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趣聞:沈陽國軍“花式投誠”,隻因為“繳槍不殺”四個字深入人心

在整個遼沈戰役中,解放軍拿下錦州用了一個多禮拜,長春圍困戰整整打了五個多月,而拿下沈陽城居然隻用了一天時間。

人們不禁要問:沈陽是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又是國民黨“剿總”司令部所在地,沈陽的城防為什麼如此脆弱?

國軍這個仗是怎麼打的?難道他們是傳說中的“打醬油的”?

要知道,當時有13萬國民黨軍守衛沈陽,城牆堅固,易守難攻,不管怎麼樣,也不應該隻撐了一天,實在匪夷所思。

趣聞:沈陽國軍“花式投誠”,隻因為“繳槍不殺”四個字深入人心

其實,錦州一敗,駐守沈陽的國軍就陷入了惶恐不安之中。

當東北野戰軍對沈陽構成四面包圍之勢時,沈陽城裡的國軍更是人心惶惶,一片混亂,各級軍官或是糾結,或是悲觀,或不知所措。

其中也有積極主戰者,比如沈陽國軍最高指揮官周福成,還有青年軍第207師。

也有觀望者,如周福成的副軍長、參謀長,還有一大批厭戰的國民黨中進階軍官。

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先行一步,私下裡與解放軍握上了手,有的人還在千方百計想辦法,尋找能夠與解放軍說上話的人和機會。

最無助的人是中下層軍官和絕大多數國軍士兵,他們看不到“前途”,隻知道“兇多吉少”。

因為都是“長官”說了算,是以,他們隻能祈求老天有眼,“長官”們識時務,自己的生命能夠保全。

此時,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已經被蔣介石一紙手谕調回了南京,臨走前,衛立煌把沈陽的防務草草交給了第八兵團司令官兼53軍軍長周福成。

53軍是地道地道的東北軍部隊,軍長周福成有心死守沈陽,在“家門口”好好露一手,可是,他的53軍早已不是鐵闆一塊。

他的副軍長趙鎮藩以及參謀長和三個師長都已經無心再戰,各自在為自己尋找後路。

1948年11月1日,東北野戰軍開始向沈陽發起進攻,各攻城部隊按計劃同時展開,很快就突破了國民黨軍的兩道防線。

這時候,一連串讓蔣介石氣得吐血的事接連發生了。

趣聞:沈陽國軍“花式投誠”,隻因為“繳槍不殺”四個字深入人心

如果說,在沈陽外圍的戰鬥還像個打仗的樣子,那麼,東北野戰軍部隊攻進沈陽城之後,國軍的表現完全可以用“不堪”兩個字來形容。

首先,沈陽城裡的新編第1軍暫編53師師長許庚揚宣布起義,周福成還沒回過神來,他的53軍130師師長王理寰馬上也宣布了起義。

這下可好,如同”多米諾骨牌”,沈陽城内開始接連爆出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其中就有國民黨官兵各式各樣的“花式投誠”。

東野官兵在沈陽市區搜尋前進時,經常會從某處冒出一群國民黨士兵,他們守候在解放軍進攻的必經之路,不是阻擊,而是“恭候大駕”。

這些國軍官兵會打起早就準備好的白旗,丢掉槍枝,向解放軍戰士“報道”。

如果沒等到解放軍,他們就會滿世界地找,甚至開上卡車,打着白旗,迎着解放軍進城的方向找過去,直到解放軍接受了他們才算罷休。

見到解放軍,一些國民黨士兵還一臉的委屈,一個勁兒地抱怨“你們來得也太慢了,我們都等了半天了……”

當解放軍戰士向他們宣傳俘虜政策時,他們會從口袋裡掏出傳單:“這些規矩我們都知道。”

還有一些國民黨部隊特别認真,他們早就準備好官兵的花名冊,把武器彈藥堆得整整齊齊,呆在駐地,靜候解放軍過來接收。

有幾個全副武裝的解放軍戰士沖進“剿總”戰車團,看見一排國民黨士兵徒手列隊,守在戰車旁。

解放軍戰士大喊道:“不許動!”

守戰車的國民黨士兵滿臉都是尴尬:“我們保證不動,我們把這些家夥都交給解放軍,所有武器車輛完好無損。”

為了表示誠意,他們還會這樣解釋:“我們一炮都沒有打,你們要是不信的話,可以驗一下炮口。”

趣聞:沈陽國軍“花式投誠”,隻因為“繳槍不殺”四個字深入人心

國民黨軍重炮十一團更有意思,他們把18門大口徑火炮交給人民解放軍時,還說了這樣一番話:

“這種大口徑美國大炮國軍總共隻有36門,有18門大炮在遼西就被你們拿去了,剩下的都在這兒,請你們驗收。”

不過,也有執迷不誤、頑抗到底的國民黨部隊。

國民黨青年軍第207師就是一個,他們也是沈陽城裡唯一死扛到底的國民黨部隊。

青年軍是“太子”蔣經國的心腹部隊,他們裝備精良,對蔣家父子忠心耿耿,還占據了有利地形,是以,第207師一度給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不過,第207師再強悍,也招架不住解放軍越來越猛烈的輪番攻擊,最終,師長戴樸隻身逃跑,以下13000名官兵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沈陽城裡還有一類國民黨官兵,他們早就鬥志全無,心裡早就有了繳槍投降的想法。

可是,他們很在意一件事,那就是“待遇”問題。

所謂“待遇”,“起義”與“投誠”是有很大差别的,對于這一點,這些國民黨将領琢磨得很清,是以,想方設法試圖“讨價還價、待價而沽”。

國民黨東北守備第二縱隊司令毛芝荃就屬于這樣的情況。

除去第207師之外,他們算是沈陽城裡比較強硬的國民黨軍隊了,解放軍攻城以來,這支部隊一直沒有停止過抵抗。

後來,随着越來越多的解放軍部隊開進沈陽城,眼看大勢已去時,第二縱隊司令毛芝荃這才下了決心-不打了!

趣聞:沈陽國軍“花式投誠”,隻因為“繳槍不殺”四個字深入人心

他派人跟解放軍談判,承諾即刻放下武器,但是提了個附加條件,要求解放軍承認他是“火線起義”。

解放軍當場就拒絕了這個要求,原因很簡單,直到談判進行時,東北守備第二縱隊還沒有完全停止抵抗。

是以,第二縱隊在這個時候才放下武器,最多隻能算是“投誠”,不可能稱之為“起義”。

毛芝荃則堅持自己的條件,非得承認他是“起義”才同意放下武器。

就在雙方意見不一,僵持不下時,毛芝荃的後院失火了,他的第二縱隊接連發生情況。

不少官兵嫌他們的長官不識時務、做事“磨叽”,偷偷跑到解放軍那裡繳了槍,而且投誠、繳槍的人數越來越多。

毛芝荃慌了,這樣下去,用不了多少時間,自己就沒有多少談判資本了。

于是,毛芝荃把條件改為“保證自己與屬下的人身财産安全”。

我軍的俘虜政策裡本來就有這樣的條款,于是,解放軍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趣聞:沈陽國軍“花式投誠”,隻因為“繳槍不殺”四個字深入人心

再說說沈陽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周福成,他的情況更滑稽。

攻取沈陽之前,我軍曾派周福成的長女回沈陽,勸說周福成起義。

周福成得知自己的女兒居然是共産黨,竟掏出手槍要槍斃自己的女兒,最後,在衆人的勸解下才沒釀成悲劇,不過,周福成還是把女兒逼離了沈陽。

解放軍攻進沈陽城時,周福成事實上已經成了光杆司令。

他的副軍長、參謀長和手下三個師長等人都不願意再戰,連他的連襟也勸他:“國軍沒指望了,起義算了吧”。

到了這個時候,周福成仍在放不放下武器這個問題上糾結。

萬般糾結和無奈中,他把指揮權全交給了副軍長,自己則躲進了一家銀行。

當解放軍戰士抓住他時,周福成沒有隐瞞自己的身份,隻是撒了一個謊,稱自己“正與貴軍聯系起義事宜”,要求解放軍給他”起義”待遇。

戰士們哭笑不得,把他押送去了司令部。

11月2日上午,随着東北第一大城市沈陽宣告和平解放,東北全境獲得了解放。

回顧沈陽戰役,國民黨雖然擁有十幾萬大軍,卻毫無鬥志,一觸即潰,除了青年軍第207師還算有模有樣打了幾仗,其餘部隊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狀态:

起義-官兵們看清了形勢,主動選擇退出戰鬥,或者反戈一擊;

投誠-官兵們迫于壓力,放下武器,從動地退出戰鬥;

除此之外,除了極少數僥幸逃脫者,負隅頑抗者要麼被解放軍消滅殆盡,要麼最終被動地選擇了繳槍投降。

趣聞:沈陽國軍“花式投誠”,隻因為“繳槍不殺”四個字深入人心

這些國民黨官兵們沒了退路,又不願意“以死相拼、殺身成仁”,繳械投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更何況,在解放軍強大的宣傳攻勢下,幾乎所有的國民黨官兵都知道這四個字-繳槍不殺!

因為沒有經曆大的戰鬥,幾天以後,沈陽城恢複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解放戰争國共之間第一次戰略決戰就這樣拉上了帷幕,這是國民黨行将就木的開始。

随後的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更是直接将國民黨政權送上了不歸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