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并非迷信,老祖宗的勸世良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過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很多子女甚至孫輩和自家老人産生沖突的事情已經很多見了,雖然孝順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但是生而為人是不可能不犯錯誤的,很多時候我們的長輩也會犯一些錯誤,比如說今天我們要向大家講的這個故事,就完美的解釋了“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不知道大家能夠悟出什麼道理呢?

其實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而隻有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懷着一顆孝敬老人的心,大家才能夠長久的和睦的生活下去,而老人在世界上多比你多活了幾十年,自然所有的見識跟财富的積累都是要比大家厲害一些的,是以贍養老人是我們每個人應該盡的義務。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并非迷信,老祖宗的勸世良

但是人年紀大了之後,難免會做一些糊塗事,比如說現在有很多的老年人都喜歡拿發展的比較順利的一家的經濟去補貼不怎麼順利的孩子,甚至之前還發生過一位奶奶拿自己孫女的錢去補貼兒子的家用,這簡直是讓人有一些匪夷所思了。

對于之前的獨生子女社會來說還好一些,無論是财富還是災禍都隻有一個人承擔,可是在之前那些一個家庭中有很多孩子的情況中,父母的心思就比較難猜了,一定會有偏心某一位孩子的情況,而這樣偏心所展示出來的結果就是溺愛,最後毀了這個孩子的東西,也正是溺愛。

在《鄭伯克段于鄢》這個故事中,鄭國公的和弟弟共叔段的母親武姜就是一個對孩子們極度不平衡的母親,在兄弟兩個的父親娶了武姜之後,很快就懷上了鄭國公,但是在生下他的時候卻出了一些問題,因為武姜難産了,按理說這樣的事情不應該怪孩子,畢竟孩子也沒有這個想法想要害自己的母親。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并非迷信,老祖宗的勸世良

可是武姜卻一股腦的把脾氣全都撒在了這個可憐的孩子上,并且在之後的生活中一直對他都不怎麼待見,就因為生他的時候自己差點丢掉了性命,而在後來生他的弟弟共叔段的時候,卻十分的順利,很快就生下了這個孩子,是以就導緻武姜非常喜歡共叔段而有些讨厭鄭國公。

從小到大顯而易見的偏愛,并沒有讓鄭國公的心态發生什麼變化,但是卻讓他的弟弟共叔段産生了一些不好的習性,整個人變得懶惰,并且沒有腦子,整天就想着怎麼吃喝玩樂,胸無大志的樣子,自然成不了大事。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有一定要立嫡長子為自己繼承人的規矩的,而鄭國公當時表現十分出色,在各個方面都有着非常讓人佩服的能力,是以他們的父親自然要把這個位置傳給鄭國公,但是武姜卻不怎麼同意,她認為這個位置應該是共叔段的,在鄭武公在位的時候一直暗中吹耳旁風,想讓他立共叔段為繼承人。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并非迷信,老祖宗的勸世良

好在鄭武公一直沒有松口,畢竟大兒子懂事又有實力,為什麼要選擇那個一事無成的小兒子呢?而在鄭國公成為了國君之後,也并沒有虧待共叔段母子倆,反而給了最好的封地和宮殿,可是這個共叔段卻不知道滿足,在武姜的裡應外合之下竟然想要謀反。

但是因為武姜從小對于共叔段的溺愛,讓他根本沒有學到什麼真正的軍事知識,隻是依靠着母親的裡應外合,稍微有那麼一點信心,最終還不是被鄭國公給打的一敗塗地嗎,隻能逃出鄭國,一直流亡在外,有家不能回。

是以說在這個故事中造成共叔段這樣結局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他母親武姜的溺愛,父母愛孩子固然沒有錯,但如果是溺愛的話就一定會影響到這個孩子的人生,從小到大什麼事情都替他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這樣子他就并不知道人生究竟有多麼的艱辛,無法經曆人生的疾苦,又怎麼能夠體會到人生的真谛呢?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并非迷信,老祖宗的勸世良

尤其是像這樣多子的家庭,當你偏愛一個孩子的時候,另外一個孩子就會迅速的成長起來,而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被你溺愛的這個孩子反而會成為弱勢的一方,将來等老一輩的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留下的兄弟姐妹之間關系反而并不和睦,而且甚至會反目成仇。

這當然不是父母們想要看到的結局,是以說作為老人還是要一碗水端平的好,不能因為誰發展的比較好,就用理所應當的讓他去幫助另一方,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自己的努力才是最為重要的。

參考資料:《鄭伯克段于鄢》

繼續閱讀