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華佗,中國三國時代著名醫學家,和曹操是同鄉,并為其所殺。這位古代神醫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但是,曆史上真有如此神奇的人物嗎?

近代國學大師、清華教授陳寅恪認為,華佗本身就是一個神話故事,而且他的這個故事,來源于印度佛教傳說。這個故事和“曹沖稱象”一樣,都是印度的舶來品。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陳寅恪的依據

陳寅恪先生懷疑華佗是天竺人,并認為解剖人體,乃是“《三國志》因佛學故事而輾轉因襲,雜揉附會”。此說贊同者不少。

中國與印度的文化接觸曆史悠久,漢代史籍将印度譯作“身毒”或“天竺”。自從西漢張骞通西域起(公元前2世紀),印度文化便從絲綢之路流入我國。“印度”這一稱謂,最早出現在唐代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

輸入中國的印度學術稱為“五因明學”,其中“内明”是佛學,而“醫方明”即是醫學。有史料表明,就醫學而言,它确實是随着佛學一起傳到了中國的。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西域道路打通之後,印度的不少有關“醫方明”的作品被翻釋成中文,同時不少身懷絕技的番僧來到中國。

三國時魏國有個叫昙柯迦羅的(中印度人),“善學四韋佗論,風雲星宿,圖谶運變,莫不該綜”(《僧祐錄》)。

而作為古印度“五因明”學術之一的“醫方明”,也正是與佛教這股東漸之風刮到了中國。

是以,随着印度的佛教自東漢後傳入我國直到魏晉南北朝全盛時期,中國的中醫學吸收了“醫方明”的有益部分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在這個過程中,華佗可以說是融印度醫術與中國醫術為一體的先驅者。陳寅恪先生考證過“華佗”二字與天竺語agada(藥字意)相應,省去“阿”字,猶如“阿羅漢”省為“羅漢”一樣。他認為華佗原名“旉”,後相傳為“佗”。

由于當時印度文化充斥我國,民間比附印度神話故事,多将華佗比作藥神就不奇怪了。

由此可知,“華佗”這一稱謂本身很可能即是中印文化交流之稱謂。“華佗”本身超出了姓華名佗的意義,變成了民間崇敬藥神的名稱。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其他可疑之處

《後漢書·華佗傳》描述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更有一些史料記載華佗壽至一百五六十歲仍保持着六十歲的容貌,這些神奇的文字,顯然連累了其他有關華佗記載的真實性。

除了超長壽命,華佗出神入化的外科手術也讓人生疑。按照現有常識,東漢末年能進行内髒手術已經讓人匪夷所思,用利斧做開顱更是天方夜譚。

古時候沒法化驗血型,也不能輸血,外科手術中病人失血如何補充?用斧頭開顱,且不說力度如何掌握,沒有吸氧裝置,沒有心髒起搏裝置,手術成功率肯定為零。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對于華佗神奇的外科手術,很多中醫醫生信了。

他們的猜想是華佗曾經靠自學掌握了絕世醫術,其外科手術能力也許跨版本達到了超現代水準。他能用口服麻沸散進行手術前全麻,能用針灸止血,術後能用某種神奇的草藥消炎防感染……

至于華佗之後,為什麼中醫外科手術水準大倒退了,那是因為華佗臨死前将集畢生醫功精華的《青囊經》傳給獄卒,而這個窩囊廢不敢接受,于是華佗将《青囊經》付之一炬,中醫便大倒退了。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華佗沒有師傅,完全靠自學成才,那麼之後漫長的一千多年裡,為什麼再沒有出現一位華佗式的中醫外科高手?對此,如今有些中醫的解釋是受到了封建禮教的束縛。

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影響下,開腸破肚,終非孝道。可是假如華化當年沒有進行許多次人體解剖,他怎麼可能掌握複雜的人體構造、大腦結構?

在封建時代,他又是如何得到了那麼多可供解剖的遺體?地方政府沒有幹預嗎?沒有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嗎?

華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國人?清華教授陳寅恪有何依據?事實又如何

任何沾上“神”的事物,必然文學性多于真實性。曆史上可能确實有過一位叫華佗的名醫,後來有人把他捧為了神醫,并持之以恒添油加醋,于是越來越像非人類了。久而久之,反而讓人懷疑華佗是否原本就是個虛拟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