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作者:三道杠瓜委會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先有雞?蛋?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其實不然。

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隻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來,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這樣一顆“心”。

當第一條魚過膩了泥水中的生活,為絢麗多彩的陸地所誘惑時,它掙紮着從泥土中爬上岸,這是好奇心。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當第一隻古猿也過膩了在樹上爬來爬去的生活,而對陸地平坦的環境感興趣時,它試圖爬下樹,走出第一步,這也是好奇心。

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好奇心就一直伴随着我們,為什麼眼睛會眨、為什麼星星會閃、為什麼太陽發熱、為什麼這為什麼那,一大堆的為什麼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有一種“好奇心”在魯迅的文章中最為常見;那驅使國民争先恐後看“砍頭節目”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鄉鄰聽祥林嫂哭訴的是好奇心;那驅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許這些都隻能稱為“好奇”罷了,“心”卻是失去了的。這樣的“好奇”,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窺探上,建立在“鐵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奇心”,那麼沒有,也罷。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那麼放眼世界呢?這樣的“好奇而無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貞德滿足了中世紀人們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滿足了芸芸衆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語言,在這樣的語言之中寫的盡是愚昧,平庸,衰亡與了無生機。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觀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隻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察,即使最尋常的事物也會化為“神奇”。在遠古時代,先人們仰望星空,探鬥轉星移的奧秘,品雲淡雲聚的風采;到現在,我們通過望遠鏡與另一個星球招手,通過顯微鏡感覺微觀宇宙。可以說,沒有觀察與幫助我們更好觀察的工具,好奇心也會閉上心房上的窗,落滿灰塵。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是供我們觀察的無限舞台,那麼,“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則是激發與限制我們将觀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門。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于思考――即使你隻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這種“靈魂在場”之下的思考,那麼無論多少個蘋果掉下來,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現;無論人類是多麼費盡心思地觀察與學習,也難有一絲一毫的創造與進步。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獵奇”,它的存在不是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發掘”别人的痛苦,去踐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觀察的雙眼來定位,需要思者的頭腦來彰顯其價值。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有了這樣的好奇心,困難得以排解,就會得以進步,人類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維護自己的尊嚴……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處果殼之中,也自以為無限宇宙之王。”也許,正因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們才能以更有力的聲音爆發出這樣的呐喊。

更何況,因為有了好奇的心,我們的世界遠比果殼廣闊得多。

好奇的“好奇心”!拿什麼來拯救我的獵奇心理?

(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