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中将王秉璋沒有參加平型關大捷,但為何照片裡會有他?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115師首次集中優勢兵力,在平型關成功對日軍進行了一次伏擊。史稱“平型關大捷”。在記錄一場戰鬥的為數不多的老照片中,出現了一個頗有争議的人,他就是王秉璋将軍。

為什麼會說王秉璋将軍出現在平型關大捷的照片裡有争議呢?因為,曆史上,王秉璋将軍确實沒有參加這場戰鬥,但是為什麼他會出現在照片裡呢?這裡,有段故事。

開國中将王秉璋沒有參加平型關大捷,但為何照片裡會有他?

王秉璋将軍是從無線電學校畢業的,參加紅軍之後,充分發揮特長,立了很多功勞。七七事變後,王秉璋被任命為115師作戰科科長。當時,115師師長是林總,副師長是聶榮臻。

七七事變後,八路軍決定抗日。1937年8月底,為東渡抗日,八路軍總部和115師在雲陽大操場舉行盛大誓師大會。史稱“三原誓師”。誓師第二天,115師就開赴抗日前線。部隊從禹門渡口東渡黃河,到達韓城縣芝川鎮。當時,王秉璋以“八路軍運輸司令”的頭銜到侯馬車站跟閻錫山的代表交涉,聯系商讨鐵路運輸事宜。

開國中将王秉璋沒有參加平型關大捷,但為何照片裡會有他?

當時,日軍瘋狂進犯,閻錫山感到形勢嚴峻,急切希望八路軍上前線。是以,王秉璋在交涉過程中比較順利。經過協調,全師1萬多名官兵從侯馬車站登車,沿同蒲鐵路北上,經太原到原平下車。王秉璋乘的是最後一列車,他與同車戰友在五台縣下車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場大雨使得山洪暴發,擋住了部隊的去路。當時,王秉璋等人并不知道平型關戰役的計劃,于是,決定再留宿一夜,等山洪過去之後再繼續前進。這樣一來,他們就錯過了1937年9月25日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王秉璋和部隊到達平型關時,已經是1937年9月26日,戰鬥早已經結束了。

開國中将王秉璋沒有參加平型關大捷,但為何照片裡會有他?

王秉璋趕到師部後,向林總、聶榮臻報到,并簡要彙報了與閻錫山方面代表交涉火車運兵的經過。林總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不久之後,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重大勝利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抗日戰場。這場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傳言,極大鼓舞了中國人的士氣。

國民黨《掃蕩報》的記者也得知了八路軍在平型關打勝仗的消息。于是,他們便帶着攝影機來到115師駐地,打算來拍一部新聞紀錄片。

開國中将王秉璋沒有參加平型關大捷,但為何照片裡會有他?

當時,林總對《掃蕩報》沒好印象,他說那是複興社辦的報紙,根子裡是反動的,是以他不想接待。聶榮臻勸他說:“他們宣傳我們打勝仗是好事嘛!”于是,聶榮臻就讓王秉璋去接待。因為王秉璋曾經和國民黨軍隊交涉過,有跟他們打交道的經驗。

王秉璋向參謀長周昆和幾位參謀了解了1937年9月25日的戰鬥情況後,就去接待《掃蕩報》的記者。他帶記者到戰鬥現場去拍攝,但記者們因大戰已經結束,對拍現場興趣不大。他們要求到戰鬥時的師指揮所位置,按當時的情景像演電影一樣讓他們拍攝。拍攝那天,林總、聶榮臻等人都來到了現場。司令部的一些幹部當時都很年輕,對拍電影感到挺稀奇,都趕來湊熱鬧。記者們在拍電影的同時,還拍了許多照片。

那時候,照相的機會并不多,王秉璋也趁此機會照了幾張,當時他們不會想到這些照片的曆史意義。回到師部,他請記者将照片沖洗出來,記者當即就沖出了一套交給他。這套照片大約有20多張,記者走後,王秉璋将照片分發給了當事人。但拍的電影卻始終沒有公映過,也許是國民黨當局不允許公開宣傳八路軍。那套照片在戰争年代大部分丢失了,隻有幾幅儲存下來。1949年後,有關方面征集史料,這幾幅照片就被當成當時戰鬥的真實寫照公開發表了,恰好這幾張照片都有王秉璋在内。是以人們都誤以為王秉璋參加了平型關大捷。而事實上,王秉璋并沒有參加那次戰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