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中将王秉璋没有参加平型关大捷,但为何照片里会有他?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首次集中优势兵力,在平型关成功对日军进行了一次伏击。史称“平型关大捷”。在记录一场战斗的为数不多的老照片中,出现了一个颇有争议的人,他就是王秉璋将军。

为什么会说王秉璋将军出现在平型关大捷的照片里有争议呢?因为,历史上,王秉璋将军确实没有参加这场战斗,但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照片里呢?这里,有段故事。

开国中将王秉璋没有参加平型关大捷,但为何照片里会有他?

王秉璋将军是从无线电学校毕业的,参加红军之后,充分发挥特长,立了很多功劳。七七事变后,王秉璋被任命为115师作战科科长。当时,115师师长是林总,副师长是聂荣臻。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决定抗日。1937年8月底,为东渡抗日,八路军总部和115师在云阳大操场举行盛大誓师大会。史称“三原誓师”。誓师第二天,115师就开赴抗日前线。部队从禹门渡口东渡黄河,到达韩城县芝川镇。当时,王秉璋以“八路军运输司令”的头衔到侯马车站跟阎锡山的代表交涉,联系商讨铁路运输事宜。

开国中将王秉璋没有参加平型关大捷,但为何照片里会有他?

当时,日军疯狂进犯,阎锡山感到形势严峻,急切希望八路军上前线。因此,王秉璋在交涉过程中比较顺利。经过协调,全师1万多名官兵从侯马车站登车,沿同蒲铁路北上,经太原到原平下车。王秉璋乘的是最后一列车,他与同车战友在五台县下车后,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场大雨使得山洪暴发,挡住了部队的去路。当时,王秉璋等人并不知道平型关战役的计划,于是,决定再留宿一夜,等山洪过去之后再继续前进。这样一来,他们就错过了1937年9月25日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王秉璋和部队到达平型关时,已经是1937年9月26日,战斗早已经结束了。

开国中将王秉璋没有参加平型关大捷,但为何照片里会有他?

王秉璋赶到师部后,向林总、聂荣臻报到,并简要汇报了与阎锡山方面代表交涉火车运兵的经过。林总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不久之后,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抗日战场。这场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传言,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

国民党《扫荡报》的记者也得知了八路军在平型关打胜仗的消息。于是,他们便带着摄影机来到115师驻地,打算来拍一部新闻纪录片。

开国中将王秉璋没有参加平型关大捷,但为何照片里会有他?

当时,林总对《扫荡报》没好印象,他说那是复兴社办的报纸,根子里是反动的,所以他不想接待。聂荣臻劝他说:“他们宣传我们打胜仗是好事嘛!”于是,聂荣臻就让王秉璋去接待。因为王秉璋曾经和国民党军队交涉过,有跟他们打交道的经验。

王秉璋向参谋长周昆和几位参谋了解了1937年9月25日的战斗情况后,就去接待《扫荡报》的记者。他带记者到战斗现场去拍摄,但记者们因大战已经结束,对拍现场兴趣不大。他们要求到战斗时的师指挥所位置,按当时的情景像演电影一样让他们拍摄。拍摄那天,林总、聂荣臻等人都来到了现场。司令部的一些干部当时都很年轻,对拍电影感到挺稀奇,都赶来凑热闹。记者们在拍电影的同时,还拍了许多照片。

那时候,照相的机会并不多,王秉璋也趁此机会照了几张,当时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照片的历史意义。回到师部,他请记者将照片冲洗出来,记者当即就冲出了一套交给他。这套照片大约有20多张,记者走后,王秉璋将照片分发给了当事人。但拍的电影却始终没有公映过,也许是国民党当局不允许公开宣传八路军。那套照片在战争年代大部分丢失了,只有几幅保存下来。1949年后,有关方面征集史料,这几幅照片就被当成当时战斗的真实写照公开发表了,恰好这几张照片都有王秉璋在内。因此人们都误以为王秉璋参加了平型关大捷。而事实上,王秉璋并没有参加那次战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