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苗】柳梓檬|谪仙

谪 仙

□柳梓檬

【青苗】柳梓檬|谪仙

盛唐時期,想必是每個中國人都為之神往的時代,在那裡,各國商人往來貿易,經濟繁榮;在那裡,文武能臣大展才華,萬國來朝;在那裡,詩文千家争奇鬥豔,唐詩——這一盛唐氣象的代表,如同雄壯的黃河滔滔浩浩而來,振耳發聩,餘音千年不絕。

恰是這樣一個繁華的盛世,孕育了一位叫做李白的詩人“黃河”中最高也最激昂的浪頭。“谪仙”,想必是後人對他無限敬仰的稱呼了,但這稱呼恰如其分。

細看李白的畫像,深邃的目光中蘊藏着豪情,夾雜着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皺起的眉頭是在思索新的詩篇還是在想如何報效祖國呢?

青蓮居士不僅僅是世人口中的“天才”,還得益于他的勤奮好學。唐宋時期的科考資料《昭明文選》裡幾千篇文章,李白爛熟于心,而且他少年時就四處遊曆,結識許多好友,其中就包括杜甫和高适。遊曆增廣了他的見聞,獨成一派的詩風在遊曆祖國名山大川的沃土裡茁然興起。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太白好酒,無酒難以成詩,正因為有了酒,李白的生活中才多了幾分浪漫的氣息。他會把天上的月亮當作玉盤;會把大雪紛飛說成天仙扔下的白雲;會讓黃河水之水從九天而來。在他的世界裡,酒,可以作為流淌的墨,書寫屬于李太白的精神詩篇。

我羨慕李白的樂觀向上,豪放曠達。他可以“自稱臣是酒中仙”,不管玄宗還是太守輕視他,他依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那需要怎樣的信念才可以引領盛唐?

太白可以不重名利,逍遙世間,可以“奔走半生,仍是少年郎”,谪仙谪仙,我忽然明白為何太白是仙,即使身在紅塵,也可以對話蒼天,與山共坐,與水共遊,不被功名束縛,心向陽光,這是李白,少年意氣,與天同在。

假如說你真的在長安街頭看到李白,問他:“太白兄,谪仙人,你這是要回天宮嗎?”他一定倒一碗酒推給你:“瓊樓玉宇,孰與酒家勝乎?”

(作者系平利中學七年級(2)班學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