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德戰争爆發後,東條英機為何不同意實施北進,夾擊蘇聯?

長篇連載《深藍的海:二戰日本美國太平洋大戰始末》第09篇

日美和談從2月一直持續到6月,雙方互相試探、互相争吵,4個月時間過去,絲毫沒有達成協定的苗頭。

此時,世界格局發生了突變。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大舉入侵蘇聯,蘇德戰争爆發。此時,日美雙方都在考慮下一步的局勢,日美會談處于暫停狀态。

松岡洋右外相得知蘇德戰争爆發的消息後,異常興奮。他在得知蘇德戰争爆發後的幾分鐘,就給宮内大臣木戶侯爵打電話,請求谒見天皇。不到一小時之後,松岡得到準許。松岡一見到天皇,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天皇準許日軍進攻西伯利亞,推遲南進。天皇感到非常驚訝。面對松岡堅定的眼神,天皇定了定神,他對松岡說,此時還是先同近衛首相商量一下再說。

蘇德戰争爆發後,東條英機為何不同意實施北進,夾擊蘇聯?

6月25日,近衛首相召開了一次聯絡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内閣大臣、陸海軍進階将領,這次會議專門研究蘇德戰争爆發後日本政府的國策。在這次聯絡會議上,讨論的話題雖然很沉重,但是氣氛很活躍。

松岡外相首先發言,他開門見山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要求暫緩南進,及時采取北進政策。他發言結束後,他的觀點遭到了軍方的一緻反對。東條英機更是針鋒相對,他認為日本必須采取南進,北進是不切實際的。最後,松岡外相無奈地說:“如果德國消滅了蘇聯,我們不可能坐享其成。”

最終,決定權交給了近衛文麿首相。此前他一直沉默不語,聽着其他人發言。見大家都說完了,他也有些無奈。雖然他一直不同意南進,但是面對絕大多數參會人員的反對,他也無能為力。最後,他說,他同意統帥部的意見。就這樣,南進計劃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初步認可,隻差天皇最後的準許了。

蘇德戰争爆發後,東條英機為何不同意實施北進,夾擊蘇聯?

松岡對近衛首相的表現十分不滿。兩人的沖突逐漸激化。

1941年7月2日,準許南進計劃的禦前會議召開了。會議廳擺着兩條長桌,鋪着錦緞。與會者分别在桌子兩邊正襟危坐。當天皇步入會議廳時,全體立正緻禮。天皇雖然身穿軍裝,但看上去并不威武。

參加禦前會議的主要成員就是參加6月25日聯絡會議的成員。在這種會議上,天皇曆來一言不發,聽取大家對審議的政策的解釋。

會議正式開始,近衛首相首先起立,向天皇深深地鞠了一躬。接着,他宣讀了一篇題為《目前形勢下國策提綱》的檔案。這就是南進計劃。

蘇德戰争爆發後,東條英機為何不同意實施北進,夾擊蘇聯?

宣讀完畢,參謀總長杉山元說,他同意南進。但是他又補充說:“然而,如果德蘇戰局的發展對帝國有利,我想我們也應該用武力解決這個問題,以確定帝國北部邊境之安全。”

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大将也認為,盡管要冒險,但南進還是必要的。

此時,樞密院議長問道:“用外交手段取得印度支那的現實可能性如何?”

松岡外相回答說:“外交措施想必不能成功。”說完後,他又重申了前幾天在聯絡會議上的觀點。

但是,松岡洋右此時的反對聲音顯得那麼微弱,在衆人的支援聲中,天皇拿起禦玺,鄭重地蓋在首相呈送給他的檔案上。就這樣,南進政策正式成為日本的國策。

蘇德戰争爆發後,東條英機為何不同意實施北進,夾擊蘇聯?

檔案明确規定:

不管世界形勢如何演變,帝國均将以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為方針,向進行中國事變為目标前進,并為确立自存自衛基礎,跨出南進的步伐。為此,不惜對美英一戰。在北方,如果蘇德戰争進展對帝國有利時,則行使解決北方問題。

由于近衛文麿和松岡洋右的分歧越來越大,東條英機也給近衛施壓,1941年7月18日,近衛文麿第三次組閣。這一次,他将松岡洋右排除在外,改任海軍大将豐田貞次郎擔任外相。

豐田貞次郎上任第二天,就給采取了一個大動作,為推進南進政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