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超
鄭蘋如是中日混血兒。父親鄭英伯,早年留學于日本法政大學,後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活動。在此期間,結識了木村花子女士。花子女士同情在日本的中國革命者,經常為革命黨人傳遞資訊。在和鄭英伯接觸後,兩人互相産生了好感,進而結為夫婦,木村花子改名為鄭華君。婚後,兩人育有二子三女,鄭蘋如是次女。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鄭華君女士雖然是日本人,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于是和丈夫一起,參加了救亡運動。子女們受了父母影響,也投入到抗日的隊伍中。鄭蘋如也不例外。
1937年的鄭蘋如,剛剛十九歲,中學畢業的她,本來是打算念大學的,日寇的鐵蹄粉碎了她的夢想。是以在上海淪陷後,鄭蘋如憑着一口流利的日語,參加了中統地下工作,通過結交日僞人員獵獲情報,汪精衛即将投靠日本的消息,就是她最早獲悉的。

當時,中統在和汪僞76号鬥法,常常受到重創。原來,76号的大頭目之一丁默邨曾是中統成員,對國民黨特務機構的活動規律了如指掌。為此,重慶當局密令中統上海潛伏組負責人陳寶骅,要他想辦法盡快除掉此人。
經過反複考慮,陳寶骅決定,從他好色的弱點入手,選一個漂亮的女特工誘其上鈎,然後一舉将他暗殺。一番物色後,他選中了鄭蘋如。
鄭蘋如接到任務後,把自己僞裝成一個不谙世事的少女,一步步得到了丁的信任。幾個月交往下來,兩人的關系已經是如膠似漆。盡管有人提醒過他,此女的父親“有着很深的中統背景”, 丁默邨對此卻置若罔聞。
陳寶骅見火候已到,下令在萬宜坊布置暗殺行動。沒想到,多疑的丁默邨還是跑了,第一次暗殺行動宣告失敗。
1939年12月2日,打電話給鄭蘋如,邀請她一起參加朋友的家宴。在和其他中統特務商議後,決定以購買皮大衣為由,将其誘至西伯利亞行,屆時潛伏在暗處的人員再将丁擊斃。
到達目的地後,丁默邨先是讓司機把車停在馬路對面,然後挽着鄭蘋如,雙雙走進了皮貨店。透過大玻璃窗,他看到街上有幾個形迹可疑的彪形大漢,腋下各挾有大紙包一個,當即警覺起來。隻見他突然從兜裡掏出一大沓鈔票,向櫃上一抛,對裝作選貨的鄭蘋如說:
“你自己選吧,我先走了。”
說着,他沖出店門,跑到馬路對面,鑽進了自己的小汽車,司機馬上反應過來,将車迅速開走。見丁默邨突然向外奔跑,經驗不足的鄭蘋如,頓時慌了神,本想跟出來,走了兩步,回過神來,便又停住。
預伏在此的特務見狀紛紛掏出手槍,向汽車射擊,可惜為時已晚,他們精心布置的暗殺計劃再次失敗了。
當晚,日本“梅機關”機關長影佐祯昭中将,宴請76号進階幹部。丁默邨姗姗來遲。李士群感到事有蹊跷,暗中盯住了丁默邨。
這時丁默邨也察覺到,鄭蘋如和這次刺殺事件有關,但他色心太重,還是想盡量将她穩住,再勸她回心轉意,死心塌地做自己的情人。
李士群監聽了他們的談話,認為這是整倒丁默邨的大好機會,于是徑直來到丁的住處,将二人的談話記錄交給他看。丁默邨見對手攥住了他的把柄,隻好答應逮捕鄭蘋如。
鄭蘋如奉中統上海站的指令,去76号“看望”丁,準備再找機會下手。沒想到,她反而被李士群逮捕了。
鄭蘋如被捕後,她承認打丁默邨的人是自己請來的,卻一口咬定是丁移情别戀,她才請來打手教訓他的,矢口否認與中統上海站有任何關系。不過,從張瑞京的口中,李士群還是知道了中統方面刺殺丁默邨的全盤計劃。
鄭蘋如被捕後,日本人向鄭英伯提出,隻要他出任僞職,就可以換取女兒的性命,被鄭英伯斷然拒絕。
1940年2月的一天,林之江押着她到中山路旁的空地執行槍決。鄭蘋如是一個愛美的女子,照片曾經刊登在1937年7月的《良友》雜志上。這當時中國最暢銷、最有影響雜志。出門前,她特意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鑽戒、項鍊、高跟鞋、皮大衣一應俱全。
下車後,鄭蘋如仰頭望着天空,深深地呼吸了一口這冬日午後清冷的空氣,歎息道:“這樣好的天氣,這樣好的地方!白日青天,紅顔薄命,竟這樣的撒手西歸!”接着又請求林之江不要毀壞自己的容顔。
一向殺人不眨眼的林之江,面對這個如花似玉的美人,竟一時下不了手。索性背過身去,顫巍巍地開了槍,鄭蘋如就此香消玉殒。遇害時,鄭蘋如還沒有過23歲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