滅,宣宗也非常照顧他,對其大加封賞,死後更是給了谥号。

與朱高燧的安分相反,朱高煦卻更為激進,他不僅毫無悔改,兵敗被俘的他,在宣宗皇帝來探望的時候,伸腳絆倒了皇帝,自覺顔面受辱的皇帝,盛怒之下宣宗皇帝下令用大火生生烤死,了卻了他一代奸雄的一生。

同為謀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為何朱高燧卻能安然無恙?

此時的朱高煦是抱着死志的,臨死了還要挑釁皇帝,自從朱棣給他許諾後,加上軍伍上的百戰血氣,他已經不敢再居于人下。

哪怕他已經位極人臣,野心一旦燒起來就難以熄滅,一山無二虎之下,他是必死的,而朱高燧卻是相反的,他本是文人出身,性子帶着懦弱,加上接連的敗露,他也放下了自己的雄心,專心于一個太平王爺,自然是能得善了。

枭雄逐鹿,曆史總是可悲可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