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國民黨當局采取了“不抵抗”政策,緻使日軍輕易占領了沈陽。
有人說,是少帥張學良釋出了“不抵抗”指令,才使得東北大地拱手讓人,也有人為張學良叫屈,說少帥不過是老蔣“旨意”的執行者而已,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近年來,海峽對岸的國民黨陸續解密了一些有關老蔣的檔案,其中包括九一八後老蔣發出的四封電令,電令内容非常值得一看,我們或許能在其中看出些端倪。

第一封電令,釋出時間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的第三天,電文内容大緻為:
“沈陽日軍與我沖突,我政府正嚴重交涉中……切不可有激烈反日運動及報複暴舉,免人更有所藉口……”
這份電文由老蔣親自執筆起草,電文發給了老蔣認為最容易“惹出禍端”的濟南等幾個地方。
這份電文的核心内容是“不可有激烈反日運動及報複暴舉”,老蔣唯恐群眾的抗議舉動會進一步“惹怒”日本人,就好比張三被李四打了耳光,張三非但不還擊,反倒擔心李四的手會不會打疼了。真是豈有此理!
幾天後,老蔣又發了一份電令,收電人是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首腦的葉楚伧,電文内容大緻為:
“日海軍明日又來鎮江……如其水兵上岸買菜等事,最好分與其交涉,由當地警局為其代買送船,以免糾紛。”
好一份“關懷”電,“蔣委員長”日理萬機,細緻入微,就連日本人上岸買菜這樣的小事也記挂在心,當然,這份電報的核心絕不是“買菜”,而是“以免糾紛”,言下之意無非就是:千萬别去招惹日本人,咱惹不起,躲得起!
老蔣的第三份電文更直接。1935年6月12日,老蔣緻電何應欽:
“北平附近之中央部隊應即全部星夜徒步撤離,仍須防止借口挑釁,力避沖突。”
老蔣一紙電令,駐守北平的國民黨中央軍隻能奉命執行,不久即撤離了北平,而且一退就是上千公裡。說到底,老蔣還是害怕日本人“借口挑釁”,要我方“力避沖突”,看來,國民黨中央軍的槍杆子也沒能讓老蔣挺直腰杆子。
3天後,老蔣又給何應欽發來電報,看其電文内容,應該是上一份電令的補充:
“…而對其軍人,則應設法旋轉,與其體面,勿使其更惱羞成怒,否則彼少壯派絕不肯如此罷休。”
原來如此,老蔣已經答應将北平的國民黨軍隊撤出北平,可是即便如此,老蔣還嫌不夠,再次去電要求“與其體面”,千萬不要惹日本人生氣,說一千,道一萬,還是一個“怕”字。
這就是時為“中華民國”一國之主的國民黨黨首蔣介石,對同胞兄弟,他兇狠殘暴,殺人不眨眼,而對打上門來的日本侵略者,他卻縮頭縮腦,畏首畏尾,唯恐得罪了日本人。
如此卑躬屈膝,我泱泱大國的尊嚴何在?老蔣、國民黨所作所為實在令人可恨、可氣,又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