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所有的政治家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有能力的後代來繼承自己事業,或者是傳承,或者是把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無論如何,不要讓自己的一片心血付之東流就足夠了。

劉備也不例外,自己戎馬一生打天下,但是卻沒法親眼看見全國的統一。本來想把希望寄托到自己的兒子身上,可惜造化弄人,越是想要什麼就越不會成功。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劉備一生雖然有四個兒子,但是隻有三個是親生。另一個養子還因為延誤軍機而被劉備以軍法處置了。即便是這樣,候選人的實力也有欠缺。有三個兒子的劉備,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

劉備這一輩子征戰沙場,而他的夫人也在戰場上被俘虜,是以留下的子嗣很少。他隻有三個親生的兒子,分别為劉禅、劉永、劉理、劉封(養子)。劉禅是嫡長子,為劉備的原配甘夫人所生,但是生性懦弱,又貪圖玩樂,不求上進。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而劉永是劉備的庶出兒子,雖然聰明好學,但是在處事方面的性格相當的強硬。劉備以惜才愛才而著稱,這也是為什麼一沒錢二沒權三沒有地理優勢的蜀國能和先天條件良好的東吳和魏國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蜀國全靠“卧龍鳳雛,能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卧龍諸葛亮和劉備帳下的張飛關羽趙子龍等幾位英勇的戰将來打天下。是以劉備非常看中禮賢下士的品德,劉永卻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專斷蠻橫,還與軍師諸葛亮大為不和。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這不僅不符合劉備用人的标準,如果讓劉永繼承自己的位子,還會讓西蜀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至于劉理,在劉備立太子之時他還太小,也沒有展現出一技之長。

如果因為前兩位兒子展現的明顯缺點選擇這樣沒有暴露缺點的劉理,對其它皇子不公平,說不定還會釀成更大的隐患也未可知。而且,這第三位皇子劉理早早就夭折了,更本沒有機會參與太子之位的角逐。于是,太子的位置就被這樣确定下來。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中庸”的劉禅雖然無能,但是也沒有特别明顯的缺點了,而且他心地善良,對諸葛亮更是一口一個“相父”來尊稱諸葛亮,對諸葛亮的各項決策也是百依百順,絕對的服從。而且,此時蜀國還有大量的人才,既有文臣又不乏武将。

選擇劉禅作為後主,是比較穩妥的選擇,而且劉備相信身邊有這麼多可用之才,劉禅終将有一天能醒悟過來的。于是才有了白帝城托孤這一幕“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意思是諸葛亮的才華過人,定能成大事,如果劉禅可以輔佐,就請諸葛亮不吝賜教,盡心盡力地輔佐後主。假如劉禅是扶不起的阿鬥,那麼諸葛亮也可以接過劉備手裡的江山,自立為主。

諸葛亮聽罷連忙拒絕,手足無措吓出一身冷汗趕忙解釋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說明諸葛亮對劉禅一定會盡心盡力,除此之外别無二心,事實也确實如此。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他在劉備走後盡心盡力地輔佐劉禅,常年在外征戰奔波,多次深入不毛之地,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安撫留守成都的劉禅還特意寫下千古名篇《出師表》來告誡劉禅“不宜妄自菲薄”要廣開言路,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國家富強。

劉禅也許不是劉備的最佳選擇,确實最穩妥的選擇。在劉備過世後多年,以諸葛亮上司,各位将才也都各司其職。蜀國在被魏國攻占之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統治,才投降。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中國古代為了減少權力的紛争,和兄弟姐妹之間的互相殘殺,特意制定了一套嚴密的等級制度。這就是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這一制度也被延續了千年的時光,是一套約定俗成的體系,也是王朝的鐵律。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劉禅作為嫡長子,理應繼承劉備的王位,按照嫡長子繼承制,不管繼位者才華學識如何,嫡長子繼位都是名正言順的,否則就會引發一場關于皇位的血雨腥風。劉備熟讀曆史,自然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比如,後梁曾在半年之間,因為皇位争奪父兄之間不惜大打出手,互相殘殺,在這期間就先後有兩位君主慘死手足刀下。後唐皇位傳承更甚,叔侄、兄弟間的争鬥從未間斷過,一直延續到了五代結束,落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還比如晉朝的司馬衷就是一個典型。他執意傳位給寵妃的兒子,但是這個兒子卻最後因為濫殺無辜,終引起“八王之亂”,最後死于亂軍之中。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曆史教訓說明,要打破正常,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在和平年代都是難以實作的,更何況是在“存亡之秋”呢?于是劉備選擇了最合适的劉禅來繼位。這樣既避免了内亂,又可以讓諸葛亮有發揮的餘地,一緻對外,何樂不為呢?

曆史評價劉禅為“扶不起的阿鬥”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仔細看過史實就不難發現,在諸葛亮走後二十九年後,劉禅才投降于魏國。即使聰明如諸葛亮可以料事如神,能預測自己身後三年内發生的大事,但是他也無法做到事事都替劉禅安排妥當。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面對還在興起的魏國,這二十多年的戰争歲月已經是蜀國堅持的極限。因為這時曾經追随劉備打天下的老臣都已經相繼離世,支撐蜀國立國的人才已經消失殆盡,而蜀國自然就難逃沒落的命運。

劉禅可能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但由于生性懦弱,他沒有像父輩那樣奮起反抗而選擇了順勢而為,向魏國投降,作為俘虜安度晚年。這對力量弱小的劉禅來說已經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潘時同曾經感慨到“大權歸宦豎,強敵問神巫。 斫石軍心憤,回天将膽粗。山頭曾學射,一矢報仇無。”也許劉禅根本無心成為一國之君主,可是他又無力反抗命運的安排。

于是承載劉備霸業夢想的蜀國最終化為泡影。無數文人志士為此惋惜不已,但是從劉禅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他的解脫。人沒有辦法選擇出生,但是卻可以選擇去奮鬥。

劉備有三個兒子,為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禅?三個原因讓人無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