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意拳大師嶽蘊忠花光家财學武,還把兒子練死了,他武功有多高

民國心意拳大師嶽蘊忠視拳如命,在學武的過程中,花光了全部家産。同時,為了将所學武藝一代一代傳下去,他的兒子五歲剛過,他就以非常嚴格的要求,責令兒子習武。由于太嚴格,每天的訓練量過大,結果讓不堪重負的兒子喪了命。那麼嶽蘊忠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如此勤學苦練,武功究竟有多高呢?

心意拳大師嶽蘊忠花光家财學武,還把兒子練死了,他武功有多高

1908年,嶽蘊忠出生于山西祁縣賈令鎮一戶富裕人家。

嶽家幾輩都子嗣不旺,嶽蘊忠這一輩又是單脈相傳,是以嶽家長輩都把他當作寶貝蛋,唯恐他有個閃失。再加上嶽家在鎮子上也是很有些資财的大地主,是以嶽蘊忠從小就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

盡管是地主家的兒子,但嶽蘊忠卻不是個傻憨憨。他天資過人,讀書亦能過目成誦,連私塾裡的老師都對他十分看重,說自己教了幾十年書,像他這樣聰慧的學生并不多見。

嶽蘊忠讀書的時候,已經是民國初年了。當時新學堂已經得到了推廣,不少家産殷實的人家,都會把子弟送到城裡去讀書。未來再送到海外留學,回來後入仕為官。但嶽家長輩卻不贊成讓嶽蘊忠讀太多書,一是不希望他讀書入仕,遠走高飛。盡管在外做官是光耀門楣的事情,但是從清末亂世到民國初年,社會不太平、軍閥混戰……再加上官場爾虞我詐也有諸多風險,弄不好就惹禍上身,不僅丢官,也許還送命。與其鬧得一家人心神不甯,不如就讓嶽蘊忠守着家财,繼續做個地主過活。畢竟家裡有百畝良田,還有六百多隻肥羊,此外還有一個二層的森閣樓,也可以用來養鴿子。當然,嶽蘊忠若是什麼也不想做,那也可以把地租給佃戶,靠收租吃息過一輩子。

總之,嶽蘊忠讀了七年私塾後,嶽家長輩就明确地說明,不讓他繼續讀書了。盡管對學堂依依不舍,但嶽蘊忠畢竟不是新青年,是以他還是聽從了長輩的安排。

好在長輩還算民主,詢問嶽蘊忠接下來想做什麼?得知他想棄文從武,長輩們忙不疊地四處打聽,重金請來一位著名拳師,教他學長拳和弓力拳。

從那時起,嶽蘊忠對國術産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晝夜苦練,又極愛鑽研武藝,兩年後,他不光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長拳與弓力拳也十分精通。

當時祁縣有個國術名家叫戴魁,他是戴氏心意拳第四代傳人。

戴氏心意拳是心意拳流派中曆史最悠久的一支,據傳最早為嶽飛所創。該武藝是将槍法化為拳法,特點是剛猛狠毒、奇快無比,實作意到拳到,拳法更是變化無窮。在嶽飛被害後,該拳法也跟着銷聲匿迹。

明末清初,有個叫姬際可的山西人在終南山随一位隐士習武,又得贈《嶽武穆拳譜》,進而才讓該拳法重制武林,且被稱為心意六合拳。

姬際可的徒弟曹繼武得到真傳後,将其傳給了祁縣戴隆邦,而戴隆邦又結合家傳武藝,苦心鑽研二十餘年,對心意六合拳不斷進行改革與完善,最終創編出了戴氏心意拳。

也是從那時起,戴隆邦立下了“隻傳戴姓,不傳外家”的家訓,因而戴氏心意拳在祁縣雖有名聲,但除了戴家人,誰也學不到這套拳法。

不過,到戴魁這一輩時,戴家早就因為吃了官司,家族敗落。再加上民國時期,國術處于開放的時期,許多門派名家都設館授徒,以此為業。戴魁當時亦是名震華西的國術名家,是以請他教拳的人不少。

嶽蘊忠也聽聞戴家心意拳的厲害,心向往之的他,就向長輩提出了請求。于是戴魁就被請到了家裡來,嶽蘊忠則拜其為師,學習戴家心意拳。

心意拳大師嶽蘊忠花光家财學武,還把兒子練死了,他武功有多高

在學了一段時間的戴家心意拳後,嶽蘊忠體會到了這套拳法的精妙,愈發視其如命根。以至每天他歌訣不離口,拳械不離手。他常常為了學好一個招式,翻來覆去會練上幾百遍。早晚他還要把所學的技藝,再重新完整練上好幾遍。

嶽蘊忠常說:“咱惹咱,沒招架。自哄自,吃狗屎。”

意思是說,把功夫學精了,遇到敵人就不會吃虧。要是吃不得虧,下不得力,功夫上自欺欺人。那遇到敵人,别人不打也自己先倒架了。正是憑着一股持之以恒的精神,嶽蘊忠在練功上下的功夫可不少。

此外,戴魁長期住在嶽蘊忠家裡,每天不光好吃好喝地招待着,而且還得供應給他鴉片煙。原來,此時的戴魁已是暮年,他早年家境寬裕的時候,就好吸上幾口鴉片煙,如今年紀大了,更離不開鴉片煙。

為了滿足戴魁的鴉片瘾,嶽家的錢财幾乎都換了鴉片煙。後來實在頂不住了,就賣了那六百多隻羊,接着又賣了幾十畝地,可是依然不夠。于是,嶽蘊忠又提出賣掉那兩層木閣樓。

嶽家長輩眼看着為了讓嶽蘊忠學武,竟把家資幾乎耗盡,是以決定先試一試嶽蘊忠的武藝。于是就讓他第二天去堤壩上出河工,并在他出河工的間歇,讓五個練過武藝的壯小夥,試探他的武藝。

沒想到,嶽蘊忠三下五除二就把五個小夥全都打趴在地。村長連連稱奇,又疊了十塊青磚在地上,要求嶽蘊忠一腳必須踩裂九塊。嶽蘊忠大吼一聲,猛地一腳踩上去,結果青磚應聲而裂,一直裂到了最下面那塊磚。衆人見了,無不拍手叫好。嶽家長輩聽說後,這才賣了木閣樓,把錢交給了嶽蘊忠。

經過十幾年的苦學,嶽蘊忠終于學得了戴氏心意拳真傳。

此後,嶽蘊忠以武會友,經常與人切磋武藝,探讨武學精要。在不斷地學習和交流中,他的拳法也愈發爐火純青,技藝也更加高超。

由于和高手過招,嶽蘊忠少有敗績,是以他很快就名震武林,一時吸引了南北武林界的國術高手紛紛前來較技。嶽蘊忠一向為人平和低調,他深知門派之争一向慘烈,是以他不願與人結仇。每次比武,他都點到為止,不使對方難堪。

山西太原有一位姓逯的拳師,在全省擂台賽上獲得過第三名的成績,是以在地方上頗有名氣。

有人對逯師傅說,祁縣的嶽蘊忠不服氣他的武藝,要和他比武。

逮師傅不辨青紅皂白,就怒氣沖沖向嶽蘊忠約戰。嶽蘊忠得知原委後,認為冤家宜解不宜結,是以他單槍匹馬去太原拜會逮師傅,想要和他化幹戈為玉帛。

不曾想他進了逯師傅的演武廳,就被逯師傅的幾十個徒弟團團圍住,且那些徒弟們都握着兵器。嶽蘊忠哈哈大笑對逯師傅說:“小人之言,竟讓逯師傅擺出這樣大的陣勢來,實在是太擡舉我的身份了。”

這話讓逯師傅也覺得自己有些小題大做,可是既然來了,怎麼也得較量一番。于是喝退徒弟,自己和嶽蘊忠打了起來。

讓逯師傅沒想到的是,他才出了一招,就被嶽蘊忠打到了一丈之外。眼見就要跌倒在地,嶽蘊忠又疾步上前,托住了他的後背,還連說自己失禮。逯師傅見識了戴氏心意拳的厲害,又見嶽蘊忠武德高尚,不免對他欽佩有加,于是二人握手言歡,此後竟成了莫逆之交。

心意拳大師嶽蘊忠花光家财學武,還把兒子練死了,他武功有多高

嶽蘊忠中年時期,終于喜得貴子,這讓他十分高興。為了讓兒子将來成為國術大家,在兒子剛滿五歲時,他就迫不及待教兒子習武。秉承着“嚴師出高徒”的想法,他不僅對兒子練功極為嚴格,而且每天還制定了大量的訓練計劃。結果在他的重壓之下,兒子不堪重負,竟一命嗚呼了。

喪子之痛,讓他對教授武藝有了新的認識。不過,他對自己卻從沒有放松過要求,訓練起來幾乎不要命。像“百次劈拳勁沖勁,崩拳擊脫皮一層,鬥棍甩折百臘杆,踢斷木樁再換新”都是常态,是以村裡的老人總說他是“武瘋子”。

盡管練武要了兒子一條命,但嶽蘊忠畢竟是國術大師,再加上他收徒從不看對方出身等,是以不少農村青年慕名前來拜師學藝。對于那些人品端正,又熱愛國術的,哪怕是家境貧寒,他也義務教拳,且傾囊相授。

由于失子給了他沉痛的教訓,在教授徒弟的時候,他不再給徒弟們制定過重的訓練任務。平時他亦對徒弟們和藹可親,猶如慈父。但是練武的時候,他依然很嚴格,用他的話說,與其敷衍,不如不教。此外,嶽蘊忠還特别重視給徒弟們做武德教育,培養徒弟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愛國精神。如此,嶽蘊忠培養了一大批愛國國術人才,在之後的抗戰中,很多徒弟都為抗戰立下了功勞。

抗戰時期,嶽蘊忠也很想和徒弟們一起上戰場殺敵,可是他膝下無子,嶽家長輩堅決不讓他參加抗戰。嶽蘊忠無奈,于是廣招弟子,希望能培養出更多國術人才,上戰場殺敵。

時間轉眼到了1940年秋天,随着莊稼逐漸成熟,日軍經常與地方上的強徒勾結,強搶老百姓的糧食。嶽蘊忠非常憎恨,于是做了巡田保安,夜裡到田間走動,防止糧食被搶。

這天後半夜,他正在田間巡視,突然看到一輛大車駛進了一大塊玉米地。于是他悄悄尾随,待大車準備離開時,他便沖上前去喝令停車。

趕車的竊賊發現他就一個人,于是把鞭子狠狠向他抽來,待他閃躲,立刻吆喝着騾子快走。嶽蘊忠抓住騾子,結果無論竊賊的鞭子打得山響,騾子被打得猛沖,可是由于鼻頭的繩子被嶽蘊忠牽住,騾子始終走不了。竊賊無奈,隻得把一大車玉米送到了田主家中。

當時,地方抗日武工隊隊長郭鳳山聽說嶽蘊忠武藝高強,秘密找到他,希望他能教武工隊拳技。嶽蘊忠正愁不能為抗戰出力,是以滿口答應。此後他一直秘密教授拳械,還鑽研出徒手奪槍的拳法。由于技藝非常高超,武工隊用他那套拳法,屢屢截獲日軍武器。

就在一切都開展得十分順利的時候,鄰縣有個蔔師傅,卻四處貶低戴家心意拳,還揚言嶽蘊忠是他手下敗将。

本來,日軍就因為屢次被抗日武工隊打得昏頭轉向,還被卸了武器,氣得暴跳如雷。後來聽說是有個國術高手在背後教授他們神拳,讓他們長本事。日軍正在探查誰是那個國術高手,結果蔔師傅這麼一喊,無疑把他的身份敗露給了日軍。

蔔師傅貶低戴家心意拳就讓嶽蘊忠非常生氣,現在又把他的身份暴露了,這怎麼得行!是以嶽蘊忠找到蔔師傅,講明情況,總算讓蔔師傅曉得自己犯了錯。同時,為了給戴家心意拳正名,嶽蘊忠又與蔔師傅較技,結果蔔師傅三戰三敗,當即就輸得心服口服。從此再也不敢貶損戴氏心意拳和嶽蘊忠了。

1992年,嶽蘊忠因病去世,卒年85歲。他一生培養了很多國術人才,其中不少人在國術比賽中獲得冠軍。雖然戰争年代早已過去,但是這些徒弟們為了弘揚戴氏心意拳,仍然四處招徒授藝。而戴氏心意拳在不斷地開枝散葉中,成為了心意拳的主要流派之一,也因為技擊性強,成為諸多國術愛好者追捧的國術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