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山西一老頭帶着欠條跑到當地政府要錢,金額居然達到了一千萬,更讓人驚訝的是,竟然還是法币。随着深入調查,一段牽扯着祖祖輩輩的曆史秘密被扒開。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一位山西的郭建英因為家庭貧困,拿着收藏了好多年的欠條來到了當地政府要錢,當時政府從業人員看到這張欠條之後大吃一驚,在經過詳細的了解之後,很快這件事情就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然而讓從業人員感到詫異和重視的原因,是這張欠條上的金額實在太大了,據悉已經達到了1100萬法币,并且這還是一張抗日戰争時期,國家給他開的一張欠條。要知道欠條的金額這麼大,從業人員也對這位郭建英産生了質疑,是以就詢問郭建英這張紙條的來曆,與此同時,從業人員也請專家對欠條做了一個鑒定。

随後郭建英講到這是他的爺爺傳下來的。那麼這張欠條究竟是怎麼得來的呢?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待這張欠條的來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

新來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往期精彩視訊等你觀看。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下整件事情。在抗日戰争末期的時候,我國的軍隊和日本的軍隊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雙方都做好了拼死一搏的準備,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前方的戰況非常的緊張,急需支援。

随後我國就派出了駐紮在山西地區的軍隊,因為路程較遠,是以在中途行駛的時候需要足夠的糧食來補充,在那個時候戰争已經持續了是十多年,是以說那時候軍隊的糧食已經不多了,而且那些在前線上抗戰的将士更是沒有糧食了,這就更不用說那些在路途中行駛的戰士了。

他們隻能靠一些野菜來維持日常的生活,當時山西的指揮官想着向當地的老百姓借一些糧食,但是因為多年抗戰的原因,百姓們的莊稼收入也不是特别好,是以他們也借不到糧食。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就在軍隊們為難的時候,這位郭建英的爺爺在得到消息之後,沒有任何的猶豫開始籌集糧食,那個時候這位郭建英的爺爺是當地的一位富商,是以手裡有些錢和糧食。他用了兩天的時間,為軍隊籌集到了10車的糧食,随後給他們送了過去,這才算是解決了軍隊們的糧食問題。

但是這位郭建英的爺爺為了給他們籌集糧食,也花費了不少的功夫,據悉他為了得到這些糧食,可以說是花掉了1100萬法币,軍隊看到爺爺為他們籌集到了這麼多的糧食,内心非常的感動,因為紀律上的規定,部隊不能夠輕易地拿百姓的任何東西,但是在那個時候,指揮官又沒有能夠贈予爺爺的東西。

随後這個指揮官就想到了一個辦法,給老爺爺留下了一張欠條,并對他承諾,以後一定會将這筆錢給還上。但是當時這位郭建英的爺爺卻沒有這樣的想法,雖說這是自己的所有家當,但是能夠為國家作出貢獻,這也是自己的榮幸,是以他也沒有想收下這張欠條。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但是無可奈何,如果這位老爺爺不收下這張欠條,那麼這些軍隊就不離開這裡,最後沒有辦法,這位郭建英的爺爺這才将欠條收下了。随後爺爺也沒有想過去找政府,将這個欠條兌換,隻是想留着做一個紀念。

這件事情過後,郭建英爺爺的名聲在當地可謂是越來越大了,并且大家對于他的愛國之心也非常的敬重,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家裡的生意可謂是越做越紅火,但是好景并沒有太長,在戰争結束之後,他們家的生意就沒有以前好了,這和他們同行競争有很大的關系。

當時除了郭建英爺爺做生意之外,還有很多人在做這一行,眼看他們的家的生意做得那麼好,他們就開始眼紅了,接受不了郭建英爺爺一家獨大的狀況,随後就聯合了好幾家一起來壓低市場價格,随後還出售了很多劣質的産品,此時郭建英的爺爺已然上了年紀,并且雙鬓已經斑白,已經無心參與這場商業競争了。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更重要的時郭建英的爺爺非常的正直,他不能忍受這種以次充好的行為來欺騙自己的客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其他的同行利用這個機會大賺一筆,而郭建英祖輩家裡,生意卻越來越不好,可謂是非常的慘淡。

以至于後來到了郭建英父親手裡的時候,家裡已經是負債累累了,沒有辦法,為了維持生計,他的父親隻好将家中的房屋和土地全部賣了出去,把這些錢分發給家裡的傭人,到最後手裡也隻剩下一點點的錢了,勉勉強強蓋了個可以住下的房子,從那個時候他們家裡就開始從事于務農,主要的生活來源也是這裡。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郭建英差不多出生了,這個時候他們的家中雖說不算富裕,也是平凡的家庭之一,本以為這樣也算是一個比較溫馨的家庭了,但是老天好像看不得郭建英家庭好一樣。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沒過多久,郭建英的父親就生了一場大病,在這期間也花費了不少的錢,最終也沒能治好,并且還好花費了家裡很多的錢,家裡的頂梁柱沒有之後,郭建英家裡的生活可謂是更加艱難了。

然而在戰争結束之後,那位指揮官不幸犧牲在戰場上,是以也沒能留下來什麼東西,唯一留下來的也就是當初那張欠條了,在指揮官犧牲沒多久之後,這位郭建英的爺爺也相繼去世了,而爺爺在去世之前,終于把這件事情講了出來,并且還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要把這張欠條給保留下去。

随後則這件事情也就被郭建英知道了,當然老爺爺的想法并不是讓子孫去讨債,隻是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将這作為紀念品,來紀念這段曆史,紀念那些為國家犧牲奉獻出一切的将士。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在這場戰争結束之後,這位爺爺的子孫後代代也有人在儲存着這張欠條,一直到現在,傳到了他孫子的手中,也就是現在這位陝西郭建英。因為在老爺爺的那個年代,爺爺花費了所有的家當,為軍隊籌集糧食,是以這一輩輩下來,家裡的經濟狀況都不是特别的好。

在郭建英的爺爺去世之後,郭建英的父親就把這種欠條當做珍寶一樣收藏了起來,也遵循了父親的遺願,即使是在家裡窮的吃不上飯的時候,也沒有把整個欠條給拿出來過。小時候的郭建英非常不了解父親的行為,為什麼家裡已經吃不上飯了,也不肯把這張欠條拿出來兌換錢。

直到後來郭建英長大之後,他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眼看着家裡經濟狀況越來越艱難,可以說是度日如年,雖說家裡面兩輩都是經商,但是這麼多年下來,也沒有什麼積蓄了。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在他父親那時候家裡生意不好,随後再也沒有東山再起過,而郭建英又是一個忠厚老實的農民,可以說他對于經商這一塊是一竅不通,他們當時的生活已經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狀态,就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不了了。

這個時候的郭建英實在想不出其他能賺錢的方法了,總不能活生生地看着家裡人被餓死,這個時候的郭建英突然想起來了那張欠條,随後拿着這張欠條找到了當地的政府,希望當地政府能夠在生活上幫助自己的家庭。

在剛開始的時候郭建英其實隻是抱着試試的心态,畢竟這個欠條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他沒有把握當地的政府是否會和他兌換,随後郭建英也就懷着忐忑和愧疚的心情來到了政府,一直在門口站着猶豫着要不要進去,事情的經過差不多就是這樣,後來的事情大家也就知道了。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在當地政府人員聽完這位郭建英的講解之後,内心可謂是非常的感動,對于郭建英爺爺的行為可謂是非常敬佩的,除此之外,政府人員也對郭建英的經曆感到同情,同時在這個時候,專家對于這份欠條鑒定的結果也出來了。

結果顯示這張欠條上面清清楚楚地蓋着章,并且還有八路軍戰士的簽名,雖說那名寫欠條的戰士壯烈犧牲了,但是這張欠條依舊具有法律效益,再加上這張欠條的紙張非常老舊,一看就非常有曆史年代感,最後認定這份欠條的确是真的。

也确認 了郭建英講的事情的确是真實的,經過确認之後,政府人員也開始商量着怎麼去處理這件事情,并且對這件事情也非常的重視,要知道在戰争期間,那些士兵為了保家衛國,可謂是浴血奮戰,很多士兵最後都犧牲在了戰場上。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在那個時候糧食也是非常的珍貴,而老百姓願意拿出來糧食提供給戰士們,這對于那些戰士來說就像是救命稻草一樣,是以當地政府對這件事情也格外的重視,但是因為這張欠條上的金額太大,并且這張欠條上寫的還是法币。

在戰争結束之後,國家開始大力恢複經濟,但是與此同時法币卻在不斷地貶值,這樣一來,按照郭建英手裡那張欠條上面的資金也不太多,但是當地政府也非常希望能夠将這張欠條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經過衆人的一緻商量之後,他們決定按照當時八十年代的法币換成人民币,最後将換算出來的資金給郭建英,而對于這種兌換的方式,郭建英也沒有任何的意見。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雖說這位郭建英手裡的欠條價值1100萬的法币,但是根據當時那個時代的換算之後,這位郭建英拿到手裡的隻有八萬元人民币,雖說隻有八萬元人民币,但是這對于郭建英來說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他不認為這些錢很少。

因為他在剛開始來的時候認為,自己最後可能一分錢也拿不到,但是沒想到自己最後還獲得了這些資金救助,這八萬元人民币,對于郭建英來說可謂是一筆巨款了。随後政府人員帶着這位郭建英郭建英來到了當地的銀行,随後取出來了八萬元的人民币。

老人在拿到這些錢之後,内心非常的激動,并且還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對于當地政府的辦公态度,可謂是稱贊不絕,認為他們是為人民服務的好政府,沒有欺騙或者無視他們這些老百姓。随後郭建英還對外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家庭條件太過于艱辛,自己是不願意拿出這張欠條來兌換這些錢的。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要知道這張欠條背後的意義十分重大,随後郭建英郭建英拿着這筆錢改善了家裡的生活狀況,之後總是對當地政府表示感謝。但是他對于自己的爺爺也充滿了愧疚,覺得對不起自己的爺爺,之前說好的不兌換,一直将這個欠條傳承下去。

但是沒有想到,到了自己這個時代,卻因為太過于貧窮吃不上飯,最終将這個欠條兌現了。幸運的是郭建英的生活狀況得到了緩解。

要知道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如果有個人家裡邊有八萬元,這對于家裡人來說就是不敢相信的,這可以改變一家人的命運,而郭建英在得到這八萬元之後,因為爺爺當年對軍隊的幫助,他還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特别優待,可以說他的晚年生活也算是得到了保障,平常中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當地的政府也會派人幫助他解決。

山西老農拿一“欠條”,開口索要1100萬借款,核實後政府全額兌現

對于這件事情,很多網友認為郭建英的爺爺當年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不惜花費大量的資金和物資幫助抗戰部隊,并且還把全部的家當都送了出去,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在贊揚和敬佩的。

雖說他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但是他的愛國精神以及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不能夠被大家所遺忘,而的後人能夠得到這些優待,也是情理之中的是事情,你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同意這個觀點的可以在評論區扣1 。

有其他想法的也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讨論。

好啦,本期的解說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可以點贊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