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他多謀善斷,膽識過人;

他狡詐多變,精于謀略;

他聰明絕頂,有驚人的記憶力,長于捕捉戰場動态;

他善于靈活運用戰略戰術,常常創造以少勝多的戰迹。

是以,他赢得了一串稱号:常勝将軍,小諸葛,今諸葛,當代張良,現代第一俊敏軍人等等。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這個人就是中國最狡猾的軍閥、被日軍稱為“戰神”的桂系重臣-白崇禧。

就是這樣一個頭戴無數桂冠的桂系風流人物,晚年卻過得異常凄慘。

白崇禧的晚年究竟有多凄慘?

他的晚年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憋屈、窩囊、凄涼。

“活死人,活棺材。”

白崇禧晚年曾經自嘲:“活死人”躺在“活棺材”。

一心想當“行政院長”的白崇禧剛到台灣,就被蔣大公子派出的特務秘密監視上了。

特務們的監視點就設在白公館對面,白崇禧乘坐的轎車隻要一出院門,就會有吉普車迅速尾随上去。

他無法正常會友,即使與人下圍棋,打獵,哪怕是去咖啡館喝一杯咖啡,也會有人如影随形,寸步不離。

更有甚者,1952年的有一天,一群特務突然闖進白公館,他們把白公館翻了個底朝天,連地闆都被撬了起來。

忍無可忍的白崇禧找蔣大公子提出抗議,卻被告知:“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先生的安全”,輕描淡寫地打發了過去。

是以,白崇禧在台灣過得謹小慎微,沒有什麼人身自由,比“禁足、坐牢”好不了多少。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在恐懼中煎熬

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湖北籍“國大代表”火力全開,彈劾白崇禧兩大罪狀:

A錢軍費,軍事上嚴重失職。

這兩條罪狀都異常兇險,特别是後一條-擁兵自重,抗拒軍令,拒不救援徐州,導緻“徐蚌會戰”失敗。

這些罪狀就像一把“鬼頭刀”架在白崇禧的脖子上,隻消蔣介石一聲令下,任何一條都會要了白崇禧的老命。

白崇禧大聲喊冤,卻百口莫辯。

更讓白崇禧心神不甯的是,那把“鬼頭刀”始終高懸在頭頂,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來。

是以,白崇禧長期生活在恐懼中,這種煎熬極其痛苦,生不如死。

危險無處不在,随時相伴。

老年時的白崇禧百無聊賴,去阿裡山打獵是他排遣寂寞的方式之一。

但是,幾次“意外”之後,白崇禧不得不收起獵槍,安于“禁足”。

白崇禧身體衰弱,每次上山打獵後,白崇禧一般都會坐纜車下山。

這一天,白崇禧上山打完獵,與往常一樣坐纜車下山。

由于腿腳不便,白崇禧沒有趕上第一輛纜車,于是跟副官一起坐上了第二輛纜車。

白崇禧乘坐的纜車略過一處坡地,不遠處就是懸崖,前面那輛纜車突然發生傾斜,随即脫離鋼索,直接掉下了懸崖。

說時遲,那時快,白崇禧随行的副官眼疾手快,用盡全身的力氣,将白崇禧推出了纜車。

白崇禧跌落到了坡地,僥幸活命,而他的副官卻随着纜車墜崖身亡。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面對纜車上松脫的螺絲,看着副官血肉模糊的屍體,白崇禧不寒而栗,背心直冒冷汗。

過了些日子,白崇禧再次去阿裡山打獵,這次,白崇禧再也不敢乘坐纜車了。

可是,危險還是發生了,去阿裡山的路上,一輛車迎面撞向白崇禧乘坐的車,兩車發生劇烈碰撞。

幸運得很,白崇禧“大難不死”,再次撿回了一條老命。

聰明絕頂的白崇禧這時才意識到:有人要“取”他的命。

白崇禧從此足不出戶。

死得不明不白

1966年12月1日晚,白崇禧突然死亡了。

醫生和他的副官回憶稱,白崇禧的死相非常痛苦,他的肢體扭曲,床單都被撕碎了。

官方對外宣稱,白崇禧是“因突發心髒病而亡”。

有很多人卻不認可這個結論,認為白崇禧死于謀殺,至于誰是兇手,幕後操縱者又是誰,則衆說紛纭。

其中有一種說法喧嚣一時,“劇情”充滿“桃色”。

據說,白崇禧晚年孤獨,喜歡上了一位年輕漂亮的護士。

因為年老體衰,白崇禧一直進補中藥,以維持身體活力。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是以,白崇禧會經常派人去中醫協會,請理事長賴少魂為他配制“補藥”。

而賴少魂卻被人收買,他加大了“補藥”的劑量……

有人爆料稱,事發當晚,白崇禧熱戀的那位護士夜宿于白公館。

可是,白崇禧“裸死”床榻後,那位漂亮的護士就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

是以有人猜測,那位漂亮的護士大有來頭,她是白崇禧暴死床榻的“元兇”。

不過,官方以及白崇禧的家人口徑一緻,一口咬定白崇禧是死于“突發心髒病”,不再繼續追查。

白崇禧就這樣告别了人世,走得不明不白。

那麼,造成這種凄慘結局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李、白”掌控的桂系是國民黨内僅次于蔣介石的第二大派系,中原大戰後,能夠威脅到蔣介石地位的軍閥集團隻有桂系。

桂系和蔣介石的恩怨糾纏數十年間,“李、白”曾經幾次乘危逼宮,讓蔣介石“下野”了三次。

是以,桂系和蔣介石之間的沖突由來已久,深入骨髓,到了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之際,蔣、桂沖突非但沒有緩解,反而趨于白熱化。

淮海戰役中,蔣介石有意讓白崇禧挂帥,統一指揮華東、華中兩個戰區。

白崇禧滿口答應,臨陣卻又突然變了卦,淮海戰役緊要關頭之際,白崇禧又百般阻撓蔣介石從華中調兵。

更讓蔣介石惱火的是,借着蔣介石嫡系部隊在淮海戰役傷亡慘重的機會,“李、白”再次逼宮。

桂系這麼對待蔣介石,老蔣的“還手”也毫不客氣、招招緻命。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解放戰争後期,白崇禧十萬人馬一路南撤,準備從廣東撤退到海南島,以儲存實力,武裝割據。

老蔣一道指令就斷絕了白崇禧進入廣東的念想,白崇禧隻能指令所部向西繞行,結果被解放軍一路猛追,幾乎全軍覆沒。

既然如此,白崇禧最終怎麼會跟着蔣介石亡命台灣呢?

白崇禧做出這個選擇無非基于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白崇禧覺得自己在蔣介石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

北伐之前,白崇禧不過是桂系的第三号人物,在抗戰期間,蔣介石對白崇禧委以重任。

白崇禧一躍成為“軍委會”副參謀總長(代參謀總長),職務僅次于總司令蔣介石和參謀總長李濟深。

蔣介石這個決定雖然有重用白崇禧軍事才能的成分,但也是為了拉攏桂系力量。

不過,老蔣的“重用”還是讓白崇禧産生了美妙的幻覺,頗為自得。

其次,随着各自地位的上升,“秤不離铊、铊不離秤”的李、白關系開始有了隔閡。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想當年,李、白、黃一起打天下,他們生死與共、關系密切,曾經在廣西地盤上呼風喚雨、所向披靡。

但是,桂系争得副總統、代總統桂冠後,李、白之間的關系有了微妙的變化。

李、白身邊有了各自的小團隊,各有各的前途規劃,彼此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

是以,白崇禧不聽李、黃的勸阻,執意追随蔣介石去台灣,這樣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白崇禧恃才傲物,在他眼裡,國民黨未來的地盤、軍力和權力都在台灣,而蔣介石手下都是些“蠢才、庸才”。

白崇禧認定,隻要反攻大陸,蔣介石肯定會重用自己,他還有“翻盤”的機會。

是以,即使桂系和蔣介石有不可調和的沖突,即便白崇禧已經打光了手裡的“王牌”,白崇禧還是選擇去了台灣。

殊不知,蔣介石素來“隻用奴才,不用人才”,關注最多的不是軍事才能,而是“對領袖的忠誠度。”

不管怎麼說,在蔣介石看來,“忠誠度”這三個字與白崇禧完全不沾邊。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還要對白崇禧封官許願,一再勸說他去台灣呢?

蔣介石一是為了發揮白崇禧的“餘熱”,畢竟白崇禧的“牌子”尚且可用,對籠絡桂系殘餘有利用價值。

另外,對蔣介石來說,“李、白”聯手,好比是“如鲠在喉”,讓他難堪了許多年。

白崇禧去了台灣,自然也就拆散了“李、白”聯盟。

蔣介石說過這樣的話:共産黨隻要我的命,桂系不但要我的命,要我的錢,還要我的槍。

有人死于太“愚蠢”,這位國軍進階将領卻死于太“聰明”

一到台灣,白崇禧就成為了蔣介石的“籠中鳥”。

白崇禧是生還是死,全在蔣介石一念之間,是否下手,何時下手,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蔣介石之手。

蔣介石之是以遲遲沒有對白崇禧下手,那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

1965年,随着李宗仁先生回歸祖國大陸,白崇禧的生命也就進入了倒計時。

蔣介石把對桂系的新仇舊恨全部集中到了白崇禧頭上。

綜上所述,白崇禧晚年凄慘,可以說是他自己一手造就的。

不能說白崇禧不夠聰明,隻能說蔣介石騙術太高!

白崇禧一點都不傻,反而是太聰明了。

有言道:“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出來混的,遲早都要還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