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隻有當它自由自在時,才會葉茂花繁。認為愛情是某種義務的思想隻能置愛情于死地。隻消一句話:你應當愛某個人,就足以使你對這個人恨之入骨。——羅素
一段愛情開始的時候,兩個人就好像是同時站在一條起跑線上,還被一條繩子綁住了一人的左腿與另一人的右腿。這也使得,在這條漫長的愛情路上,想要前進就必須有一緻的方向和一緻的步調。
如果兩個人目标和方向不同,或者一個人中途加快了步調而另一個保持原有節奏的話,那麼這一段路他們就算是走到了“終點”了。

愛情的領域很狹小,隻能容兩個人生存。愛情又很脆弱,它要求兩人一同進步或者沉淪。
盧慕貞與孫中山這對原配夫妻,就是因為各自追求的生活不同而逐漸在愛情路上放緩了腳步直至停下。
她知,當愛成為義務而她成為束縛的時候,再強求也無法有好的結果。是以最後她為孫中山和宋慶齡讓了步,自己帶着三個孩子孤獨地活到了85歲。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常識不夠,又不懂英語,纏腳行動又不便,幫不上先生什麼忙,願先生與我各尋良人...... 我愛你是真的,可我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
盧慕貞在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孫中山的時候,可能沒有想過若幹年後,她會說出這麼一番話。在那個時候,她不退也得退,不甘也得甘。時代的轉變、思想的進步、不同的追求,讓她最後甘願放手,給各自一個安甯。
1867年7月30日,盧慕貞出生于廣東香山一戶累世積善的書香門第之家。她的父親盧耀顯有一定的文化,曾經漂洋過海到美國檀香山謀生,在那裡與孫中山的大哥孫眉相識,同為僑商。這也為後來盧慕貞與孫中山的婚事創造了契機。
盧慕貞是中國典型的傳統女性。她生性忠厚賢淑,尤擅女紅。雖然相貌中等,不識得幾個字,但自小勤快,因為孝敬長輩而在鄉裡有着很好的名聲。
盧慕貞在小時候過過一段好日子,當時盧家因為盧父在美國經商而緻富。但後來随着盧父的病逝,盧家也中道沒落了。盧慕貞在那時年紀還小,沒有見識廣闊的父親在身邊教導,就随着當時的封建思想,跟着其他女孩子一起纏足了。
盧慕貞長到17歲時,就由盧父的好友、孫中山的大哥孫眉做主,和年長她一歲的孫中山結了婚。當時是1884年的5月7日。
當時孫中山已經留過洋,受過西方思想的熏陶,回國後一直展露出了破除封建糟粕的思想,在為人處世上與當時社會倡導的理念截然相反,這使得孫家非常擔憂這個天生“反骨”的孩子,想要通過為他尋得一個貞靜賢淑的妻子來留住他,讓他收心在家鄉正常生活。
但不管是孫家還是盧慕貞都不清楚的是,盧慕貞所嫁之人見識和志向之大,注定了不管是香山還是她,都隻能看着他一步步走遠。
婚後不到三個月,孫中山就以到香港繼續念書為由,辭别了盧慕貞和孫家長輩,離開了香山。盧慕貞自小接受的是傳統的女子教育,習慣了三從四德。對于自己的丈夫外出求學和追求事業,她都是支援而不是制止。特别是她自小就見自己的父親遠赴美國經商、其他男性長輩也外出謀生,更是對這種事情司空見慣了。
她給孫中山的是廣闊空間,但給自己的卻隻是後宅的一方天地。孫中山不在香山老家的日子,盧慕貞一人撐起了家中事務,連同孫中山的份一起展露了對孫家長輩的敬重和孝順。
水滴石穿,夫妻情生
孫中山一開始對這門婚事是抵觸的,因為接受過西方先進思想的他向來看不慣中國傳統的一些舊習。自然就對這個沒有接受現代教育、又纏過足的未婚妻沒有太多好感。後來為了讓父母和大哥放心,他才同意了這門婚事,迎娶了盧慕貞過門。
之後不到三個月就離開家到外求學,既是他以後事業的需要,又是他的一個個小小反抗。
但後來,随着他長期在外奔波、不得安歇,香山老家中的一切都要仰仗盧慕貞。孫中山在短暫回鄉的日子裡就越發感到盧慕貞的好,以及她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如果沒有盧慕貞,他在外頭還要擔心老家年邁病重的雙親,就沒法像現在這般一個勁隻往事業這一處使了。
盧慕貞的賢惠、善良、勤勞、溫柔和孝順,在後來一步步打動了孫中山的心,逐漸赢得了這位丈夫的關注和敬重。兩人開始有了夫妻的樣子。
但孫中山歸家的日子終究是很少,盡管兩人開始以夫妻相待,也沒有太多培養感情的時間。直到婚後第七年,盧慕貞才為孫中山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也就是他們的長子孫科。之後幾年也先後為孫中山生下了兩個女兒,孫娫及孫婉。
一子二女的出生,使得他們的家庭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孫中山沒有後代的擔憂,在外奔波時更加不用擔心後宅的事情了。
漸行漸遠,最終分手
盧慕貞是孫中山成功背後默默無聞的女人,在革命起義之前,她甘心一人承擔起老家的一切事務,在革命起義之後,她又挺身而出,帶着年邁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躲避清政府的抓捕和迫害。
當時孫中山因為廣州的起義失敗而跟着革命軍一起逃亡、無暇顧及老家的時候,從未出過遠門的盧慕貞作為當時老家裡唯一的理事人,毅然決然地做出了奔赴美國檀香山、投靠孫中山的哥哥孫眉的決定。
不得不說,正是這個決定,挽救了孫家一家老小的性命。這位傳統女性,在那一刻爆發出了驚人的魄力。
這也是孫中山感激她的一個重要原因。後來忙着逃亡的孫中山還趕去檀香山确認了她們的安危,才跟着革命軍一起出發前往了日本。
美國與日本相隔甚遠,盧慕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見不到孫中山一面,兩人隻通過每月的書信了解彼此的生活和瑣事。就在盧慕貞在美國繼續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時,在日本的孫中山已經不斷邁出了更快更大的步伐。
特别是辛亥革命爆發後,孫中山成為了臨時大總統,盧慕貞與孫中山之間的距離變得難以跨越。能與丈夫相聚,對盧慕貞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作為封建傳統的女性,她卻适應不了之後的榮光。
她之于孫中山,逐漸成為了婚姻路上的束縛,和事業路上前進的阻礙。盧慕貞心中,也慢慢生出了兩人終會分離的預感。
是以當孫中山再一次因為革命失敗而逃亡日本的時候,盧慕貞提出了為孫中山納妾的決定。她本意是通過這樣的讓步,來保全自己已經不穩固的婚姻。但是孫中山卻對此感到惱火和厭惡,在去往日本後的幾個月内都不再與她聯系。
事實上,從1891年起,孫中山就已經在外與一位名叫陳粹芬的女戰士同居。陳粹芬正是盧慕貞提議的讓孫中山納為妾室的人。但1912年秋,孫中山就與陳粹芬分手了。
盧慕貞因為對陳粹芬的事情被孫中山遷怒之後,很久都沒有收到孫中山的來信。但這個時候的孫中山已經在日本結識了他的新秘書,也就是宋慶齡。
孫中山和宋慶齡都接受過西方的教育,對很多事情都有着一緻的間接,這使得他們之間愈發産生了一種知己的感覺。孫中山漸漸萌生了想與宋慶齡在一起的想法。但宋慶齡隻願為妻,是以孫中山着筆寫了一封休書遞給了盧慕貞。
盧慕貞怔了一下,平靜地接受了。她早就已經預見了這種結局。與其強求,不如放手給孫中山自由。畢竟自己實在是承擔不起一個新時代“第一夫人”的職責。
小結:
與孫中山離婚後,盧慕貞并沒有仇視宋慶齡,反而教導孩子要對她保持尊重。後來盧慕貞選擇遠離,獨自帶着三個兒女前往澳門,在那裡定居了下來。
後來孩子們長大後各自因為自己的追求離開了她,她也不怨怼,反而鼓勵他們積極進取。自己一個人孤獨地活到了85歲,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