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食醋賽道第一地位不穩,“不務正業”的恒順醋業瘦身換血

作者:小新體育 說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向山西老陳醋市場“開火”、公司高層“換血”後的恒順醋業近日宣布出清地産業務、聚焦調味品主業。在不足半月的時間裡三次“大動幹戈”,在業内人士看來,恒順醋業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或是為了坐穩食醋行業第一的寶座。

“不務正業”的恒順醋業決心回歸主業

在業内人士看來,向山西老陳醋市場“開火”、公司高層“換血”、出清地産業務,恒順醋業的每一步舉措都表明了要回歸主業的決心。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恒順醋業當務之急是在其主業食醋領域搶奪更多的市場佔有率。副業太多,戰線太長,反而會拖累恒順醋業整體的業績。

今年11月底,恒順醋業先是從合作夥伴手裡收回了子公司山西恒順老陳醋有限公司剩下35%的股權,随後其現任總經理辭職,曾在李錦記任資深銷售經理、在好記食品任總經理及全國銷售總監的新任營銷總監走馬上任。12月14日,恒順醋業再度發公告,稱其剝離地産業務,并回歸調味品主業。

“不務正業”或讓恒順醋業嘗了些苦頭。今年恒順醋業前三季度财報顯示,在今年前三季度中,恒順醋業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比雙雙下降,其中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90%。朱丹蓬認為,恒順醋業不僅未做好全國化的市場布局,反而還丢失了自身的優勢陣地。主業發展不夠突出時去布局酒業、醬油,會分散企業的整體資源。對業績、利潤、市值管理方面的需求都是導緻恒順醋業頻繁變動計劃、回歸主業的原因。

食醋江湖有多難闖

值得關注的是,恒順醋業的“不務正業”或有其内在的原因。 截至目前,食醋賽道中并未出現如醬油賽道中的海天味業一般的巨頭,上市公司也僅有恒順醋業一家,但其“第一”的位置坐得十分不穩,其他賽道的選手虎視眈眈,海天味業、中炬高新、李錦記等企業相繼殺入食醋賽道,憑借其經銷管道迅速占領市場,紫林醋業、水塔醋業也均在謀劃上市之路。

華糖雲商調味品産業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明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相比醬油行業,食醋行業的集中度不高。食醋賽道中,恒順醋業的規模已經是最大的,其他的食醋企業在規模上均遠不如恒順醋業。如紫林、水塔、東湖等多家國内知名的食醋企業,規模均十分有限。這是因為這個賽道的地域性非常強。北邊吃酸醋、南邊吃香醋,很難有一家企業能夠同時滿足全國人民對醋的需求。這個賽道中品牌多、小、散的特點,也令企業難以突圍。

企查查資料顯示,全國食醋生産企業有6000多家,但是70%為作坊式小企業,食醋行業的集中度還不到15%。而今年下半年,調味品行業漲價大潮襲來,食醋企業的話語權卻十分微弱。一位北京地區糧油市場經銷商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在衆多調味品産品中,食醋的利潤算較低的,在銷售上也有很多難題。很多餐飲店甚至不需要用到品牌的小包裝醋,更多的是采買大包裝的食醋。而商超零售需要的食醋量很少,消費者也不會過多關心品牌。

“醋王”寶座花落誰家

或是因為想尋求突破,恒順醋業将業務由食醋布局到料酒、醬油及複合調味品。目前,恒順醋業旗下仍有大量非主業資産。天眼查資料顯示,恒順醋業投資了近30家企業,除了此次剝離的恒順商城,其旗下還有營業收入、淨利潤均在下滑的恒順商場。其是否還會進一步“瘦身”?中國商報記者緻電詢問了恒順醋業,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司釋出的公告為準。

值得關注的是,或因食醋賽道的集中度過低,其他賽道的選手均在加碼食醋業務。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統計,海天味業旗下的食醋産量增長較快,目前已超過了水塔醋業成為行業第三;而生産“山西老陳醋”的紫林醋業,長期以來産量在行業中排名第二,公司在保持高産能使用率的情況下,還在建立生産線,進一步擴大自身的産能。

恒順醋業能保住食醋行業第一的寶座嗎?在此次調味品漲價大潮中,恒順醋業順勢提價後也釋出了大手筆的募資擴産計劃。恒順醋業表示,擴産計劃完成後,食醋年産或能逼近40萬噸。一位金融機構調味品闆塊分析師則坦言,恒順醋業的産能兌現還需些時日,但海天味業、中炬高新等綜合調味品企業産能已經兌現。海天味業等企業已有完善的經銷商管道,這或導緻恒順醋業在食醋賽道的“第一寶座”受到威脅。同時,恒順醋業的一番“折騰”或還未落幕,若其仍未能聚焦主業發展,繼續“買買買”“賣賣賣”的模式,後續業績仍将難有增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