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华佗,中国三国时代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并为其所杀。这位古代神医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真有如此神奇的人物吗?

近代国学大师、清华教授陈寅恪认为,华佗本身就是一个神话故事,而且他的这个故事,来源于印度佛教传说。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一样,都是印度的舶来品。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陈寅恪的依据

陈寅恪先生怀疑华佗是天竺人,并认为解剖人体,乃是“《三国志》因佛学故事而辗转因袭,杂揉附会”。此说赞同者不少。

中国与印度的文化接触历史悠久,汉代史籍将印度译作“身毒”或“天竺”。自从西汉张骞通西域起(公元前2世纪),印度文化便从丝绸之路流入我国。“印度”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唐代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

输入中国的印度学术称为“五因明学”,其中“内明”是佛学,而“医方明”即是医学。有史料表明,就医学而言,它确实是随着佛学一起传到了中国的。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西域道路打通之后,印度的不少有关“医方明”的作品被翻释成中文,同时不少身怀绝技的番僧来到中国。

三国时魏国有个叫昙柯迦罗的(中印度人),“善学四韦佗论,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该综”(《僧祐录》)。

而作为古印度“五因明”学术之一的“医方明”,也正是与佛教这股东渐之风刮到了中国。

因此,随着印度的佛教自东汉后传入我国直到魏晋南北朝全盛时期,中国的中医学吸收了“医方明”的有益部分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在这个过程中,华佗可以说是融印度医术与中国医术为一体的先驱者。陈寅恪先生考证过“华佗”二字与天竺语agada(药字意)相应,省去“阿”字,犹如“阿罗汉”省为“罗汉”一样。他认为华佗原名“旉”,后相传为“佗”。

由于当时印度文化充斥我国,民间比附印度神话故事,多将华佗比作药神就不奇怪了。

由此可知,“华佗”这一称谓本身很可能即是中印文化交流之称谓。“华佗”本身超出了姓华名佗的意义,变成了民间崇敬药神的名称。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其他可疑之处

《后汉书·华佗传》描述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更有一些史料记载华佗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岁的容貌,这些神奇的文字,显然连累了其他有关华佗记载的真实性。

除了超长寿命,华佗出神入化的外科手术也让人生疑。按照现有常识,东汉末年能进行内脏手术已经让人匪夷所思,用利斧做开颅更是天方夜谭。

古时候没法化验血型,也不能输血,外科手术中病人失血如何补充?用斧头开颅,且不说力度如何掌握,没有吸氧设备,没有心脏起搏设备,手术成功率肯定为零。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对于华佗神奇的外科手术,很多中医医生信了。

他们的猜想是华佗曾经靠自学掌握了绝世医术,其外科手术能力也许跨版本达到了超现代水平。他能用口服麻沸散进行手术前全麻,能用针灸止血,术后能用某种神奇的草药消炎防感染……

至于华佗之后,为什么中医外科手术水平大倒退了,那是因为华佗临死前将集毕生医功精华的《青囊经》传给狱卒,而这个窝囊废不敢接受,于是华佗将《青囊经》付之一炬,中医便大倒退了。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华佗没有师傅,完全靠自学成才,那么之后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为什么再没有出现一位华佗式的中医外科高手?对此,如今有些中医的解释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影响下,开肠破肚,终非孝道。可是假如华化当年没有进行许多次人体解剖,他怎么可能掌握复杂的人体构造、大脑结构?

在封建时代,他又是如何得到了那么多可供解剖的遗体?地方政府没有干预吗?没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吗?

华佗是印度人,而非中国人?清华教授陈寅恪有何依据?事实又如何

任何沾上“神”的事物,必然文学性多于真实性。历史上可能确实有过一位叫华佗的名医,后来有人把他捧为了神医,并持之以恒添油加醋,于是越来越像非人类了。久而久之,反而让人怀疑华佗是否原本就是个虚拟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