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小故事—巧破廚刀案中案「鐵蛋故事」

作者:趙鐵蛋講故事

唐昭宗大順年間,南海郡(現在的廣州)已成為南部最大的商品集聚地,珠江兩岸停泊着大小商船,熙來攘往,透着一派繁華景象。

民間小故事—巧破廚刀案中案「鐵蛋故事」

這天中午,一隻滿載絲綢的貨船,停靠在江邊,從船上走下一位少年公子,面皮白皙,穿着雅麗,舉止有些輕浮。

他叫錢發,是一位富商的兒子,仗着銀錢豐厚,常常宿花眠柳,出入青樓煙花之間。他聽說此地女子有南洋風度,與内地不同,便代父來此經商,借機來尋豔。

錢發上了岸,兩眼東瞅西望,忽見岸旁一座小上,有一位年輕美貌女子探頭窗外,柳眉杏眼,妖豔迷人,錢發頓時心蕩神迷,不覺呆在那裡,那女子也發現了他,并不回避,且眉目傳情,似有愛慕之心。

民間小故事—巧破廚刀案中案「鐵蛋故事」

錢發大着膽子對女子說道:“得睹小姐芳容,十分傾慕,小生今晚可否前來拜會,以效風凰于飛,鴛鴦交頸……”

那女子并不生氣,也沒答話,隻微微一笑,并點了點頭,關上窗戶,進裡間去了。

這分明暗示同意幽會,錢發喜不自勝:如此豔遇,幹載難逢,回到船上,隻恨日頭落得太慢。

好容易盼到天黑,錢發胡亂吃了些飯,換上新衣,吩咐仆人守船,便興沖沖地去了,途中又遇上一個同鄉,耽擱了一陣子。

錢發來到那女子的住處,見旁邊有一小角門,果然沒關,定是給他留着的,心中暗喜,悄悄進去,順着梯爬上去,見室門半掩,室内無燈,他又以為女子怕家人知道,正在暗中等他,便大膽地摸了進去,小聲說:“小姐,我來了……”無人應聲,難道她睡着了?

便潛進内室,不料腳下一滑,倒在地上,以為是水,用手一摸,粘稠稠的,一股血腥味直沖鼻孔,再往前摸,躺着個人,好像已經死去,不好!慌忙退出來,下傳回船上,連夜開了船。

再說天明之後,那女子的父母遲遲不見女兒下,跑去一看,女兒躺在血泊中,已被人害了,身旁有把菜刀,上邊的血早已凝固,斷定是兇手丢下的,就帶着刀到官府報了案。

當時,彭城人劉崇禮任南海刺史。他為官清廉,察獄明斷,為百姓稱道。

接到報案後,馬上來到現場勘查,順着血迹來到江邊,血迹就不見了,經過調查,得知有一隻貨船昨夜開走,其中必有蹊跷,火速派官船追趕。

第三天便追上了抓回富商之子錢發,經過審問,他承認了與那女子私會的實情,卻矢口否認殺人之事,隻得暫時收監。

民間小故事—巧破廚刀案中案「鐵蛋故事」

夜深人靜,劉刺史拿出受害家人呈送的兇器——那把菜刀,仔細察看,這不是家庭用的普通菜刀,從大小、形狀和份量看,是一把廚師用的刀,刀刃鋒利,刀面閃亮,不可能是錢發之物,一定與廚師有關,他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一計。

第二天,劉刺史就命手下人在全城貼出告示,定于某日府中設宴,大會賓客,全城所有廚師都要準時前來參加烹饪獻藝。

到了約定之日,廚師們來齊後,劉刺史卻傳下話來:客人沒到齊,改于明日,各人把廚刀留下,明天再來。

廚師們走後,劉刺史拿出那把殺人的刀,悄悄換走留下之刀的其中一把。

第二天,廚師們到齊後,先讓他們去認領自己的刀。自己常用的刀,當然都很快認出領走,最後隻有一個廚師沒有認,他說剩下的那把刀不是自己的。

劉刺史暗暗把他叫到内室,再次讓他仔細辨認,剩下的那把刀是誰的,他看了半天,終于認出了,說是李乙的,因他常和李乙搭夥做菜,故而認得。

民間小故事—巧破廚刀案中案「鐵蛋故事」

劉刺史叫他不要向外人說知此事,便放他回去了,這邊火速派人去捉拿李乙,卻撲了個空。又過了幾天,仍不見李乙回家,看來是畏罪潛逃了。

劉刺史又生一計,從死囚犯中提出一人,聲稱是商人之子錢發,連夜拉到街市殺了,并布告四方:他就是殺害小女子的兇手。并派捕快在李乙家附近監控。

再說躲在外地的李乙,聽說此案的兇手已經正法,案已了結,便放心地回了家,即刻被抓獲。

當他看到自己殺人丢下的廚刀時,沒法再抵賴,隻得供出作案經過。

原來那天晚上,李乙賭錢輸了個精光,走到小樓下,見側門未關,頓生盜竊之心,便摸上去,那女子正熄燈坐于繡榻之上,等待少年,見有人來,誤以為是相約之人,便迎上前去一把抱住。

李乙以為被人捉住,忙抽出随身所帶的廚刀,砍死那女子,慌亂中刀落于地,也顧不上再尋,急忙逃之夭夭。

結果,李乙被判死刑,錢發夜入民宅,企圖苟合行奸,處以杖刑釋放。

民間小故事—巧破廚刀案中案「鐵蛋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