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明朝大才子祝枝山如何用妙計将難賣的菜賣出去

作者:蝸牛愛上野百合

蘇州府大才子祝枝山靠着自己的智慧當上了柴府的管家以後,便不再賣菜,每天負責府中的瑣碎事情。忙得不亦樂乎。

這天,祝枝山出門采買。見到了以前一起賣菜的甯采臣,隻見他還是在原來的那個位置賣菜,也不開口吆喝。是以,在他那裡買菜的人明顯比别的攤位少。

這甯采臣也是個讀書人,可惜是死讀書。腦子總是要比别人慢上半拍,盡管家中父母節衣縮食供他讀書,可是鄉試的時候,還是名落孫山。羞氣之下,便不再讀書,靠着家裡的幾畝薄田,做了菜農。

祝枝山看到甯采臣這個樣子,歎了口氣。走了過去,隻見這甯采臣在攤位前寫了個牌子:新鮮蔬菜,三文錢一斤!又想到甯采臣天生木讷,讓他像其他攤販一樣叫賣是不可能的。再這樣下去,怕是一天也賣不出幾斤菜。

祝枝山比甯采臣還要着急,又沒有辦法讓他開口叫賣。想了好一會,忽然有了主意。

祝枝山用毛筆在他攤位前的牌子上加了幾個字,變成了:新鮮蔬菜,三文錢一斤,十文錢三斤。

甯采臣一看,驚訝地說道:“祝兄,三文錢一斤都沒有人買,十文錢三斤就更加沒人買了,你這不是給我添亂嗎?”

祝枝山也不惱,笑着說道:“你就等着賣完吧!”

果然,不一會兒,好些人圍了上來。看到牌子,竊竊私語了一會兒後,都到他這裡買菜。而且都是買三斤,不同的是,他們買三斤不是一次性買三斤,而是分了三次,每次買一斤。

甯采臣很是奇怪,隻有祝枝山在一旁偷笑。

過了一會兒,蔬菜賣完了,甯采臣拉着祝枝山到了一旁的一個小吃攤,請他吃包子。甯采臣不解地問:

“祝兄,我也是賣三文錢一斤,為什麼就沒有人買呢?”

祝枝山笑着說道:

“哈哈哈,關鍵在于後面的那句十文錢三斤。”

“這是為何?”

“你想啊,大家買菜都是為了圖便宜,你寫三文錢一斤,跟别的攤販一樣的價錢,而你又不善于叫賣,自然沒有人買你的菜了。不過加了後面那句話以後就不一樣了。十文錢三斤比三文錢一斤肯要貴,這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你寫出來了,是以大家就會以為你連三歲小孩都不如,再加上你平時給大家的印象就是一個呆子。那大家自然到你這裡來買菜,鑽你的空子了。”

“原來如此,還是祝兄高明,看來我真的是一個呆子了!”甯采臣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笑了。

看明朝大才子祝枝山如何用妙計将難賣的菜賣出去

圖文無關

看明朝大才子祝枝山如何用妙計将難賣的菜賣出去
看明朝大才子祝枝山如何用妙計将難賣的菜賣出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