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提示:他們,藏族的先民,世居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建立起了強大的土蕃王朝,但為何沒有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除了地理與氣候的因素,他們本身就是一個熱愛和平的英雄民族,隻想呵護自己的生存領地與家園,并不喜歡入侵外域,而對唐朝的騷擾則是兄弟阋牆。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音tǔ 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有明确史料記載的政權,松贊幹布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統一下凝聚成強大勢力,逐漸走出封閉的内陸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會第一次出現勃勃生機。原本各自為政、分散孤立發展的局面被改變,通過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設,各個小邦政權和部落聯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動,社會交往面擴大,推動了藏地語言及整個文化層面上的互相溝通,實作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與壯大。(才讓《吐蕃史稿:曆史》甘肅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社會生産以農牧業為主。農作物有青稞、小麥、荞麥等;牲畜有牦牛、馬、駝、羊等;手工業有燒炭、冶鐵、制膠、毛織等。吐蕃時期的碑銘、木簡、文書、經卷等尚有大量儲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會和曆史的寶貴資料。吐蕃王朝崩潰後,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漢文史籍仍泛稱青藏高原及當地人民為“吐蕃”或“西蕃”。

吐蕃一詞,始見于唐朝漢文史籍。蕃,藏語作“bod”,為古代藏族自稱。根據較普遍的說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轉而來;也有人認為,蕃意為農業,與卓(bro,牧業)相對。吐,多數人認為是漢語“大”的音轉,系吐蕃向唐朝自稱“大蕃”的音譯;也有解釋為藏語“lho”(意為山南,吐蕃王室的發祥地)或“stod”(意為上部,即西部)的音轉。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關于吐蕃民族的來源,據14世紀成書的《王統世系明鑒》記載,是猕猴與岩魔女結合生出最早的人類,其後子孫繁衍,分别在今西藏各地開墾平地,建築城邑。直到聶赤贊普,即吐蕃王系第一代贊普(王)從天降臨,才有了君臣之分。今西藏山南地區的首府澤當(藏語,意為遊戲的平地),傳說即猕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場所;澤當附近的山上,還有“猴子洞”的古迹。這種“猕猴變人”的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曆史發展的真實性,也是古代藏族對本民族來源的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古羌人西遷而形成吐蕃之說,源于古漢文史籍。《新唐書》援引《後漢書》以來諸史籍,認為“吐蕃本西羌屬,蓋百有五十種,散處河、湟、江、岷間”。在西羌諸部中的發羌、唐旄,早在公元1—2世紀時,即居住在析支水之西,其地距中原絕遠,很少有來往。析支一作賜支。古西戎國名,在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黃河流域。

青藏高原自古就有人類居住,這推翻了青藏高原地高天寒、荒野千裡,古代不會有人栖息繁衍的傳統觀念。2019年,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陳發虎院士團隊對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中發現的一枚長約12厘米的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右下颌骨化石研究發現,16萬年前人類已登上青藏高原。這一成果于當年5月2日釋出,将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時間從4萬年前推至16萬年前。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丹尼索瓦人是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人類種群,它屬于一個全新的人類種群。當今藏族帶有少量的丹尼索瓦人基因片段,進而大多具有适應高原的先天能力。夏河縣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轄縣,因境内大夏河得名。大夏河為黃河一級支流,古名漓水,藏語稱“桑曲”,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這說明,人類從今甘肅境内沿黃河逆流而上,征服青藏高原的經曆。

另有大量的考古發掘的材料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西藏就已經有人類生存,近20年來,在定日、申紮等地都發現了舊石器。自1958年起,西藏林芝陸續發現古代人類頭骨和伴生石器、陶器等。經過科學鑒定,“林芝人”是新石器時代或金石并用時期的人類遺骸,屬蒙古人種,即黃種人,為現代A組西藏人的祖先。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1978—1979年,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多座房屋遺址和大量的石制工具,以及骨器、陶器、粟米、動物骨骼等。經放射性碳素測定,卡若遺址早期距測定年(1981)4655年,晚期距測定年3930年。當時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過的是以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兼營狩獵和畜牧業,有粗糙的紡織物,能夠制造彩陶,有用骨、石和貝殼制作的裝飾品等。這就是說,至遲于距今4000年以前,距奴隸制的吐蕃王朝建立2700年以前,藏族的先民就已經在現今西藏地區創造了多種經營、極富特色的物質文化。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象雄王國是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國家。象雄,是根據藏文“象雄”兩字的譯音寫成的漢字,其與中亞、西亞、南亞等地域都有過交流。據史料記載,在象雄十八國時期,“上之辛繞們尊貴,下之國王們威武……”由此可以看出,雍仲本教在象雄王國的社會地位之高。

今天藏族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流傳下來的,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算命,都有本教遺俗的影子。藏文字究其本源也繞不開象雄文明。藏文起源于象雄文,當年松贊幹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紮創造藏文,最多隻能叫象雄文字的改良。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我國學者在曆史的後期稱象雄為“羊同”,是根據藏文“象雄”兩字的譯音寫成的漢字。索南堅贊編著的《王統世系明鑒》《西藏王統記》記載象雄王國位于中國青藏高原。疆域中心地區位于今阿裡地區。紮頓·阿旺格桑丹貝堅贊《世界地理概說》給象雄畫一個大緻的地域輪廓:最西端是大小勃律(吉爾吉特),即今克什米爾。從勃律向東南方向沿着喜馬拉雅山脈延伸,包括今印度和尼泊爾的一小部分領土。北鄰蔥嶺、和田,包括羌塘。但東面的邊界就不太清楚。如果按照佛教文獻記載,東面隻限于與吐蕃和蘇毗接壤,則象雄的疆域就不包括多康地區。

吐蕃崛起後,象雄逐漸衰落,其末代國王李迷夏曾迎娶松贊幹布的妹妹贊蒙賽瑪噶為妃,是以雙方最初是同盟關系。但由于吐蕃的強盛使雙方關系越來越惡化。最終在松贊幹布借贊蒙賽瑪噶失寵為由率大兵于642年讨伐羊同,費時三年攻滅了羊同,派瓊波·邦色為象雄總管。象雄于是成為吐蕃的藩屬國。這就是說,吐蕃王朝不但繼承和改良了象雄的文化、文字,而且還擁有象雄的全部領地。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在松贊幹布時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瓊結縣)遷都邏些(一作邏娑,今西藏拉薩市),兼并了蘇毗(今青藏高原)、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黨項、白蘭,擊敗吐谷渾,取得其舊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侖山脈以南、喜馬拉雅山脈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羅(今尼泊爾)等地,統一了青藏、康藏高原。

8世紀中後期,唐朝相繼爆發安史之亂、朱泚之亂、藩鎮之禍等内亂,吐蕃趁機向東、向北擴張,取得了隴右、河西,公元790年,吐蕃占據北庭、安西。8世紀末至9世紀初,吐蕃的疆域達到極盛,西起蔥嶺(今帕米爾高原)與大食(即興起于西南亞地區的阿拉伯帝國,東至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西至大西洋)接壤,東至現今甘肅省隴山、四川盆地西緣,北起天山山脈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與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海拔8000多米)與天竺(今南亞次大陸)接壤。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面對這些曆史記載,我們的問題也便來了:強大的吐蕃為何總是騷擾唐朝而不入侵印度?這裡面主要有3個原因:1.氣候與地域的問題;2.國家實力問題;3.民族血緣與親情和習性問題。

1.氣候與地域的問題。松贊幹布在世時期,唐蕃之間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雙方使節來往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自貞觀四年(630年)開始,到842年,雙方來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員入蕃66次,吐蕃官員使唐125次。同時,吐蕃不斷派人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和禮儀,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在學成之後回到了吐蕃。

但是,到了天竺就不一樣了,根據文獻記載,吐蕃王朝初期就曾派人去天竺求學,可派出的16名藏族青年,隻有吞彌桑布紮學成回到了吐蕃,其餘青年才俊全部因為難以适應濕熱的氣候而殒命。那裡太熱了,吐蕃人不适應。除了這點,還有一點即是因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空氣含氧量小,到了海拔較低的地方,會出現不适應症狀,現代醫學将這叫“醉氧”,人常常表現為昏睡不醒。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以上為氣候問題,地域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即是在我國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其實是銜接在一起的,這些地方氣候不太炎熱,海拔也不是很高,吐蕃人是比較容易适應的。在新疆方向雖然是塔裡木盆地,但也有着帕米爾高原的過渡與銜接。同樣,面對天竺,吐蕃人活動區域基本限于今尼泊爾與不丹這些地方,到了喜馬拉雅山再向南的恒河平原,他們就很難适應了。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事實也是,天竺與吐蕃是以恒河北岸為界的。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适逢天竺發生戰亂,大唐使臣被搶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贊幹布派兵幫助,并征兵于尼泊爾,由王玄策帶領前往天竺,平定了戰亂,使大唐使團順利傳回,并獻俘于長安。《新唐書·西域傳》記載,為此,吐蕃曾立鐵碑于恒河岸邊,以定吐蕃“南界于此”。

2.國家實力問題。吐蕃雖然統一了青藏、康藏高原,但就自然條件而言,這些區域生活物質相對匮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吐蕃的貧窮與落後。那裡産糧食,也有馬匹,但數量太有限了,這就決定了吐蕃軍隊向外擴張的能力有限,或者說是吐蕃國家實力實際是很弱的,再加上适應了高原的生存環境,也就基本沒有向平原或低海拔地區擴張的可能性了。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3.民族血緣與親情和習性問題。先說尼泊爾。尼泊爾古稱尼波羅、泥波羅、泥婆羅。俗信佛教。四世紀起就同我國在文化及經濟上開始了密切的聯系,1791年還曾向我國清朝稱臣内附。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一個部落,9世紀,不丹為獨立部落。二者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是以,無論如何藏族先民無論如何都與二者之間有着民族的血緣與親情,也便不存在侵擾的問題。這兩個地方雖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說,屬于古代印度,即南亞次大陸,但亦屬于藏族先民的活動範圍,

吐蕃騷擾唐朝僅限于青藏高原的周邊地區,隻是因為,在這些地方過去生活着大量的羌族人。羌族人與吐蕃人有一定的血緣親情,吐蕃人對唐朝的騷擾分明是為了将那些羌族人“融為一家”。這個想法很簡單,從情感的角度來說也是合理的。

吐蕃王朝為何沒入侵印度,反而時常騷擾唐朝?愛好和平的英雄民族

藏族早期的神話傳說認為藏人起源于東方,即今四川、西藏、青海相鄰地區。西藏的曆史記載中還提到古羌人與西藏米博懂氏的血緣關系。故有觀點認為藏族起源于古羌族,即“漢藏同源”。是以,今天的人們不能就騷擾而言語騷擾,唐與吐蕃時和時戰200多年,因為“漢藏同源”,期間所有的戰争都可以被稱為兄弟阋牆。

通過這些,不難看到吐蕃的這一民族習性——能夠在高原上生存下來,便可稱為英雄的民族——英雄的吐蕃民族從内心深處來講是熱愛和平的,沒有更多條件,不想也不願意大規模向外擴張的。是以,也就不存在能夠入侵古代印度的問題了。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編寫,配圖來源于網絡,部分為象雄、古格遺址,感謝原作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