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得了宮頸炎為何沒感覺,這2種情況醫生說不用治

最近,知妹的同僚娜娜去做了宮頸癌篩查:HPV和TCT。

當報告出來時,顯示輕度發炎,這可讓她犯了嘀咕:

“是不是我有宮頸炎了”,“病情嚴重嗎”

“這個算不算病變啊,是不是得趕緊治療”。

其實,檢查發現慢性宮頸炎,不用擔心,說明沒有宮頸的惡性病變。

知妹今天就來講講什麼樣的宮頸炎需要看醫生?

宮頸炎,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宮頸炎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比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等性傳播疾病病原體或細菌性陰道病病原體;

也可由實體因素、化學因素、機械損傷等引起,現多稱為宮頸炎。

得了宮頸炎為何沒感覺,這2種情況醫生說不用治

慢性宮頸炎可由急性發展而來,也可由病原體引起,主要表現為宮頸黏膜炎、宮頸息肉、腺囊腫(宮頸納囊,如下圖所示)、肥大等多種形式,現多概括于宮頸發炎相關疾病範疇中[1]。

得了宮頸炎為何沒感覺,這2種情況醫生說不用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發炎患者都有症狀,僅僅少數患者有分泌物增多呈黏膿性、外陰瘙癢灼熱、經間期出血的表現。

即使患病,也不一定能立馬察覺到,是以在偶然體檢或出現症狀後再去檢查,疾病已經有一定的積累[2]。

在TCT的報告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提示有發炎存在,那這樣的女性真的有生殖道發炎嗎?

得了宮頸炎為何沒感覺,這2種情況醫生說不用治

其實,TCT的結果主要是根據炎性細胞的多少、有無微生物感染、鱗狀上皮細胞核是否反應性增大等名額綜合考慮的結果,與臨床所說的急慢性宮頸炎不完全相同。

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陰道本身就存在大量的菌群,宮頸和陰道也是天然相通,為了保護自身,宮頸組織也會産生一些炎性細胞。

當TCT顯示輕度發炎時,若微生态結果顯示正常,不伴随任何臨床症狀和不适時,可不采取措施,定期複查即可;

隻不過,有時重度發炎可能影響細胞學結果,在醫生的建議下用藥後需要重新檢查。

得了病卻不容易發現,耽誤治療怎麼辦?

别急,宮頸炎并沒有那麼可怕,需不需要治療也得分類讨論。

急性宮頸炎大多數都是由病原體引發的,最常見的就是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體。

也就是說,當您有膿性白帶、同房時出血、分泌物有異味時,建議您盡早來看醫生治療。

一旦懷疑應先進行經驗性的抗生素用藥,待确診後再針對性治療,因其傳染性,性伴侶也應一同治療,否則将會成為潛在的傳染源,女性好一次他傳染一次,周而複始[3]。

不僅僅是因為症狀才要治療,如若任其發展,不加幹預,感染源可能會順着相連的生殖道形成子宮内膜炎、盆腔炎,這些疾病可能成為不孕、宮外孕的幫兇。

得了宮頸炎為何沒感覺,這2種情況醫生說不用治

慢性發炎表現則相對溫和,對于持續的子宮頸管黏膜炎,是否有病原體感染是針對性治療的關鍵,若病原體不明确的,則沒有什麼較好的辦法。

對于子宮息肉,直接摘除,大多數門診即可手術,術後及時行病理診斷,排除惡變。

得了宮頸炎為何沒感覺,這2種情況醫生說不用治

若僅僅是宮頸肥大或腺囊腫(宮頸納囊)這2種情況,則不必太在意,不建議做實體治療[1]。

宮頸炎和宮頸癌隻差一個字,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目前,HPV被公認為是宮頸癌的發病元兇,如果沒有感染,發生在宮頸組織的各種疾病,轉化為癌症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但宮頸炎就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其實不然。

宮頸炎的發生其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宮頸局部的免疫能力下降,長期的發炎刺激更有利于HPV感染,因為病毒就喜歡免疫薄弱的部位。

是以,宮頸炎不會直接變成宮頸癌,但卻可能發展為宮頸癌的推手之一。

那該怎麼辦?

很簡單,首先針對已經發生的宮頸炎,如果病原體明确或症狀明顯,要積極治療;

對于還未感染的HPV,要加強免疫,主動防禦,讓宮頸癌無可趁之機,隻有這樣做,女性才能真的離疾病的“後遺症”遠遠的!

審稿專家

肖斌梅|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楊欣,談誠.宮頸炎及相關疾病的診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産科雜志,2014,30(09):686-689.

[2]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産科學(第九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夏玉潔,王寶晨,薛鳳霞.《2015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關于宮頸發炎的診治規範》解讀[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5,34(06):501-502.

内容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