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茅永輝 編輯|燕子
因為在軍隊時,我曾經主管過數年的黃河防汛,是以,盡管轉業地方工作很多年,但一直對涉及黃河上的事情比較關注。從媒體的消息獲知,最近的2019年、2020年的汛期,由于大汶河流域普降暴雨,洪水的湧入使得東平湖水位快速上漲并維持高位,經國家黃委綜合排程,在提前減小黃河中遊小浪底下洩流量,使黃河幹流洪水回落,東平湖具備北排入黃條件的前提下,包括陳山口出湖閘在内的數個東平湖出湖閘開啟洩洪,確定湖區安全渡汛。
這裡我不能不為“小浪底”發出贊歎!曾幾何時,黃河防汛之危、急、險、難,給我留下多少難忘的記憶。自從作為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成,這座集減淤、防洪、防淩、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水利工程,對經濟社會發展所承擔的使命,是其它工程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占全國河川徑流2%的有限水資源,擔負着全國12%的人口、17%的耕地和沿黃5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供水任務,然而,多少年來,黃河卻是既飽受斷流之痛、淤積之痛,更作為一個懸河,常年威脅着中下遊廣大地區人民的生命及财産安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的數年中,身為軍分區作戰訓練部門主管,我參與了每年的黃河防汛這個重大任務。具體職責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指揮排程轄區内民兵預備役力量,投入黃河汛期的輪訓值崗。根據每年實際情況,制定作戰預案;二是協調黃河防汛部隊,參與當地的抗洪搶險救災。這支值班部隊,通常由駐防在附近周邊的野戰部隊擔負,歸上級軍事機關指揮調動,屬地軍分區負責協調每年汛前的地形勘察,聽取黃河河務部門情況介紹,接洽地方有關方面,互通情況,以利于應急情形下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黃河一年四季都有汛期,分别為桃汛、伏汛、秋汛、淩汛。因受到季風影響,黃河流域河川徑流的季節性變化很大,夏、秋河水暴漲,容易泛濫成災。是以,每年的七、八月間,黃河防汛成了我所在部門的最重要工作,事務繁重,責任重大。那是1987年的7月中旬,為應對當年的黃河汛情,菏澤的軍地雙方聯合進行了一次有關黃河防汛工作的調研,對于這類實地調研,軍隊一般都統稱為“看地形”。記得當時由地區行署一名分管副專員和軍分區一名副司令員負責帶隊,地方上的黃河河務、水利等部門,軍方的司令部及後勤保障機關派員參加。實地調研從位于東明縣境内的黃河段最上端的險工段和控導工程開始,直到梁山縣的陳山口出湖閘,那裡屬于菏澤境内的黃河段最末端。分布于這180多公裡長的黃河河段上,數十處險工段、控導工程及引黃閘,每一處都要做仔細勘察。每處工程上的防汛物資儲備,甚至是石料的堆放是否準确規範,專用通信線路上交換機的配置乃至每一部話機的布設,都必須一一摸準,容不得一分一毫的馬虎。那時候,黃河大堤上還有“小火車”,專門用于各種防汛物資的調運。對于沿途小鐵路的保養及試運作情況,同樣要查了再查,驗了再驗。都說是七月流火,一點也不假。來回奔波于黃河大堤之上,雖然說不時有樹蔭遮擋,但也依舊是炙烤難耐。我們的乘坐車輛,幾乎是清一色的“北京212”,坐在車裡面,那種被蒸煮的滋味,簡直找不出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樣講吧,在形容最最難耐的詞語上面,再加至少3個數量級。大家隻得将所有車窗拆下,多少能灌進一些風來,可問題又出現了,一滿路飛揚的塵土,能将整個車、整個車隊吞沒。每到一處停下,外面的塵土已經落定,車裡面還是灰蒙蒙一團。衆人下車後的頭一件事,就是互相間幫助對方撣去渾身上下的塵土。衣服上的塵土還好說,滿臉滿身的汗水加塵土卻是打不去撣不走的。人群裡也不知誰喊了一聲:“搓呀!”哄然大笑中,都覺得這個辦法還真靈!
那天,來到我們實地勘察的最後一站,陳山口出湖閘。這裡,閘口内外都是寬闊的水面,大堤高高聳立,但中午時分照樣沒有一絲的涼風。勞累加炎熱,即便是饑腸辘辘,可大家望着滿桌的工作便餐,并無太好的食欲。此時,有人突然提議:“吃了午飯是不是去遊泳?”“好啊!”衆人即附和:“是呀,做黃河防汛這麼多年,還真沒有體驗體驗這黃河水呢!”我自小生在南方長在南方,對遊泳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但出于自己的職務習慣,馬上想到怎麼給帶隊上司當好參謀,組織實施好這次遊泳。根據報名下水的人數,按5人一組,每組配帶一個我們随行攜帶的軍用救生圈,并劃定直徑不大于50米的區域。不習水性的部分人員,正好被安排在堤上做觀察警戒。一番撲騰歡鬧,各式泳姿毫無意外地異彩紛呈。待到上岸,大家相視而笑,都說:“這個黃河澡洗得,那叫一個爽快!”在那個年代,對于這樣的活動,要麼稱為“遊泳”,要麼幹脆叫做“洗澡”,人們誰也不覺得奇怪。也不記得多少年之後,我才第一次聽到了個頗為有趣的說法:“野泳”。于是,便有了本文的這個标題。
【圖檔說明】軍地雙方人員在圖上研讨防汛方案(手拿草帽者為本文作者)。
作者:茅永輝,江蘇省南通市人,公務員,長期供職于山東菏澤,已退休。山東省雜文學會理事。一度以雜文随筆寫作為主,近年轉而進行散文、小說、詩歌等多種文學體裁的創作。數十年間發表作品百餘萬字,多有作品獲獎和被收錄文集。
壹點号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